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及创新教育研究
2017-12-24任善庆
◎ 任善庆
高职教育教学及创新教育研究
◎ 任善庆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和教育教学的现状是思想认识、学校定位和实践环节上存在诸多问题。要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密切与企业的合作,以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设置专业、开发课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建设和开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快建设“双师型”、“技能型”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与我国企业生产联系密切,直接为企业培养输送一线高技能人才,只有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密切与企业的合作,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化生产发展的要求和我国高新企业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既有理论知识教学又有实践教学,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线人才。
教学模式: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并不是短期培训教育,而是既有理论知识教学,又有实践教学的综合创新教育。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把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成灵动有趣的影屏教学,把实践性的教学变成模拟仿真教学。
实践教学:陈旧的实验设备已不能满足现实的教学要求。实验教学内容与现代生产脱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队伍急需新技术、创新教育培养;实验室管理应全天候为学生开放。
校企合作:现代职业教育单独靠职业院校,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只有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技术人员,用企业先进理念和生产实践培养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和适应企业生产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建设
创新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现代企业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有新技术和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及创新教育的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把握高职教育方向。高职教育面向企业一线工作岗位,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培养成企业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毕业后与社会零距离对接。
适时社会调查研究,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目前,高职院校的建设必须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只有充分进行企业调研,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模式才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职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
以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设置专业。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专业建设委员会设计调查问卷及专访,面向专业确定其专业定位及典型工作岗位,召开专家座谈会结合岗位要求,分析工作任务,明确所需知识、能力、素质,根据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要求,构成专业模块课程,形成系统课程结构,组织专家进行课程体系评审,进行优化调整并最终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开发课程。校企合作自编特色教材、满足教学需要。教材建设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过去教材的编写几乎都是教学工作人员编写的,其内容严重滞后社会企业的发展,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要求,教材编写必须引入企业技术人员,这样,既有懂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工作人员,又有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内容适时变化,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入行业和国家生产标准,把生产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编入到教材中去,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创新教学与考核。目前,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高考成绩差别较大,高分达500分,低分到200分,同在一个班上课,面对入学成绩差别较大的生源现状,要“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我们教育的学生”。因此,改变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把书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有趣的影屏教学,把实践性的教学变成模拟仿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老师与学生建立微信群,课堂用多媒体,课下用手机,紧跟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实行多样化考核,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用综合多样的课程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制定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规划。每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学院发展定位、学科专业建设对师资的需求情况,按照滚动计划的方法,对五年规划进行修订,形成逐年向前推移的新的五年规划。加大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力度。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作为重点,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能进能出,形成相对稳定的核心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实行外引内培并重的方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业实践,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邀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学院青年教师结成友好传帮带。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在青年教师中实行导师制。选派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的老师作为导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定导师、定任务、定目标、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建设和开发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 采取设备升级改造、换代等手段,通过技术革新、增添新设备等方式,逐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将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与时代相适应、能仿真、能实践,充分满足基本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要求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建立与典型知名企业联合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产业实践优势,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相适应的职业岗位,实施轮岗实训。实训基地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和前瞻性,满足学生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不但满足实习实训要求,同时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使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实时实训指导。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本专业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完成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为专业教学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平台。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加强核心课程的网络资源开发,收集整理成功案例,形成系统、完整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元资源平台、能力训练与测试系统、实现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共享。完善习题试题库,实现网络学习资源共享。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构想
准确专业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或操作型高技术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在设置培养方案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突出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加入发散性思维训练的课程,同时各主干专业课程中也加入部分学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构思能力的培训。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把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改变成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真正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管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动性和创造力。
以创新、就业作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紧密与企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学校在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中的位置,根据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实地社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基础知识能力教学,兼顾就业够用教学,增加创新能力教学,增加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既能就业,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课程设立与教学结构
课程设立。 建立综合理论课程体系,打破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 以职业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教育为培养目标。建立统一的相近专业的相近理论课程,适当增加专业课的选修课程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潜力。
实践教学。第一课堂,仿真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通过仿真教学的启蒙和感知,使学生能很快把理论知识变成实践能力,得到了综合实践训练。第二课堂: (1)组建学生专业协会;(2)举办相关技能大赛,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3)引进企业一线人员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座, 担任部分教学任务;(4)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实体。
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实行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制”,使学生在上学期间通过专业培训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为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在深入行业分析、职业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相应的学习内容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毕业生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学生走向社会,不但要有职业能力而且要有职业道德,所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成为必然。只有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必备的职业技能,才能成为企业生产合格的、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