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的思考
2017-12-22李翔章颖
李翔++章颖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重视,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各个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摸索出了许多较为地区特色的经验。好的经验值得应该被交流学习,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于其中,特别是规范高校心理档案管理的工作尤为重要。虽然高校心理档案管理已步入正规,但在实际具体工作操作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木文主要围绕辅导员是如何较为科学的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来展开讨论,提出一些较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建立;完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重中之重的一个环节。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面向的是基数庞大的学生,较少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与需求旺盛的生理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在这个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当下,辅导员应该更多的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心理教育工作。
在社会高速运转、价值观重组、新旧观念撞击、就业竞争相当激烈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的学生和成年人面对的社会压力及来自方方面面的问题一样,这些都需要身心来承受,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诱发心理疾病。随着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在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建档,尽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档案过于形式化,内容陈旧且更新速度缓慢。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的记录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现时的心理实际,在具体操作中,学校保存的心理档案是基于数次心理调查结果所形成的一次历史记录,并没有反应定期更新的心理档案内容与形式。因此,这样的心理档案对未来更没有太大的参考或指导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档案内容缺乏持续跟踪和动态管理。在实际中,由于高校自上而下的垂直性的管理机制,多数学校心理档案管理工作,除在对新同学进行例行的心理健康普查归档之外,并没有做到每半年或一年多次的补充或完善,没有做到对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常态化,没有及时替换掉旧有材料,没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追踪材料及时归档,影响其价值的发挥。
(三)大学生心理档案缺乏相关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以及心理教师的指导,保密工作过于保守影响档案利用。大学生心理档案本身决定了它具有高度私密性的特点,非经本人同意及特殊情况下,不得随意翻阅。所以不少学校为了防止心理档案信息泄漏,直接将学生在入学时建立起来的心理档案进行封存处理。尽管这种做法的确有助于对学生档案信息内容的保护,但从档案利用的角度来看,这本质上来说,是档案工作缺乏相关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以及心理教师的指导的表现,实际上阻碍了心理档案被有效地利用。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开展心理测评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不仅是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日常管理的科学手段,同时,还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依据。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就是一个非常成功值得推广的方法。“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客观、综合地记录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态的档案材料。”因此,建立和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并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集中保存的心理档案一般包括:对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咨询记录、学年学生自我评测材料等等,它为高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现实意义。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以及老师准确的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问题,有效的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建立有效的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为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行为训练,创造科学条件;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帮助辅导员老师对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照,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防止学生从心理障碍转变为心理疾病,并对后续的咨询和治疗工作,予以追踪。(二)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教育意义。根据心理档案材料,班主任辅导员以及相关教育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的掌握学生的个体能力情况和性格兴趣等一些基本情况,乃至帮助了解一个班或者一个集体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学目标和计划的确立,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以及实施步骤的确定。同时,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自我教育功能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使其更好的了解自己、发展自己,使得自己的行为更加理性、自觉,认识到自己不足,并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塑造自己的个性品格。通过职业能力测评,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对专业定位与前途有更清晰的判断,这有利于学生正确择业、就业并走向成功。
总的来说,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够将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将学生意外心理工作化被动为主动,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三、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构建
(一)心理档案的内容构成。
为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心理档案内容要求最全面的了解每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档案的具体内容应该包含有两部分:一个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基本情况,另一个是学生的心理相关材料。学生学习生活基本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院系、籍贯、民族、政治面貌、爱好及特长、联系方式等,一般资料上学生个体的最大区别就在其出生和基本的成长环境。(2)身体状况(身高、体重、监控状况、既往病史、生理缺陷等,它关注生理状况对心理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有生理缺陷。(3)家庭状况(家庭结构和成员、父母职业及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生活费用、学费缴纳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主要了解家庭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它还应包括对学生家庭关系的信息,如近亲中有无精神病、近亲的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等等。家庭及近亲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对学生的心理有较大影响。(4)在校情况(学习成绩、挂科与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参加社团情况和担任职务、获奖情况、志愿选取与个人意愿是否匹配等,心理素质好、心理健康者在校一般较为积极。)(5)人际关系情况,如师生、同学、家庭和宿舍关系,以及是否恋爱、与恋人的感情关系状况。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往往心理健康和个人品行上会呈现一定问题,如孤独、孤傲、狂躁等。(6)个人职业规划信息,如职业定位、兴趣、职业能力和个人的职业规划,以及对当前专业前景预测和认同等。(7)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它能反映学生的心理受压能力,如恋爱失败、父母离异、挂科或其他重大变故。学生心理方面的档案材料,具体包括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这些由心理测试获得的资料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其中,包括對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现状、职业能力测试等的测评。对于少数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心理档案应该还包含心理咨询记录材料,如咨询时间、内容、咨询人基本信息、咨询人症状、交谈记录、心理问题原因分析、疏导措施及效果评价、反馈及其他跟踪信息。还有其他相关信息的材料,比方说个人日记、交流书信、聊天记录以及学校的违规处分材料。endprint
(二)心理档案构建方法。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的信息组成确定了之后,需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操作过程。一般流程即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专门负责下建立,由具有专业负责心理相关工作的心理辅导员来做日常保管,在整理和保存学生各种资料时,应持严谨、规范的态度,并且要建立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办法。结合实践及档案管理的一般原则,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1)准备阶段,此工作一般由学校健康心理咨询中心负责,由学生处、教务处负责协助组织。通常情况下,由学校健康心理咨询中心负责组织,由学生处、教务处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此阶段工作主要如下:了解学生基本信息;根据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信息采集方法,如基本信息可以采用院系资料、导入学生的学籍信息(包含学号、姓名、学院、年级等)或填写统一制信息表格的方式,其他具体资料则可以采取网上单机评测、沟通交流的方式获取;选择合适的心理测试量表(如教育部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等专业评测材料,设置测量管理参数。进行测评前,确定评测指南,在提示中明确指出测评的保密性原则、填写方式以及测评目的,要求测评要求真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测评的配合程度,从未消除对测评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的信息失真。因此,负责单位一定要做好对学生的宣传和评测培训工作。(2)测评工作开展。目前评测工作一般由单机问卷测评的形式开展,以班为单位,在强调测试的保密原则和注意事项之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完问卷内容。(3)数据处理。完成心理评测工作后。要组织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员以及各个分学院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对心理测试搜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将数据转换成便于分析和测评。这项不仅数据量大且任务繁重,更要求参加工作的工作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素质要求,需要心理测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使用较为合适的电脑设备和统计软件如SPSS,EXCEL等完成统计分析,得出可信有效不管静态还是动态信息。根据心理测试量表进行数据筛查,统计整理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名单是这一阶段主要工作。(4)教育:引导、干预、矫正。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名单进行约谈排查,重点针对那些经排查可能存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由心理学专业教师或学院专业心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如采取面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予以指正,给他们更多的思想开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问题相对严重的同学还需要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5)反馈。以上信息搜集及学生心理工作是否到位应通过实践证明,特别是针对那些有心理偏差或已经存在心理健康的同学,进行必要的干预、咨询,他们的心理矫治如有良好效果则说明干预发挥着良好的效果。若无任何良好的转变,则联系相关人员进行转介治疗或其他处理。(6)将搜集到的学生的所有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资料储存建成心理档案,并及时更新。将所有学生的资料采取合适的信息存储方式与索引方式进行储存,同时保持动态化的管理。在心理档案的各方面内容上,由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工作人员、学院心理辅導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对变化信息予以关注和日常记录工作,及时更新心理档案,以不断完善档案的建立。
三、坚持保密原则,积极利用学生档案为学生个体服务
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后,一般由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进行科学管理,并且,遵循严格保密的原则,通过严格查阅手续,来管理大学生心理档案。这其中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非常关键。第一、在管理的技术上要求严密。心理档案系统的管理密码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不能够随意被破坏和泄漏。电子档案应该进行加密管理,纸质材料要保存在保密性较好的档案柜中。第二、在管理的手续上要求严格。心理档案应该只针对于档案信息主体所建立利用。所以不能够将学生的心理档案材料随意的外借或者处理,这些都也有可能会造成学生信息泄漏,学生的隐私受到侵犯后,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第三、档案管理面向学生要求开放。心理档案中包括学生实际测评的各种结果,一般学生对于这些材料都较为关心,因此我们有义务让学生知道这些评测结果。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和心理保健能力,以科学的角度理解,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主动调整自己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以及心理行为。也有助于针对性的对,那些有心理隐患的学生,通过心理档案察觉自己的心理疾病,帮助心理问题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愈合,也能通过多种秘密方式来寻求帮助,予以积极的解决和应对。
最后,实现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的效益最大化管理,要求学校实行心理健康状态的动态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动态发展的变化的,对应到心理工作中,也要求我们动态的记录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以便于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调节个人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子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概念与意义[J].现代教育管理,2002(6):33-34.
[2]李建,彭瑾.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J]. 兰台世界,2013,(11):67-68.
[3]罗亮亮. 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研究[D].南昌大学,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