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2017-12-23

当代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娄芳芳,弁腊春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与一般高校相比,作为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具备特有的职业能力。而其工作现状并不乐观,如工作重点与所耗费的精力比例失调,专业化程度低以及工作交流少,职业认同感低、职业生涯规划模糊等,面临“职业倦怠”危机。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设路径: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体系、构建辅导员传播与共享学生管理知识的激励机制、增进全体员工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与关注、加强个人知识管理以克服职业倦怠感。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在高校建设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2014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强调,高校辅导员同时兼备干部与教师身份,是高校管理与教学方阵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工作方面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应具备的的职业能力

教育部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培育从事服务、生产、管理以及建设等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对于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办学目标集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着重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人际协调、表达沟通的技能;第二,在帮助学生掌握了必备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突出实际操作知识的传授,重点加强对其专业核心技术的训练,体现应用能力导向。也就是说,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性,是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等教育知识,同时具备专业技术与职业能力的人才,其讲授知识的出发点是为实际应用和操作服务的。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辅导员队伍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职业素养,还需要兼具一些特有的能力[1]。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效引领学生发展方向的能力

一方面,辅导员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践行者,因而在大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应能够发挥思想引路人的作用,实现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与中学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其角色由“填鸭式”的理论教学者转变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相应地,辅导员需要将自己在学生成长、生活中的地位由主导调整为引导,帮助大学生塑造多元化的能力,以适应纷繁、结构多样的社会生活。

2、培育创新文化的能力

创新是个人、学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为了实现与企业的密切对接和学生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有意识地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将企业的创新文化纳入到学校组织中来,使高校真正成为企业人才储备库。

3、较强的社会资源拓展能力

高职院校的亮点在于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快速上手的职业能力。因而,辅导员需要具有与专业对口企业、本科院校、就业咨询与服务、校友等各利益群体良好沟通的交际能力,以及强大的社会资源获取能力,以满足社会与学生的需求。

4、持续的科研能力

创业率高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的一大特色。高职院校在做好常规教学、科研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的开拓。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一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成员参与和实际应用为重点。因而,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能与学生更为贴近、能更深层次进行沟通的优势,保持活跃的科研能力,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现状分析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大致归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最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班级的党、团建设;第二类是日常事务工作,如各项材料的收集与上交、会务通知与组织、奖助学金评选、实习推荐等;第三类是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如组建班委会、召开班级例会、随堂听课、整顿班纪等;第四类是咨询指导工作,如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人际关系协调等。基于笔者的工作实践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现状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工作重点与所耗费的精力比例失调

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增强的年龄段,思想尚未成熟,走在“成为怎样一个人”的岔路口,辅导员的第一要务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思想端正、明礼诚信的公民。另外,高职院校与企业关系紧密,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辅导员应切实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使命。然而据研究显示,尽管辅导员处于为学生24小时开机状态,用于思想教育工作的时间仅占1/5,耗费在科研工作的时间少得可怜,超过1/3的时间为一些耗时较短、繁杂、负荷量大的事务性工作所累[2]。其后果是辅导员根本无暇接触外部的新鲜事物与资源,更没有精力潜心钻研适用于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以致于科研成为一种负担。

2、专业化程度低以及工作交流少,约束了辅导员的工作有效性

根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多依据专业相近的原则分配到相应的系部工作,仅有1/6左右的辅导员具有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学科背景[3]。由于知识结构单薄、专业知识匮乏,加之高职院校未相应地组织系统培训,辅导员的专业化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升缓慢。

3、职业认同感低,职业生涯规划模模糊

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有80%为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对个人成就有迫切的追求,而其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政治与日常管理,成效缓慢,很难收获预想的成就感[4]。尽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可以采取“教师”与“行政”两条腿走路,但实际上,学校在资金投入、评先评优方面并未将其与教师和行政人员同等对待,不仅培训机会少、业务素质提升缓慢、职称评定难,而且作为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底层,晋升困难,导致辅导员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感到迷茫,“离职”、“转岗”现象异常频繁。

4、多头领导,职责不明确,面临“职业倦怠”危机

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长时间处于严重的角色冲突与工作高压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极端心理。一方面,从管理体制上,辅导员直接受系部的领导和管理,同时听命于学生处的指挥与安排;另一方面,从考核机制上,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又受制于财务处、后勤处、保卫处、招生就业处等多个部门的考评,超过1/3的辅导员有“学校的大事小事都是我的事”之感[4]。也就是说,辅导员不仅要应对“千条线”的任务,还要时刻做好临时“救火”准备,一旦学校发生事故,辅导员是第一责任人。正是长期承受着“眼睛一闭,提高警惕;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的工作压力和承受力考验,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工作不足五年即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建设路径

1、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体系

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和产业企业紧密结合,为其培养和输送道德良好、思维活跃、技能娴熟的实用型人才。辅导员队伍是保障人才质量、推动高校发展、维持校园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开展工作中需要突出重点,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关键环节上。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对其工作职责和程序进行明确划分,减少一人多头领导的工作状态,使其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绩效考核体系也要做相应地调整,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状况、创新创业文化纳入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考核系统、薪酬制度以及奖惩制度中来,以便于高校实现培养品德优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的发展使命[5]。

具体要如何考核,鉴于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考核的重点可以从其言传身教的行动以及潜移默化的效果入手。言传就是和学生“谈”做人做事之道、“论”成长成才之理、“讲”明辨是非之义;身教即辅导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行为规范的榜样;潜移默化的效果则是经由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谈心谈话、走进课堂同步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边实践边反思,从现状与问题中探寻规律与解决方法,将学生管理工作做细、做扎实。

2、构建辅导员传播与共享学生管理知识的激励机制

每位辅导员由于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教育背景、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和掌握的学生管理知识也各有不同,在处理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思路方面各有所长。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辅导员心得交流会、优秀辅导员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对知识分享良好效应的认识,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将内在的学生管理知识经过整合显性化,构建一个庞大的辅导员队伍知识库。经过多样化知识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大家取长补短,从而创新出新的学生管理知识,最终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协同创新,个人工作效力的大幅提升。

同时,高职院校可以鼓励辅导员加强与其他高校辅导员的交流,吸取精华、摒弃糟粕,及时发现自身工作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便推动自我乃至整个学校的改革与创新。

3、增进全体员工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与关注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最美辅导员”评选活动,宣扬优秀辅导员的光辉事迹、崇高美德,提升辅导员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增进辅导员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就整个学校的教育系统而言,各子系统间的理解、尊重与彼此认同,也会使成员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起到激励的作用[6]。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其他职能部门承担“带班”工作的成员实行奖励,鼓励相关人员通过亲身体验,理解辅导员工作的难点,有助于促进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精神激励与制度引导的双重作用,营造彼此认同的大环境,激发辅导员内心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才能促使其工作的热情不减,安心地、用心地做好本职工作[7]。

4、引导辅导员加强个人知识管理,克服职业倦怠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辅导员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相关的辅助措施,吸纳大学生沿着预设的方向发展,而个人知识的丰富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其吸引力的大小[8]。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博客等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保持个人知识的持续更新,有助于缓解角色冲突与工作压力造成的不适感。首先,辅导员在借助各项工具学习新知识、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会促使其以饱满的状态开展工作,获得职业满足感;其次,辅导员在管理个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工作模式,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得以改进,压力感被有效削弱,工作满意度提高;最后,通过持续的学习、经验的积累,辅导员队伍会逐步走向专业化、权威化、科学化,真真正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良师益友,实现个人价值。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化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于辅导员对学生思想、人生发展的意义,加强一线工作人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工作也愈加紧迫。因而,高职院校需着力加大对辅导员的考核体系、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关怀与理解、个人知识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以便为高职院校的进步夯实基础,促进又快又好发展。

[1] 王惠:“能力标准”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2] 王义全: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生态化建设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3] 曾元源: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探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

[4] 朱军:长株潭地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6).

[5] 陈微、唐柏林: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十年研究评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

[6] 郝颖: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

[7] 朱倩渝、张璇: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途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

[8] 宋歌、陈慧义、王林:提升高校辅导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

(责任编辑:胡冬梅)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