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地推进社区治理创新

2017-12-22张国平

开放导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居民现代化

张国平

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治理的成效和影响会在不同治理层级之间传导,在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机制复杂的聚合中,往往会出现扩散与放大效应,影响城市规划与治理效果,甚至也会影响国家治理的整体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是对社区治理现代化、法治化和实现居民有效参与,完成社区居民集体福利最大化的重要指引。

过去的20多年,我国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很重要的进展。

社区治理现代化与机制创新。我们探索了社区自治与公共部门依法治理之间的协作机制,增加了社区治理创新的因素。街居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了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角色职能,让社区自治组织可以从行政性事务中抽离出来。如深圳以“居站分设”为基本内容的“ 居站分离”试点工作,直接推动了社区治理机制创新,也为全国社区治理改革提供了经验。南京全面建立“一委(党委)一居(居委会)一站(服务站)一办(综合治理办)”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已陆续在江苏多个城市推广。

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居民参与的重要载体,也是政府治理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与街道党政部门重视发展新兴社会自组织的工作,把社区新兴组织孵化与居民参与,作为加快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和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社区经济互助组织、社区文化组织、居民协商议事会、社区志愿小组等涉及社区经济、自治、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組织,成为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载体,大大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度与归属感。

政府、市场、社区和社会组织等主体间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管理工作的协调。如三亚努力构建由政府、市场、社区及社会组织共同构成的协同治理框架,并基于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构建起差异化的流动人口协同治理体系,从而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共融发展。

受传统街居管理路径和居民素质的影响,社区治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问题,包括社区内部组织重叠,社区人才严重匮乏,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依然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需要我们在总结社区治理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社区治理的研究,与时俱进地推进社区治理实践与体制机制创新。

〔作者系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博士后﹞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居民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石器时代的居民
数说流动人口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我的女巫朋友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