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天心教师”
——长沙市天心区师德师风建设写真
2017-12-22陈文静吴秀娟
本刊记者︳陈文静 吴秀娟
我的名字叫“天心教师”
——长沙市天心区师德师风建设写真
本刊记者︳陈文静 吴秀娟
“在无数平凡和不平凡的职业中,我拥有着一个宝石般闪亮的职业;在无数选择与被选择之间,我选择了天心。我骄傲,我是人民教师;我自豪,我是天心教师……三尺讲台天地宽,敬业,是我们对教育最忠诚的表达……”
今年教师节,长沙市天心区推出一场“天心教师形象”师德教育展演,诗歌《我们是光荣的天心教师》将活动推向高潮。事实上,在天心教育的版图上,那些铿锵誓言早已变成教师每日践行的功课。
以德立身,培育品行之师
“虽然已过去了两个多月,但这首诗歌至今还在各所学校传唱。”参与诗歌《我们是光荣的天心教师》创作的桂花坪小学副校长唐玲娟说,其实这首诗歌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天心区教育局长达半年时间的“天心教师形象关键词”与“天心教师形象人物画”征集活动。
原来,从今年4月起,天心区教育局就开始面向全区师生、家长征集“天心教师形象”的人物画和关键词。经多番座谈、评议后,结合天心“创造教育”的品牌特色,最终从600余幅作品、17个关键词中,确定了“敬业、仁爱、博学、创新”4个教师形象关键词,并针对每个关键词推出了相应的人物画。
说起“天心教师形象关键词”与“天心教师形象人物画”的出炉,天心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伟有着自己的思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其中一个难点就是‘范的标准’,而天心教师形象关键词的确立就是要引领每一位教师以此为共同的精神追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以德立身,从而为天心教育培育一支品行之师。”
“以前,一说起师德师风,就是各种禁止令、各种惩罚措施,有时候确实让老师们难以接受!”天心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美兰告诉记者,现在通过“天心教师形象关键词”与“天心教师形象人物画”的征集,让教师们从身边寻找原型,有感而发,更能让广大教师产生职业认同!”
走访中,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名教师对“敬业”的理解,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了“敬业教师”刘大华的故事:她虽然骨折,但没有耽搁一天的上课时间;她腰椎突出、颈椎增生,但却克服困难天天站在讲台前;她从教32年,没有迟到、早退过……在“敬业”这个关键词里,天心一中教师刘大华就是其中一个人物原型。
当教育日渐成为一种思想的对话、精神的引领,教师的精神状态、精神品质就变得至关重要。从简单的说教,到入脑入心,天心区教育局用“天心教师形象关键词”与“天心教师形象人物画”塑造教师的精神图腾,找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精准发力点。
“这只是天心区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步。”张伟说,下一步天心区要通过完善评价考核体系,提升评价考核的多元性,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规范、教书育人准则纳入评价考核体系,让更多教师心中有“爱”;通过完善利益保障体系,提升利益保障的全面性,用政策、待遇留住更多高素质人才,让更多教师心中有“望”;通过完善教育监督体系,探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或组织开展评价督导制度,提升教育监督的实效性,让更多教师心中有“责”。
另一项更有意义的活动是,天心区把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灵幸福成长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践中,通过教育工会的“心灵驿站”,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以及相关社会资源一起构成立体服务网,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扰,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疏导,帮助他们解开“心结”,让教师的心灵有了安放之所。
以德立学,打造学识之师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们就荣幸地与湖塘桥实验小学校长吕荣法面对面交流。大到学校的机构设置,小至如何有序组织学生上下学,探讨的话题可谓是包罗万象。”天心区实验小学德育主任唐敏随手记下她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行赴江苏常州的跟岗学习之旅。
2017年9月,天心区率先在全省推行跟岗培训,让区内名校长、名教师“组团”奔赴北京、上海和江苏等教育发达地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挂职锻炼。目前,首批跟岗培训的14名学员已如同蒲公英的种子一般,播撒在优质教育的最前线,与当地教育的行家里手来了个“亲密接触”。
唐敏坦言,常州之行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取经”。一个学期的时间,她走访名校,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走近名校长,探寻治校一方的管理智慧;走近名师,感受特色课程设置的奇思妙想……她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醒来,得以看见窗外的世界,蹲下身来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点滴。
名校长、名教师跟岗培训只是天心区立足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诸多举措之一。在张伟看来,师德师风建设不仅仅要让教师们“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要立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学识之师。
除了鼓励教师“走出去”之外,天心教育人还在夯实“内功”上狠下了一番功夫。目前天心区有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2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在培养骨干教师、提升团队专业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走进肖宗文科技创新特色名师工作室,一本本学员手册见证着大家专业成长的步伐。工作室的学员多为市内科技创新领域的骨干教师,他们汇聚于此,从“单兵作战”变成了“集体行走”。
每学年在校内开展2次以上教学展示活动;三年内在工作室组织的区县(市)活动中上一节公开课或研究课;坚持撰写教学反思;每学年提交教学设计2篇……置身于此,每一名学员都是“学生”,有着如此种种必须完成的“作业”;每一名学员又都是“老师”,肩负着自身所在学校科技创新领域的教学引领之责。
“这样一来,以工作室为原点,能够辐射带动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工作室的首席名师,肖宗文同样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上好名师示范课,组织并参与工作室成员的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学科教学,指导工作室成员总结教育教学方法、经验、模式……用他自己的话说,“要对得起大家的这份信任。”肩头的这份责任,也时刻鞭策着他去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与发展动态,在教学研究与科研方面“更上一层楼”。
为了让农村教师实现同步成长,天心区还以区内校际交流为载体,开展“实践体验式学习管理”活动,分批次、分层次互派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进行深度“变形”,实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新裂变。
“‘变形’重在‘变’,转变思考方式,改变行走姿态,让‘变’成为常态,越变越精彩。”天心区教育局副局长何阳莉说,“变形计”活动注重城乡教师之间的学习研讨与传播交流,以点带面,合作共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以德立人,成就仁爱之师
身为人师,“天心教师”将满腔师爱倾注到学生的生命成长之中。他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边远山区的少年,投向社会弱势群体,用行动诠释仁爱之师的内涵,写就一份大爱情怀。
2014年以来,天心区与邵阳县成为对口支教联系友好区县,一批批优秀骨干教师赴邵阳开展支教工作。2016年9月,天心区24名教师再赴邵阳,用满腔仁爱之心,写就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曹永健,青园中信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在邵阳县塘田市镇中心完小支教期间,曹永健深知,农村家长忙于为生计奔波,无力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比之于物质上的贫困,孩子们精神上的贫困更令人心酸。在这里,他变成了一颗播撒阅读的火种,守护乡村少年的阅读梦想。曹永健发起成立“乡村萤火虫阅读馆”,用故事喂养孩子,让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儿童读物成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精神给养。他还组织筹建“乡村小书房”,呼吁有条件的家长在家里添置书桌、书架,为孩子打造阅读空间,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不论是遥远的邵阳山区,还是区内的偏远农村学校,都留下了天心教育人的足迹。仰天湖小学教师徐裴在区内的暮云片区西湖小学支教两年,她将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到了乡村学校的土地上。
比一比,看谁调制的泡泡液吹出的气泡最美,谁用胡萝卜搭建的高塔最高;试一试,“制作彩虹杯”“鸡蛋撞地球”这样的科技挑战你也能行……2016年5月,西湖小学第一届科技节启动,孩子们大开眼界,如同置身于奇幻世界一般。在徐裴的理解中,仁爱,不仅仅是给予,更是点亮。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她所能做的或许有限,但能够用一己之力让孩子们体验成长中更多的色彩,也是件幸福快乐的事。
如果说支教教师为乡村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那么送教上门的教师则将目光转向社会弱势群体,用心温暖着残疾少儿家庭,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爱的力量。
2016年,天心区教育局与天心区残联携手,对未入学残疾少儿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送教教师依据残疾少儿的个人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实施个别化教育,还有选择地开展康复技能指导、居家康复训练等。教师每周上门一次,每学年合计进行不少于120课时的辅导。两年来,92名教师牵手39个家庭,成就了一场爱的遇见。
南湖小学校长助理徐扬是送教上门教师中的一员。开学季,天心区白沙花园小区的特殊孩子欣欣(化名)成了她最大的牵挂。因出生时缺氧,欣欣患有脑瘫后遗症,没有行动能力,连吞咽食物都有些困难。面对这样一个孩子,徐扬将课堂“搬”进了她的家。欣欣语言能力欠佳,徐扬就用很慢的语速不厌其烦地领读、示范;欣欣迟迟答不上老师的提问,徐扬就在一旁提示、引导。与徐扬一道前来送教的,还有自己的女儿彭夕恩。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这个年岁尚小的女孩也会在课间为欣欣跳上一支舞,送去一幅画,温暖着彼此的心。慢慢地,欣欣变得开朗起来,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这个积贫积弱的家庭也从心底里生出更多的阳光和希望。
在天心区,类似这样爱的故事从未谢幕。它们体现在每一堂课的启发与思考之中,落脚于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照与呵护之中。天心教育人,用每一天的教育行走写就一个大写的“仁”字,成就为人师者的那片仁爱之心。
作为湖南省“师德师风建设重点联系区县”,天心区教育局立足“德”字做文章,用“教师关键词”养教师职业发展之朝气,用专业发展养教师专业技能之底气,用制度建设养教师廉洁自律之正气,这不仅仅唤醒了全区3000多名教师的职业自觉,也焕发了天心教育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