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聚焦《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2017-12-22王振亚
本刊记者︳王振亚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聚焦《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本刊记者︳王振亚
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备受诟病,如何补齐实践育人短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日前,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作出明确要求,为更好地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成必修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成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根据《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何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学生的课外活动。教育部教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同时,这也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时安排上,小学一至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依照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各学校要切实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把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
《纲要》提出,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全面实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重大。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这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落实中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现实需求。
活动主题助推课程全方位落实
大汉的造纸术、优雅的古典舞、瓷上生花的釉上彩……在长沙雨花非遗馆,这些不只是亟需保护的非遗技艺。11月15日,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的学生们在这里重拾璀璨非遗文化,感受木工、扎染、木刻版画、古典舞、茶艺、宣纸制造、木墩画、釉上彩、手工盘扣等22个特色鲜明的非遗体验项目,30多位身怀技艺的非遗手艺人现身说法,让大家领略中华民族的智慧。
雨花非遗馆为传统文化换上神秘又有趣的“外衣”,成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方。传承非遗文化只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纲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推荐了152个适合的、连续性的活动主题。这些主题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环境教育等具体内容和基本活动示例。
事实上,早在2001年,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就开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自本世纪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十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对课程性质、形态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实施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等问题。本次《纲要》提供的152个活动主题和基本活动示例,对课程实施进行了具体指导,让不会做的学着做,让会做的做得更好。
对活动过程的设计、组织和跟踪指导是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效果的关键。为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具体指导,《纲要》提炼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主要方式,将课程方案指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依照活动方式进行分类,规定了党团活动要求,对各类活动方式的内涵和要素作了梳理和必要规范,为各类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做好配套工作,让课程火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不言而喻,但综合实践活动课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做好配套工作。
一些学校可能存在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停留在课表上,停留在检查中的现象,将本该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留给其它学科,以致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说起来重要,行动时不要”的课程。郑州市第二外国语中学教师杜建锋认为,首先要做的是让学校、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和评价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属于跨学科课程,而且主要靠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能力。跨学科与实践这两大要素制约了农村学校的课程开设。衡阳市石鼓区角山中学教师刘和平认为,要通过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培训一批学科骨干教师,让这些教师能够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从长远来看,要在师范类院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培训一批专业人才,满足学校对师资的需要。
“要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费问题。”平江县教师余民强则认为,如果没有经费保障,这门课程难以在农村中小学落地生根,建议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财务预算中专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费,并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活动空间上与自然、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大大超越了教材与课堂的局限。专家建议,学校必须积极统筹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比如利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综合实践基地,或是协调校外公共设施、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另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建立健全资源利用与相互转换机制,推进公共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