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

2017-12-23杨玉洁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9期
关键词:文化整合核心价值观

杨玉洁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处于巨大变革中。在企业做大做强、兼并重组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冲突给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在业务规模迅速扩张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并未得到应有重视从而出现各种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企业成长、改革发展进程中组织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对策,以破除发展壁垒,保证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组织文化;企业变革;核心价值观;文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001-03

一、企业组织文化概述

1.组织文化。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教授沙因将组织文化定义为:“一种基本假设的模型——由特定群体文化在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聚合问题的过程中发明、发现或发展出来的──由于运作效果好而被认可,并传授给组织新成员以作为理解、思考和感受相关问题的正确方式。”丹尼森对组织文化所下的概念性定义是“潜在的价值观、信仰和原则,是一个组织的全部管理系统、管理实践和行为的基础”。我国学者借鉴了国外学者的观点,将组织文化定义为: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所普遍认可并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合。[1]

2.企业组织文化。企业是各类组织的一种,相应地也有自己的组织文化,我们把它称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精神性群体和精神化产品的总和。[2]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1)物质文化;(2)制度文化;(3)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物质层是形成企业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制度层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

二、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是明确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企业首先要有发展战略,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纲领;而只有战略却缺少优秀企业文化,即使目标清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却因为没有核心凝聚力而走弯路。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就是企业经营的理念、使命与价值观。著名的麦卡锡管理顾问公司设计的企业组织7S模型中将一个企业组织归纳为7个要素,包括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价值观。其中共同的价值观处于核心位置,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企业组织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3]

2.企业文化与人的管理。在一个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企业员工的文化素养、核心价值观是企业达成目标的关键因素。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物质文化,还必然有一套能被全员认同并主动执行的制度文化,一种能凝聚人心、促进员工为实现社会、集体以及个人的理想而努力做事的企业精神文化,从而在业绩不断提升的同时,有着精神上的获得感。

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有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使命三要素。一个准确的核心价值观定位引导着员工的思想行为;企业愿景能够让员工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的未来而努力,是员工尽职尽责的动力;使命是企业为实现发展愿景而必须承担的责任或义务。[4]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以愿景为导向,为实现使命而自觉自愿工作的无形管理。

3.企业文化的重构。我国企业正处在一系列的改革中,比如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了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合资企业,由此带来各种矛盾与冲突,其中首要的是企业文化冲突。因此,驾驭文化差异能力已成为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走向经济全球化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涉及了企业管理理论中的跨文化管理和企业文化融合。跨文化管理是指对集团公司所属各成员机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利用潜力与价值。企业文化融合是指通过文化整合,秉着求大同存小异原则,在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方面建立相似或相近的理念认同,在组织结构、制度和行为方式方面进行适度重构,形成各方共识的企业文化,以适应和引导企业经营的方向。[5]

三、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

问题一:企业文化缺位,企业家缺少社会责任感。(1)案例:从雾霾说起。中新网北京2017年2月27日电:根据环保部门此前的预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从26日开始的新一轮污染过程今日将扩大至10余城市。27日白天,北京上空的扩散条件有所转差,空气质量为3级轻度污染,28日,北京的空气质量或将达到4-5级,也就是中到重度污染。(2)成因分析:企业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精神文化核心内容之一是企业使命。企业使命包含企业承担的经营责任、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一些企业只注意自身利益而社会责任感缺失是造成以雾霾为标志的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3)对策:加强环保意识,做有良心的企业家。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对待环境污染问题检验着企业家的良心,是追求短期利益还是长远发展?是唯利是图,还是以天下为己任?企业不仅要盈利,还要对顾客负责,承担起社会责任,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经济利益与客户利益的关系,要拥有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企业家要走向世界,必须强化这种意识。[6]具体来说,一是将环境保护责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将环保意识作为经营理念深入到員工思想中,在制度上有一个规范的管理;二是企业要加强自律,守法生产,严格控制排放标准;三是企业领导人要扩展视野,加强学习,增加认知,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做一个有担当、有良心的企业家。

问题二:企业文化建设有失偏颇,脱离我国社会文化大环境。(1)案例:恶性竞争下电子商务企业经营失范。以互联网企业为例。去年上半年,“饿了么”等订餐平台出现大量“三无商铺”上线,“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当天,“饿了么”被曝入驻平台无须拥有线下实体店面、无须资质证件,且在“饿了么”平台上展示的餐馆图片与线下不符,餐馆的照片看着干净正规光鲜亮丽,但实际却是油污横流,不堪入目。”[7](2)成因分析:狼性文化的是与非。互联网的发展造就了大量的电商,这些电商很多处于原始积累时期,急于盈利;雷同的消费平台让各个电商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商家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品牌建设和精神价值追求;在管理理念与方式上走向偏颇甚至极端,比如曾被高度宣扬的狼性文化:“没有捕捉不到的猎物,就看你有没有野心去捕;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没有野心去做。”这种管理文化在创造高业绩的背后,很可能牺牲了社会美誉度和员工的个人利益,让企业走向短命。(3)对策:完善监管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企业文化。互联网新型服务企业的诞生和壮大,对我国社会、经济、法律等各个层面都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对各个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要尽快完善公共监督管理机制,从制度上规范互联网经营行为,减少和杜绝损害用户的不良行为。二是要加强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企业文化。和谐,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与生活智慧的集中体现。和谐体现在与社会的和谐,与用户的和谐,与员工的和谐。腾讯将“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作为其始终坚持的经营理念,将“创新”则作为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关心员工成长”则成为其管理理念的核心。[8]这与单纯将业绩作为考核和使用员工、将员工当作没有思想只有被所谓的“饥饿和金钱”驱使而不择手段追求业绩的“狼文化”相比无疑要优越得多。endprint

问题三: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两张皮,说一套做一套。(1)案例:“鹿”死谁手。曾经的三鹿集团,一个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第一的中国乳业民族品牌企业,却于2008年被媒体曝光三鹿婴幼儿奶粉掺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造成婴儿死亡,引起乳品业巨震,使三鹿集团迅速走向破产。[9](2)成因分析:在重大利益面前舍义取利。三鹿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和谐、创新、责任”。但在面对同业竞争加剧和利润的诱惑时,其经营行为却背离了其文化精神,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为降低成本,在奶粉中大量添加三聚氰胺,导致严重后果。三鹿之死,死在对自身所主张的核心价值的背叛。(3)对策:执行力:不可忽视的制度文化。企业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的制度文化脱节乃至南辕北辙可能正是三鹿悲剧所在。

企业文化不是獨立于经营战略而存在的,除了面子好看、组织完善、体系完整,更重要的是要与生产经营相融合,将制度落实在每个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在每个企业员工的行为中。要重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打造一个具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的管理队伍,使之在在重大决策中始终如一地践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不迷失方向。

问题四:企业并购重组中文化整合不力。(1)案例之六——全球化进程中的企业文化冲突。2004年4月,TCL宣布与法国阿尔卡特已经正式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双方将组建一家合资企业T&A从事手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购后,由于双方在合作目标、决策方式、管理制度、销售策略及员工待遇等方面出现了严重冲突,导致合资公司的经营状况迅速恶化,人才大量流失,最后合资企业解体。[10](2)成因分析:不同文化与制度的碰撞。阿尔卡特的员工十分看重管理的人性化,而TCL的管理文化近乎军事化,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两种管理文化或管理制度简直水火不容,而整合的做法就是把TCL的一套规章制度硬性贯彻,结果只能使矛盾激化。根据麦肯锡一份权威调查表明,在成熟市场,并购成功率仅有30%—40%,失败或中立的占60%—70%。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是文化的冲突。如果国际化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坚持以自己原有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与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不同的员工,必然引起管理失效。二是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不足。并购中的企业成员由于各自文化背景工作岗位、学历、性别等的不同,对目标的关注、理解和认知水平是不同的,从而表现为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规范等的抗拒和冲突。(3)对策:打造现代化企业的“合金”文化。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说,“国有企业是推动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要做大做强,就要不断变革,以并购、合资、入股等形式形成的现代化企业,其文化的整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整合后的企业文化既不是原有的并购方的,也不是被并购方的,更不是两者或数个并购单元的简单累加,而是一个兼有各方优秀文化因子的完全不同的“合金”文化。它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与现有企业发展规模和战略相适应,能够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起到正向的凝聚力而不是与之相反;二是其核心内容能够被各方人员所认同,并在形成统一的制度与管理方式中得到普遍执行;三是与原有的组织文化相比更科学,更先进,内容更广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形势下,我国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文化出现了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文化缺位;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和历史文化传统相脱离;企业经营背离企业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企业文化整合不力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只注意自身利益而社会责任感缺失;企业文化建设走向偏颇;对自身所主张的核心价值缺乏执行力;并购与重组过程中不同文化与制度的冲突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强化企业环保意识,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加强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的企业文化;完善的制度和对其不折不扣的执行力;进行文化重构,建设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型的“合金”文化。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管理学[EB/OL].2016-09-11.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zK5oTCbICOAUtMDJISO4AzqZmqH7P6fTUy4GRBzHb5uovvcavUoTpXCWmfA-ya0TgFMPdPCWHqH8UWRgg4noAF98naLF8HAtSM6oRbPO-re.

[2]蓝砚.现代企业与文化型管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6]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4]王明胤.企业文化定位落地一本通[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6.

[5]南方今冬大范围持续雾霾引发北方采暖“蝴蝶效应”猜想[N].东方早报,2013-12-27.

[6]环境污染拷问中国企业家良心[N].凤凰财经,2013-12-19.

[7]http://toutiao.com/i6262476783573008897/中国网.2016-03-16.

[8]魏文雯.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N].三亿文库,2012-06-20.

[9]王兆善.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诚信文化的本质内涵[J].现代管理,2009,(05).

[10]赵天.TCL公司收并购失败案例分析[N].航天纵横,2015-10-2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整合核心价值观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与机理研究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之诚心、虚心、信心、恒心
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及途径
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及途径
企业兼并后的文化整合边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