APP下载

推拿治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2017-12-25孙国荣编辑天下

科学生活 2017年11期
关键词:肌性斜颈胸锁

文/孙国荣 编辑/天下

推拿治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文/孙国荣 编辑/天下

典型病例

男性,32天,足月臀位产,产中曾受过产道钳挤压牵拉。产后头向右侧倾斜。出生2周其家属发现头喜偏向右侧睡,经过多次纠正睡姿态体位,终又转向右侧,并于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部位发现有一块状物,大小约2cm×2cm,硬如软骨,推之微动。

患儿父母十分担心,抱着婴儿四处寻医,后经病友家属介绍到上海市中医医院就医。来院后,经B超检查,块状物为肌肉纤维组织,故考虑“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因家长不同意作手术治疗,给予患儿手法按摩加以纠正。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简称小儿斜颈,俗称“歪脖子”,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缩短,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同时,小儿斜颈伴有脸部发育影响。该病可在早期进行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完全治愈。

小儿斜颈的病因

小儿斜颈病因不详,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①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②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③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④与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

小儿斜颈的临床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1月后,被发现一侧胸锁乳突肌有梭形肿块,较硬不活动,至5个月后逐渐消退,胸锁乳突肌纤维性萎缩变短呈条索状。牵拉枕部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肩部,面部健侧饱满,患侧变小,双眼不在一个正确水平线,严重者颈椎侧凸畸形。

该病临床上应与其他原因所致斜颈鉴别,如骨性斜颈、颈部炎症、眼肌异常。

小儿斜颈治疗方式如何选择

手法按摩治疗小儿斜颈是越早效果越好,治疗原则为舒筋活血,软坚散结。出生至不满半周岁的婴儿,应积极采用保守治疗,以促进血肿早期吸收,防止肌纤维挛缩。

手术治疗适应于:(1)持续的胸锁乳突肌挛缩,头部旋转活动受限超过12~15月;(2)持续性的胸锁乳突肌挛缩伴进行性一侧面部发育不良;(3)超过1岁以上发现的肌性斜颈,或经保守治疗1年未改善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胸锁乳突肌松解术以及胸锁乳突肌Z形延长术。

小儿斜颈的手法治疗要点

首先,以柔和为原则。虽然有的患儿胸锁乳突肌的包块较大,但是不能急于求成,用大力量强刺激,那样做的远期效果并不好。由于患儿的年龄小、皮肤薄嫩,用强刺激手法容易造成疼痛哭闹、肌肉紧张、拒绝治疗及皮肤损伤等,严重影响治疗的连续性及效果。

其次,手法应均匀。手法均匀有利于形成对肌肉血管的节律性挤压,稳定持续地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患儿胸锁乳突肌挛缩块的机化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对瘀血的回吸收。同时,均匀节律的手法,可以强化患儿大脑正常的兴奋点,反射性地抑制病理性的病灶的兴奋点。均匀的手法,对患儿是一种易于接受的良好的、有序化的刺激。另外,均匀的手法,从力学角度看,不需要频繁的更改手法的力度频率等,从而是一种省力的操作手法。

最后,要让患儿处于放松的状态。经实践观察,患儿哭闹紧张时,胸锁乳突肌包块会更加僵硬短缩,使手法的应力不能渗透直达病所,非常影响疗效。而患儿处于放松状态时,包块的机纤维也松弛,较有弹性,有利于血液循环进入粘连的肌纤维,发挥活血化瘀的效果。

总之,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时,应结合小儿的体质特点,发挥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的特点,方能更易取得佳效。

手法治疗的具体方法

手法治疗需每周来院按摩2~3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5~20分钟左右。另外,家长可学习治疗方法,在家中再给患儿按摩1~2次。3个月为1个疗程,经手法治疗,最后可达头直,转动自如,头不偏一侧睡,且胸锁乳突肌挛缩的肿块完全消失。病例中患儿随访3年未见复发。手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准备:患儿取仰卧位,暴露出患侧胸锁乳突肌,周围擦少许滑石粉或冬青膏,以防患儿皮肤溃破。

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将食、中、无名指并拢,其罗纹面轻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处,轻轻地旋转推揉,约100~300次。

提拿患侧胸锁乳突肌: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用拇、食、中三指提拿揉捏肿块约3~5分钟,手法不宜重。已形成条索状,手法则可稍重。

患侧的被动活动:家长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再复原,为1次。幅度由小渐大,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反复进行20次左右。

健侧的被动活动:患儿正坐位或仰卧位,家长立于或坐在患儿身后,以一手托住患儿健侧的腮部,一手扶住患侧头部稍用力,慢慢将患儿的脸转向患侧,而后复原,为1次,约20次左右。

以上两种被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超出正常活动范围,逐渐被动牵拉伸展患侧的胸锁乳突肌。揉捏患侧斜方肌约2分钟,点揉肩井穴,可缓解斜方肌反射性肌紧张。

孙国荣

女,上海市中医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每周一、周三上午

猜你喜欢

肌性斜颈胸锁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推拿联合舒筋消斜膏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两步缓解颈肩痛
探讨不同年龄段先天性肌性斜颈婴儿的康复效果
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发展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