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非遗传承做成常态
——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纪实

2017-12-22通讯员

湖南教育 2017年45期
关键词:溪湖小梅社团

本刊记者︳余 柯 黄 珺 通讯员︳谭 欣

把非遗传承做成常态
——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纪实

本刊记者︳余 柯 黄 珺 通讯员︳谭 欣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典型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非遗更是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如何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非遗传承,应成为每一个教育人该思索和努力的方向。

在巍巍麓山脚下,仅创办两年的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后文简称实小梅溪湖),用鲜活的非遗教育将非遗传承融入校园,做成常态,成为长沙市第一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校,引得省、市级媒体纷纷来校采访。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究竟如何让非遗文化走进教室、走入孩子的内心?

让“根”扎进课堂

金秋9月的一天,在实小梅溪湖的阶梯教室里,洪峰雨老师正进行着一堂名为《李白打酒》的数学教学公开课。一众听课老师起初颇为好奇,李白这位活在语文课堂里的大诗人怎么突然跑进了数学课堂呢?课堂徐徐展开,洪老师从唐代天文学家张遂(僧一行)的诗歌内容切入:“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并不断引导学生运用逆推法探求张遂的问题——酒壶中,究竟有多少酒?新颖精彩的课堂设计,使传统诗歌与数学课堂完美融合,听课老师恍然大悟,原来李白没有进错课堂,原来数学课加入了“传统文化”这味调料后竟如此“美味”!

这般奇妙的课堂在学校里很常见。于常规教学中系统全面地渗透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知识,是学校推进非遗传承的方式之一。自办学起,这一理念便深深刻入老师心中,而理念的起点则源于学校创办时领导班子的思考。

两年前,初到岳麓区,校长傅大庆对岳麓区教育局提出的“做有根的中国人”这一理念深有感触。他在与团队探讨办学时便以此为方向,试图确定一个面向儿童、促进每一个孩子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傅大庆深知,中国人的“根”,即为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让孩子们从文化的起点处认清自我,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将其引入校园就成了实小梅溪湖传承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的常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国学经典吟诵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长沙民谣进入语文课堂;剪纸、陶艺、中国结、棕编等传统手工艺分年级进入美术课堂;陶笛、葫芦丝、竹笛、箫等民族乐器进入音乐课堂;巫家拳和湘西苗鼓进入体育课堂……

“在常规教学中引入非遗,便是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体悟传统文化,于‘润物细无声’中享受文化润泽。多种非遗项目全面进入课堂,也能让孩子广泛地接触非遗文化,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傅大庆这样阐述学校的初衷。

让“花”开在社团

一碗碗栩栩如生的陶艺“臭干子”,一幅幅精妙绝伦的湘绣公鸡图,还有数不清的剪纸、棕编作品,让人很难相信,眼前如此成熟的作品竟全都出自实小梅溪湖的学生之手。每天下午的社团课时间,也是一天中校园里最欢乐的时候。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社团教室里跟着老师一起做陶艺、学皮影、刺绣、打鼓……从彼此陌生,到齐心协力完成每一件作品,孩子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动手实践,而非遗文化也悄悄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社团课是实小梅溪湖推进非遗传承的另一方式。非遗项目融入常规课程,打开了孩子们进入非遗世界的大门,可是,学校又该怎么鼓励他们勇敢地去探索门后那个五彩斑斓的新世界呢?此时,形式活泼的社团课成了学校的最佳选择,即依托社团为载体,聘请专业教师给孩子们“引路”。深厚的传统文化,专业的非遗技能,就这样通过一堂堂社团课进入了孩子们的内心。

如今,学校共有初级社团和精品社团51个,其中非遗项目社团17个。初级社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重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精品社团则是在初级社团的基础上选拔掌握一定非遗技艺专业知识的学生,更精细地传承非遗技艺。

然而,社团的种类丰富起来了,与之配套的师资该如何跟上?学校首先想到的是将非遗传承人请进校园。于是,湖南棕编的代表性传承人周佳霖老师来了,“长沙皮影”的代表性传承人朱国强老师来了,古琴传承人刘慧扬老师来了……这些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来到孩子的身边,手把手地教他们非遗技艺。

学校亦深知,仅仅依靠非遗传承人授课是不够的,唯有不断培养新的种子教师,非遗传承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因此,学校鼓励在校老师根据兴趣爱好加入非遗文化项目的学习;还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把老师们送到湘绣厂、铜官窑等地拜师学艺,并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向非遗传承人取经。除此之外,学校还鼓励每位老师积极发展自己的业余兴趣,为每位老师每学期报销1500元的培训经费。

学校如此大力的支持,让老师们对传承非遗兴致盎然,干劲十足。譬如,彭凤香老师的父亲是湘西苗鼓的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的她亦精通此道。在学校鼓励非遗传承的大背景下,她主动提出想在校园里进行苗鼓传承。经过她的努力,两年时间,湘西苗鼓已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社团之一,每到社团课,欢快的鼓声便会响彻校园,一如文化的传承,愉悦而有力。

让“爱”辐射周边

最近,实小梅溪湖迎来了一群小客人,他们来自岳麓区莲花金塘小学。这一天,金塘小学的学生与实小梅溪湖的学生结成了“手拉手”的小伙伴,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制作陶艺、学习皮影,一起沉浸在非遗的美好世界中流连忘返。

这是实小梅溪湖为促进教育均衡,加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第一步。而迈出这一步的背后,是学校领导对于传承非遗文化的更高认识。今年9月,学校党委书记段建来到岳麓区莲花金塘小学支教,农村小学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让他陷入深思。传承文化不应局限于一己之优,不能关上门只发展自己,它更应该以博大宽容的胸襟,辐射周边学校,共同传承,共同进步。基于此,段建想:为什么不把金塘小学的孩子请进实小梅溪湖做客,让他们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呢?于是,在段建和学校领导班子的促成下,这群小客人顺利地来到实小梅溪湖,度过了快乐而充实的一天。

经过两年的实践,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已在校园中初见成效。“文化的浸润让孩子们变得有了书香气,举手投足间也多了几分文雅和自信,这应该就是文化的力量吧。”段建说道。

另外,学校还努力与长沙市音乐厅、梅溪湖艺术中心合作,为孩子们搭建展示非遗学习成果的平台。孩子们因此有机会走出校园,来到高雅的殿堂展示自我。于孩子而言,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能巩固兴趣,促使他们在非遗传承的路上坚持走下去。

彭凤香老师(左一)正在教授实小梅溪湖和莲花金塘小学的孩子们关于湘西苗鼓的专业知识。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陶艺。“今天,我要做一个漂亮的陶罐送给老师!”

“我是一个多么认真的小老师呀,你也要仔细看哦,这里应该这样编。”

10月17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传承对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课题组在学校教师阅览室召开第一次研究会议,明确了课题研究目标与重点方向。

把非遗引入常规课程全面普及,然后以社团为载体实现更高水平的精准传承,这种点面结合的形式和高规格平台的搭建使得非遗传承在实小梅溪湖真正走入了每位老师、孩子的心中,文化传承成了常态。也正是因为这样扎实而稳健的步伐,我们看见,这所刚刚创办两年的现代化校园,因为非遗文化的存在变得厚重古朴,而古老的非遗文化,又在这所年轻的校园里重新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溪湖小梅社团
缤纷社团
梅溪湖蛙鸣
长沙梅溪湖国际艺术文化中心
钱真的少了吗?
丢三落四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K-BOT拼插社团
合肥求职女连喝四场酒身亡老板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