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的合作—竞争博弈分析

2017-12-23宋瑞梅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合作英语教学

宋瑞梅

(1.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2.武汉大学,武汉430072)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的合作—竞争博弈分析

宋瑞梅1,2

(1.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2.武汉大学,武汉430072)

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相互博弈与干扰产生的文化负迁移和认知回归现象,较高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交际能力。文章从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教学中英汉文化间的冲突与合作关系,通过引入合作—竞争博弈理论分析英汉文化博弈在教学中的最优策略,提出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均衡发展建议,并建立英汉文化博弈中的合作—竞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在教学中,英汉文化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但通过平衡二者课堂导入关系可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学的预期收益随教育教学政策或目标影响变化,并会得出三种不同策略下的纳什均衡。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的早期译文为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随着跨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现在通常译为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跨文化交际具备几个主要特点:①必须具备不同的文化背景;②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③属于直接的言语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和本质[1],英语培养的评价指标是要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来体现,因此英语的教学不仅体现在语言技巧方面,还需要重视文化的导入。但在英语实际教学中,往往随英语文化导入程度不同使学生形成英语学习的两个极端:一是教学中忽视英语文化的导入,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易导致学生形成中国式的英语思维模式;二是过多强调英美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则易导致 “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2],这都不利于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基于上述问题,国内学者针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做了大量的调研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汪建丽[3]基于对 “美美与共”理论内涵的探讨,提出树立双向文化交流意识,对我国英语教育文化认同问题进行了剖析;蒋燕[4]提出英语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正迁移,从语言迁移、情感因素和文化认同方面把握好本土语与英语在表达方式、组织结构上的异同来消除英语学习障碍;针对学生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问题,杜秀莲[5]和乔丽娟[6]分别提出制定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的外语文化教学大纲和中国文化教学大纲及构建外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考评机制的建议;针对教学中英汉文化冲突解决的策略方面,2005年王世静[7]提出应把文化导入放在英语教学恰当的位置来避免英汉文化冲突的建议;此外,杨学云[8]指出,对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之间差异的知识匮乏致使学习者不能有效地进行英汉文化融合。总体而言,关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问题的阐述和建议方面,而针对如何科学比较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冲突与合作关系,并通过构建数学理论模型解决跨文化障碍的论证研究较少。以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的冲突与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博弈的视角比较英汉文化导入与教学效果间的关系,构建课堂中英汉文化导入的合作—竞争博弈模型,提出不同收益预期下的策略选择方案。这对走出英语教学的一元化思维误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现实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思路。

二、理论基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美文化作为当前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文化体系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价值体现。英语教学作为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学习的直接途径,既要承担对外来文化的科学培养和正确引导,也要避免对本土文化的过渡冲击与侵蚀,这不仅是当前英语教学需承担的重要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认知角度看,汉语文化作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必然会参与到英语文化的学习中,汉语文化对英语文化的学习起到中介或者迁移的作用,两种文化的比较与磨蚀是英语学习过程中难以割裂的两个方面,脱离这种关系的尝试是不现实的[9]。从生理学角度看,由于英语文化与思维的联系需要首先从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转换到英语文化的思维方式,也就意味着英语文化的学习能力在较大程度上要依赖对汉语文化的掌握能力[10]。目前,更多国内的语言学者形成一致的看法,即成功有效的语言教学必需有相应的文化导入,并建议尽快将汉语文化纳入英语教学的课程大纲及考核体系当中。

三、研究方法

(一)博弈模型选择

博弈论也称为对策论 (Game Theory),分析参与者在各方相互作用时的个体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研究如何选择策略并达到最优均衡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合作博弈、竞争博弈和合作—竞争博弈[11]。三者之中,解决资源共享和避免冲突的最优方案是合作博弈,也称正和博弈,指的是博弈双方采取合作策略后,至少有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无损,双方的整体利益增加。竞争博弈也称非合作博弈,研究参与者在各自利益相互影响的复杂局势中如何做到收益最大化的行为决策,它主要强调的是个体进行的自主决策,而与这个策略环境中其他参与者无关。相比较而言,合作博弈虽然利于获得集体利益最优,但由于缺乏制度或协议限制往往使得这种合作难以持续。不同于合作博弈,竞争博弈研究参与者如何选择决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这易导致恶性竞争使得双方利益都难以达到最优。而合作—竞争博弈是一种高层次的竞争,它并不是意味着消灭了竞争,只是从博弈参与者自身发展的角度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促使决策者间的关系发生新的调整。合作—竞争博弈理论强调了战略制定的互动性和系统性,从单纯的对抗竞争走向了一定程度的合作,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博弈模型。

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的导入原则可以视为博弈中的参与双方的策略集合。这二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可描述为:英语跨文化教学中,重视汉语文化的传授而忽略英语文化的导入,则会削弱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降低英语学习水平;而过度重视英语文化的传授而忽视汉语文化发挥的基础认知作用,则易导致学生 “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失去跨文化交际的根基。通过合作—竞争博弈理论,使英汉文化的课堂导入原则实现均衡发展的预期,即将二者在教学中产生的文化冲突降低到最小,使文化的相互促进达到最优水平,避免中式英语和中国文化失语症等问题的出现。

(二)合作—竞争博弈模型描述

英语教学中的英汉文化博弈,实际上是教学中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在课堂导入过程中相互磨蚀和促进行为的博弈。本文尝试采用合作—竞争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英语教学中的英汉文化教学。

(1)参与者集合:英语文化导入和汉语文化导入作为参与双方分别用A和B表示,定义为I={1,2}, 其中, i=1表示 A, i=2表示 B。 并且,A和B都具备理性和自利的特点,它们在英语教学中重要程度一致,没有哪一种文化导入比另一种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情况。如果A和B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均选择竞争则会出现两种情形:情形一是A和B直接对抗,相互竞争,即英汉文化学习相互磨蚀,结果将会两败俱伤;情形二是A和B不直接对抗 (包含A与B合作的特殊情形),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案,则英汉文化博弈的结果遵循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所产生相应效益的规则。

(2)策略集合:A和B分别选择合作性策略或竞争性策略作为自己的战略。定义策略集合Sj={合作H,竞争J},j=1,2。在策略Sij中,第一个下标表示第i个参与者,第二个下标表示第j个策略。参与者的策略选择则可概括为竞争或合作,即策略S11表示合作,S12表示竞争,S21表示合作,S22表示竞争。

(3)收益函数:指每位参与者在参与博弈时依据其策略组合可获得的收益。策略组合指参与者可能采取的所有行动方案的集合。收益函数是策略组合与收益之间的函数关系,可定义为U(S1j, S2j), j=1, 2, 表示参与者的第 j个策略。

假设 A 的收益函数 U1(S1j, S2j), (j=1,2) 为:

则假设B 的收益函数 U2(Slj, S2j), (j=1,2) 为:

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的课堂导入没有实现稳定的均衡发展,则受重视的一方 (以英语文化导入为例)获得的收益较大,造成另一方的文化磨蚀或被接管:

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的课程导入得到稳定的均衡发展,则A、B双方收益相同,彼此互相促进:

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直接对抗 (英汉文化对比学习混乱),则A、B的相互磨蚀现象严重,双方收益最小:

(三)英汉文化间的合作—竞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模型

设定集合 G {I, S, U}, 其中: I= {1, 2},S= {S1, S2}, U= {U1, U2}, 则收益函数 Ui: S→K表示第i位参与者在不同的策略组合下获得的收益。下面将收益函数列成矩阵形式,可得到博弈矩阵如图1所示:

图1 英汉文化间的合作—竞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四)英汉文化间的合作—竞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当收益a、b、c、d的取值随着A、B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受重视程度的不同而变化时,英汉文化间的合作—竞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将会呈现不同的纳什均衡。主要情形如下:

情形一: 如果 a, b, c, d>0, b<c, 并且 c<a,b<a,d<a,那么选择合作性策略对博弈双方均是最佳方案,此时就存在严格优策略,且为唯一的均衡解。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文化导入和汉语文化导入遵循英语教学的理想原则,英汉文化在学生对比学习中相互促进,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在比较中鉴别,在互动中发展。

情形二: 如果 a, b, c, d>0, b<c, 并且 a<c,d<c,即双方均选择合作性或竞争性策略所获的收益小于某一方选择竞争性策略所获的收益,那么该博弈中就不存在严格优策略,也就意味着竞争性策略是A和B的最优选择。这种情况在我国高校实际英语教学中非常普遍,直接体现是过度重视英语语言的技巧培训,忽视汉语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并将全国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英语教学效果的单一评价指标。在这种体制引导下,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功利化,只关注课程的学分获取和英语等级考试,这不仅使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英语教学发生导向错误,同时也忽略了大学英语教育的本质。

情形三: 如果 a, b, c, d>0, b<c, 并且 c<d,a<d,即博弈双方均选择了竞争性策略,并且所获收益大于双方均选择合作性策略或者仅一方选择竞争性策略时所获收益时,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严格优策略则是博弈双方同时选取不同的竞争性策略。然而,这种英汉文化完全竞争性的状态不会出现于现实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因为这种完全竞争性的情况会导致学生对英汉文化的认知产生完全混淆,并处于英语学习的混乱状态,这种情况在英语教学中应极力避免。

四、结论与思考

从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间冲突与合作关系的维度进行分析可得出,英汉文化的相互磨蚀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赋予二者预期的收益函数值是完全可以获得稳定发展的纳什均衡,达到英语教学的预期目标。根据英汉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关联特点,引用博弈论理论进行分析,并构建了英汉文化间的合作—竞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通过赋予预期收益不同取值而得到的博弈结果证明,在英语教学中应选择使英汉文化双方合作的严格优策略来推动英汉文化导入的平衡发展。由此,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的科学导入不仅可以避免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侵蚀和颠覆,也可以防止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干扰和抵制,实现收益双赢。

英语跨文化博弈理论建构涉及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且在实际决策选择时会受到诸多影响因子的干扰,受专业背景、资料和数据的局限,博弈模型的构建还需进一步完善;跨文化博弈是博弈理论与语言文化教学的一个交叉研究领域,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体系还有待完善,如何科学、深入地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确立文化导入标准与实施体系,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以及精确计算出英汉文化合作的纳什均衡阈值等相关问题还有待更多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1]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型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J].外语界,2012(02).

[2]肖龙福,肖笛,李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01) .

[3]汪建丽.“美美与共”理论与英语教育文化认同 [J].教育评论,2014(05).

[4]蒋燕.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探讨 [J].贵州民族研究,2013(03).

[5]杜秀莲.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认同与渗透 [J].当代教育科学,2012(21).

[6]乔丽娟.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中 “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

[7]王世静.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和文化冲突—关于 “文化型语言课程”的思考与讨论 [J].外国语世界,2005(05).

[8]杨学云.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 [J].外国语文,2010(04).

[9]欧阳国华.以博弈论原理探析母语文化与外语文化教育和谐关系之构建 [J].中国成人教育,2011(09).

[10]郭爱萍,李壮爱.外语学习中英汉博弈的动态系统理论分析 [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6).

[11]孙利辉,徐寅峰,李纯青.合作竞争博弈模型及其应用[J] .系统工程学报,2002(06) .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汉文化;博弈理论;合作—竞争博弈

H 319

A

2095-7238(2017)06-0105-04

10.3969/J.ISSN.2095-7238.2017.06.024

2017-03-10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高职公共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研究”(14CWXJ72)阶段性研究成果。

宋瑞梅 (1985-),女,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理论与英语教学。

高学栋

猜你喜欢

合作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