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是供给侧改革的“题眼”
2017-12-24
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把“攻坚克难”作为核心,也就是利用深化改革对制度的供给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对生产力进行解放,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人们一直认为,从理论和实际的密切联系角度上,形成一条具有条理化和系统化的新的供给经济学框架。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要素以及运动规律,构建供给侧要素的组合和结构性改革,对供给侧改革进行定位,并确定路径和方向等。
一、多阻碍要素进行破解,推动重大领域的改革
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其核心属性是指“攻坚克难”。由供给侧角度分析,现阶段在我国要素的流动上,有非常明显的不恰当的约束和抑制。这和制度壁垒与过度垄断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需要经过深化改革和降低准入与消除壁垒的途径,为要素的自由流动构建一个比较好的条件与环境。
一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历史背景,目前正在开展的去产能和去杠杆与去库存等方面的工作,在一定大程度上都面向国有企业,所以,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上首当其冲。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方向要遵循政企分开和明晰产权以及适应市场规律的条件,构建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以及治理机制,将混合所有制的战略重组不断实施,把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到共赢轨道中去。
二是,对行政化的审批制度进行改革。主要目的在于对政府行权方式进行规范,将简政放权进行落实,一方面,政府要从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中进行脱身,还要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职能,按照“大部制”与“扁平化”的原则,对政府机构展开系统化改造,从而对市场环境进行优化,对经济社会活力不断优化。
三是,对金融和投融资制度进行改革。可以说,金融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核心,资金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血液。对经济支持的因素进行投资,需要和融资杠的杆力量进行匹配,还要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对于金融体系长时间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和金融产品存在的多样化严重不足以及金融风险频发的问题,未来要积极地对多元金融与投融资主体不断引入,加强对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行建设,促进金融宏观的审慎监管以及互联网和PPP等方面的“新金融”,还有新型的投融资机制,给予其配套的深化改革。
四是,对财税的改革。就财政而言,其是对国家进行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政府和企业以及中央和地方,还有公权体系和公民间的财力分配体系。有必要对分税制的改革大方向进行重视,遵循扁平化的趋势,对中央和省以及市县的三级架构进行构建,然后再配以中央和省两级的现代分税和分级制度,构建优化处理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体制方案,提升税收制度从间接税向直接税进行转化的力度,形成合理地地方收入的体系,并对预算制度的改革进行深化,最终形成比较好的经济利益的分配以及调节机制。
五是,土地和不动产制度的改革。对于土地制度与不动产制度的改革,这是我国发展的基础性制度,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的重大利益,有必要政府制定长远谋划和审慎把握以及积极推进。在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其慢点主要在于农村集体经营的用地和农民的承包地以及宅基地等方面的流转机制等,要对土地收储方面的制度等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和我国已经颁布的《物权法》中的规定进行结合,推动房地产税的改革,攻坚克难,并对多种矛盾不断化解,最终打通一条长期发展的新途径。
六是,对人口政策和劳动力市场进行改革,对经济增长进行保障的基本因素是指人力资本因素,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红利不断消失,加之老龄化趋势之间明显,非常有必要在“放开二孩”政策之后对人口政策进行不断优化,把以计划生育作为核心的人口的控制模式,向以优生与促进人口质量提升为核心转化。与此同时,要不断对和人口流动有密切关系的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行完善,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统一化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二、从低效和过剩领域中对要素进行释放,把五大重点任务作为切入点
2015年,我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去产能和去库存与去杠杆以及降成本与补短板”的五大任务,其主要目的是对以往刺激政策实施后的“后遗症”进行处理,实现市场出清,促进供给体系在质量与效率上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稳妥地进行“去产能”,对供给结构进行优化。现阶段重点是对钢铁和煤炭与水泥以及造船,还有电解铝五大产能过剩行业,利用对产品产品和质量与环保等标准的提高,实现对“僵尸企业”的治理,并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释放资源。当今社会,需要加强对防比在去产能中的作用进行重视。如果是数量比较少的大型企业,一经确定是“落后产能”,就能够便捷地运用“关停并转”的行政性手段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但是对我国目前总量一经达到七、八千万的市场主体,国家政府并没有能力进行一一甄别,有效机制能够促进公平的竞争,并发挥市场中的“优胜劣汰”效果,就算是“过剩产能”,对于其界限的划分也属于飘移不定的,就“有效投资”创新机制而言,例如PPP模式,可以将一些过剩产能,向非过剩有效产能进行转化,因此,“去产能”的实际意义是指,可以构建正确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用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原则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而不是对政府进行依靠,对过剩产能进行规划。第二,“去库存”,对房地产的供给侧冗余存量进行消化。现阶段,我国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非常严重,这已经发展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一个阶段,要通过多样化的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进行合理组合,对该房地产库存进行处理和解决,推动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三,防范风险的“去杠杆”,对经济安全进行确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杠杆率方面不断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设计广义货币的供应量指标比较高,还有非金融企业中的负债率指标比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具体化的设计,制定出科学地风险控制方案,对风险因素进行防范。第四,多举并重的“降成本”。当今我国所有种类的制度性交易在成本上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税外之后的“五险一金”和行政性收费与其他各类的隐性成本等,导致企业在综合负担上比较重,要从财税和金融与社保以及流通等方面综合发力,用配套改革为企业成本的降低做好保障。第五,雪中送炭的“补短板”,促进有效供给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明显短板和瓶颈进行改善,例如精准扶贫和优质教育与普惠医疗以及多形式的养老等,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塑造良好的条件。
三、对要素配置进行优化,推动实体经济升级以及新经济的发展
由低效过剩的领域中的释放要素与利用结构性改革推动要素的自由流动,要求引出要素遵循市场规律所形成的资源优化配置所有人渴望的结果,促进供给侧经济体系在质量与效益上的提升,对生产力进行解放。和供给侧改革长时间的背景,以及目前世界产业在结构方面的新技术革命,还有我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认识与适应以及新常态中的新要求等,可以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也就是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为主要目标的运动,必然会向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新经济的大力发展。换句话说,在经济增长的新时期,为了进一步对“中等收入陷阱”有所跨越,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升级以及新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是对我国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进行评估的重要标志。
就供给侧改革来说,其最终的目标在于振兴我国的实体经济。要求把制度和科技作为抓手,对全要素的生产率进行聚焦,大力支持和扶持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产业化的转型和升级。从历史角度上进行分析,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多个增长极地区运用的是“腾笼换鸟”模式下的经济结构,对原有的“世界工厂”和“总量全球第二”的低廉化的劳动成本和土地开发潜力等比较优势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正在逐渐消退,有必要展开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所谓“腾笼”,主要是指将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产向国内部分比较欠发达的地区或者是周边经济体进行转移,其和改革开放刚开始的实施产能转换遵循的是一个道理。所谓“换鸟”,主要是指实现产业和产品的升级。然而腾了笼却不能换来鸟,也不能冲破跃升的“天花板”,这样一来,就被控制在了一个笼子里,会失去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温州比较显著的挫折局面,早已敲响了警钟。所以,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以及升级至关重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实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创新驱动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地位也是不可代替的,其具有比较显著的时代背景和长纵深视野以及比较显著的现实意义,还能够在理论模型的辅助下进行通盘考察,从而对优化以及创新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的提供科学地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供给侧包括的的竞争性要素是够能够顺利释放和流动与重组,以及形成由低效率的部门逐渐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从全局分析,创新驱动在供给侧改革中是引导和核心的作用,能够准确抓住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把有效制度的供给作为龙头,只要发展的方向正确,在着力点上比较清晰,我国就会在现阶段的改革过程中,走在前列,使得我国赶超现代化的经济,创新驱动在供给侧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我国后来居上,还能为人类发展和相关体系的建设贡献出力量。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中学,山东 潍坊 261500)
[1] 范周,周洁.正确理解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东岳论丛,2016,3710:5-14.
[2] 张允,周晶.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渠道融合之路[J].学术论坛,2016,3912:140-145.(2017-03-02).
[3] 张务农.从经济学命题到教育学命题——供给侧改革之于高等教育发展意义审思[J].江苏高教,2017,03:30-34.
[4] 张旭刚.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9:8-13.
[5] 王铁民.强力推进福建供给侧改革中的农业政策性金融[J].福建金融,2016,0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