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锐评
2017-12-24
民生锐评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助推三地融合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正式成立。
该基金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牵头发起,联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及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招商局集团、工商银行、清华大学等其他投资主体共同出资设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首期规模为100亿元,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制形式设立。
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成立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强调,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是国家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第一支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投资基金。基金的发起人、出资人和管理者,要戮力同心、不辱使命,高质量、高效率运作好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努力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实践者”、加快雄安新区建设的“推动者”、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探索者”,更好地发挥对社会资本投入的带动作用、对创新要素集聚的导向作用、对试点示范建设的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率先突破。
点 评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地协同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趋于稳定,基本上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仍然存在产业梯度大、产业结构趋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此次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的成立将着重聚焦三地产业投资方向和领域的优化,助力雄安新区对京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先进制造产业资源的承接,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实现资源与成果的共享,从而为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率先突破、为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注入强大动力。相比于以往政府出资设立的多支引导基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由于其指向特殊、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更需要加强管理,着重引导:一是必须坚持政策性导向、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原则;二是各方要严格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履行研究确定基金投向、监督基金运行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等职责;三是要充分发挥基金管理的团队作用,将市场化运作与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给予投资者合理回报的同时,更积极为产业和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商业银行应积极关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的运行情况,通过以LP入股、投贷联动、撮合交易、提供财务顾问、资金托管等业务模式,参与其子基金运作或具体投资项目,借助基金平台拓展业务领域,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建议前期的重点关注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以及大消费、医疗等基金投资领域。
(温恬)
保监会公布1-8月行业数据
10月9日,保监会网站发布了2017年1-8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其主要业务指标如下:
一是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7654.18亿元,同比增长了20.45%。其中,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901.06亿元,同比增长了14.44%;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0753.06亿元,同比增长了22.59%。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388.11亿元,同比增长了13.36%;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7465.50亿元,同比增长了27.29%;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194.93亿元,同比增长了3.12%;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05.64亿元,同比增长了20.13%。产险业务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169.73亿元,同比增长了7.92%;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89.29亿元,同比增长了14.40%。另外,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4490.28亿元,同比下降了54.94%;二是赔款和给付支出为7436.36亿元,同比增长了7.76%。其中,产险业务赔款为3124.62亿元,同比增长了6.38%;寿险业务给付3407.96亿元,同比增长了5.10%;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762.45亿元,同比增长了25.96%;意外险业务赔款为141.34亿元,同比增长了21.86%;三是资金运用余额144625.91亿元,较年初增长8%。其中,银行存款为19617.83亿元,占比达13.56%;债券为50389.18亿元,占比达34.84%;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18792.29亿元,占比达12.99%;其他投资为55826.61亿元,占比达38.61%;四是总资产为163614.40亿元,较年初增长8.23%。产险公司总资产为24791.71亿元,较年初增长4.41%;寿险公司总资产为128266.29亿元,较年初增长3.13%;再保险公司总资产为3796.72亿元,较年初增长37.50%;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为415.76亿元,较年初减少2.47%;五是净资产为18232.08亿元,较年初增长5.75%。
点 评
从赔付支出来看,与产险、寿险等相比较,保险的各细分业态之间继续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状态。其中,产险业务已经比过去几年有所提速。受益于经济复苏和高景气状态,寿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相比去年的高峰增速已回落十余百分点,健康险已从过去最景气的细分行业回落到增速最慢且仅有个位数增长的行业。
从大类资产配置与资金运用结构变化来看,银行存款占比继续下降,8月与年初、6月和7月相比分别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1.33个百分点和0.02个百分点;债券投资与年初相比增加了2.72个百分点,与6月和7月相比分别增加了0.6个百分点和0.26个百分点。代表权益资产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与6月份、7月份相比实现了金额与占比的双升,虽然与6月和7月相比分别增加了0.64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但与年初相比仍然下降了0.39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反映了保险资金收益于股票市场景气度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保险资金对于权益投资的谨慎保守态度。
从净资产来看,虽然行业仍然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下降约1.85个百分点,显示行业整体在投资、承保以及赔付等环节都面临着不小压力。
(李相栋)
9月我国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8.1%与18.7%
海关总署10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680.5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出口1982.6亿美元,同比增长8.1%;进口169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实现贸易顺差达284.7亿美元。
按人民币计,7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5万亿元,增长了13.6%。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了9.0%;进口1.1万亿元,增长了19.5%;实现贸易顺了1930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温和增长,国内经济稳中有进,推动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向好。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一般贸易比重提升。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为11.49万亿元,增长了18.1%,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6%,比2016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二、对传统市场进出口全面回升,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6.4%、18.7%和14.9%;对俄罗斯、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了27.7%、24.8%和41.1%。三、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为7.81万亿元,增长了17.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8.5%,比2016年同期提升了0.4个百分点。四、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前三季度,中西部18省市外贸整体增速为24.7%,东北三省外贸整体增速为18.5%,分别超过全国整体增速8.1个和1.9个百分点。五、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为6.41万亿元,增长了13%,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7.5%。六、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砂8.17亿吨,增加了7.1%;原油3.18亿吨,增加了12.2%;天然气4838万吨,增加了22.3%。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了10.6%。七、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微幅回落,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环比提升。9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8,较上月下滑0.1。
点 评
9月我国出口1982.6亿美元,同比增长8.1%,增速较上月回升2.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继续扩张,其中9月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为60.8%、58.1%,较上月分别提高2.0和0.7个百分点,外需动力有所增强,为我国的出口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9月我国对美国与欧洲出口分别同比增长了13.8%和10.4%,增速较上月均提高了5.3个百分点。第二,由于中秋节错位,今年9月的工作日比去年多出一天,加之与国庆节假日重叠,节前出口动力强于上年同期。第三,2016年9月我国出口仅为1834.4亿美元,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低值,低基数效应抬高了今年9月出口的同比增速。
9月我国进口为1697.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7%,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第一,9月我国制造业PMI为52.4%,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带动了我国原材料及中间品的进口;第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在9月出现上行,加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保持升值,促进了我国进口值得扩大;第三,去年同期我国进口仅为1430.1亿美元,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低基数效应抬高了今年9月份进口增速。
9月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84.7亿美元,同比大幅收窄29.6%,这是我国贸易顺差连续第14个月同比收窄。值得关注的是,9月我国对美国顺差高达280.1亿美元,为单月历史的最高水平,占同期我国贸易顺差的98.6%,未来中美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采取积极措施缓解贸易失衡的问题。
(刘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