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社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

2017-12-22陆小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身心活化高龄

陆小香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社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

陆小香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目的探讨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社区和养老机构中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来自社区和养老机构的50名参与身心功能活化运动12个月的65岁及以老人运动过程中由专业人员进行实务带动,3~5次/w,2.5 h/次,并在运动前、运动中每3个月共进行5次身心功能状态评定,包括体质状况、日常生活能力(ADL)、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结果①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老年人体质状况整体明显改善,如运动3个月体质指数(BMI)有一定程度改善(P<0.01);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闭气时间、肺活量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老年人躯干、肩、肘的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1);握力(除运动3个月)、上、下肢肌耐力(除运动9个月)均有显著增强(P<0.01);②运动后3个月,ADL明显提高(P<0.01),且随运动周期的延长,其能力提高更显著(P<0.01);③身心活化运动对改善睡眠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④活动6个月后,轻度忧郁人数明显减少(P<0.01),忧郁指数显著下降(P<0.01)。结论身心功能活化运动设计融合了运动、竞赛、休闲、康复活动、音乐疗法等特色于一体,通过持之以恒的运动,可有效促进身体功能在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与协调,内脏与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进而改善老人睡眠质量和ADL。同时该运动通过团体协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友谊,增加社会互动,改善老人的心理健康,减轻抑郁。

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健康促进

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其文化程度低,生活自理能力差,20.7%的老人独居,73.1%与配偶或子女孙辈居住,高龄老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为87.2%,失能比例高〔1〕。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首次从台湾引进身心功能活化运动,本研究旨在探讨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社区和养老机构中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市鼓楼区、雨花区、建邺区的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国悦颐养老年人服务中心、大方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起老年人服务中心、江苏省老年公寓、南山园老年人公寓、新门口社区等常态化开展身心功能活化运动的养老机构,对 65岁及以上、且参与身心功能活化运动12个月的老人50人进行跟踪研究,其中男18人,女32人,平均年龄(74.28±9.72)岁。纳入标准: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已经有定期运动习惯者,每周运动2次以上,每次运动30 min以上;认知功能存在严重障碍导致无法完全理解或配合指导员者;在运动及指标测评期间有严重疾病急性发作,如严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手术后、严重的下肢肢体残疾、全身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等。

1.2研究方法 由专业身心功能活化运动指导员定期在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和各养老机构按对老人进行身心功能活化实务带动,3~5次/w,2.5 h/次,持续12个月。所有参与者分别在项目开始前、运动周期中每3个月共接受5次身心功能检测,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在运动前后的变化。见表1。

表1 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内容、时间、频率及方法

1.3体质状况 身体组成: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

心肺血管功能:血压、闭气时间、肺活量;采用OMRON HEM-711电脑数字血压计(日本)测量收缩压、舒张压。采用DF-2型电子肺活量仪测量肺活量。身体活动范围:坐位体前屈、肩臂柔软度、肩关节弯曲、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弯曲度。肌力和肌耐力:下肢肌肉耐力(2 min步行距离:以日常的行走速度进行5 m往返行走,记录2 min行走距离)、上肢肌耐力、握力。平衡敏捷度:被测者坐在椅子上,两脚平放在垫子上,接着两脚同时置于垫子外,计20 s来回次数。闭眼单脚站立:被测者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闭双眼单脚站立,计站立不倒时间,评价机体的反应肌力与平衡功能。

1.4日常生活能力(ADL) 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定标准:正常总分100分,>60分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39~2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者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1.5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针量表(PSQI),18个问题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6心理及情绪状态 身体与情绪状态问卷(忧郁指数),每个题目要求受试者答“是”或“否”,“是”计1分,“否”计0分。30个题目中有10题为反向计分,“是”计0分,“否”计1分。0~10分无抑郁症;11~20分轻度抑郁;21~30分中重度抑郁。

1.7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体质状况运动前后比较 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体质状况整体有明显改善。运动3个月BMI有显著改善(P<0.01),但运动6、9、12个月时,BMI与运动前无显著差异(P>0.05);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闭气时间、肺活量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老年人躯干、肩、肘的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1);握力(除运动3个月)、上、下肢肌耐力(除运动9个月)均有显著增强(P<0.01);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和本体感觉经训练后也有提升。见表2。

2.2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老年人ADL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参与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前,老人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运动3个月后,其ADL明显提高(P<0.01),且随运动周期的延长,其ADL提高更显著(P<0.01)。

2.3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身心活化运动对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见表2。

2.4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老年人心理及情绪状态的影响 与运动前相比,运动6、9、12个月后,老年人中轻度忧郁人数明显减少(P<0.01),忧郁指数显著下降(P<0.01)。见表2。

表2 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前后老年人体质状况、ADL睡眠质量、心理及情绪的变化

与运动前相比:1)P<0.01;与运动3个月相比:2)P<0.01

3 讨 论

Bagnall〔2〕针对健康促进行为分为6个因素来探讨:自我实现、压力处理、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的支持等。所谓运动是指在休闲时,为改善或维持身体健康而有计划与反复性执行的身体活动〔3〕,其形式应具有个体差异,并可依不同年龄、体能与健康状态而作调整。在医学辞典中定义“运动”是一种主动对身体的运用,为了重建或修复身体器官的功能与维持健康状态或促使更健康的状态。5个健康的决定因素为:个人行为,即个人生活形态、人际关系、物理环境、经济状况、治疗与康复〔4〕。健康的生活形态能养成健康的生活,好的运动习惯促成健康生活。至今已有许多学者证实运动可以促进和改善老人的健康,在身体健康方面,可改善骨质疏松、心血管相关疾病、预防癌症等;在心理健康方面,可降低焦虑、抗抑郁、降低压力反应、提升正面情绪、促进自尊及改善认知功能、增加社会互动等效果〔5,6〕,本研究的结果与此相类似。同时宜强调持续规律的运动对于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在老年人运动项目的选择上,适合老人的活动种类应具备动作易学、缓慢与全身协调运动的特点;在频率方面,目前普遍建议每周至少3次,每次30 min左右的中低强度运动。运动初期需视个人情况由轻度运动开始,每次运动前后均应包含热身与缓冲运动,以预防不必要的损伤〔7〕。因此,身体运动是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之一。然而目前很多研究〔8〕认为高龄老人体力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这其中身体健康状况是制约高龄老人参与体力活动的首要因素,而自我效能感的丧失是阻碍高龄老人从体力活动获益的深层原因。如张雪琴〔8〕对南京城市7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日常进行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高龄老人人口比例为58.7%,走跑结合、散步仍是高龄老年人的主要锻炼项目。

研究〔9,10〕也发现了体力活动水平与老人晚年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规律运动是构成个体能否成功老化的主要因素。陈晓霞等〔9〕测定了544名70岁以上南京市城市高龄老人身体功能的部分指标,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高龄老人的肌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在70岁高龄之后各项功能指标仍然呈现下降的趋势。有运动习惯者在握力及柔韧性方面优于无运动习惯者〔10〕。张盼铖等〔11〕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常州市3个地区的520名高龄老人进行现场体质测试后发现,人群BMI达到超重以上水平的超过半数;大多数老年人群血压不处于正常范围,且有相当数量的人群血压值属于重度高血压范围;老年人上下肢肌力、平衡能力、行走能力的几项指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尤其在75岁以后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而这些指标的下降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ADL和生活质量。

中高龄老人体力活动以中低强度为主,自主性体力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生活需求,健身锻炼活动虽然占有一定比例,但是范围和内容比较局限,日常体力活动量不足,且生活缺乏娱乐,因此身体功能活化运动设计了系列活动以增加身体活动量,增强体力和改善身体功能,如活性温热可促进手、脑、肩、腰和膝关节等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强关节、肌肉、韧带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身心放松;健康环和手指棒为全身协调有氧运动,可增加机体摄氧和用氧能力、增强全身肌力,改善平衡与协调;槟果、槌球等投掷类团体游戏训练,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同时通过游戏规则中得分数的加减、与队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和肢体协调运动改善心理功能状态;音乐照顾,通过音乐欣赏、乐器演奏、歌曲演唱和肢体语言表达,利用音乐特性给予老人身心刺激,改善老人的听力、视力、表达、记忆、思考、意志等能力,同时增进情绪安定,进而促进感知觉。

Armer等〔12〕认为老人对健康的定义是多层面及整体性的,包含身、心、灵三个层面。有学者〔13〕认为运动休闲技能缺乏可能是影响老年人运动休闲项目选择的重要因素。从生理学角度看,老年期也不适宜发展较为复杂的运动技能。而身心功能活化运动虽然属技能型休闲运动,但是其技术成熟、动作简单、氛围轻松、强度适宜,且由专业人员现场实务带动,提供实时运动安全监护,且不受场地、设备等条件限制,可在社区、养老机构老年群体中开展此项经济、连续、便捷、安全的活动。

老年抑郁通常表现为对躯体的关注、情绪低落、认知缺陷、感到受歧视、动机受损、不着眼于未来、缺乏自信等。中高龄老人通过团体活动增加与同龄老人、低龄老人和带动者之间的互动,享受团体生活,让中高龄者在欢乐、交流、挑战的氛围中,减轻生活和疾病压力,达到生理、心理功能康复和社会认同。与步行等简单的非技能型活动相比,老人从事此运动更能获得运动的畅快体验,从而获得运动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强老人的主动参与意识,进而身体活动增加,形成身体、心理功能改善的良性互动,有益于从身心两方面提高健康水平,见图1。

图1 身心功能活化运动的健康促进机制

综上,身心功能活化运动设计融合了运动、竞赛、休闲、康复活动、音乐疗法等特色于一体,通过持之以恒的运动,可有效促进身体功能在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与协调,内脏与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进而改善老人睡眠质量和ADL。同时该运动通过团体协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友谊,改善老人的心理健康。对个人与家庭来说,身心功能活化运动是变被动照顾为主动干预,强化控制慢性病病情和病程,注重老人的心理健康和ADL的康复,可借由此运动参与和学习促进培养老人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应对衰老带来的体力、心理和健康状况的衰退。对于养老机构和社区来说,身心功能活化运动是生活照料和临床护理的有效补充,可以整合资源培养专业实务带动者,加强宣传和健康促进教育。对于政府来说,建议发展身心功能活化运动的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服务功能和照料模式,并在各养老机构和社区进行迁移和推广,提供以人为本,持续照顾的综合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营造全民健康的环境。

1刘 婷,徐飞飞,孟 芳,等.城市社区高龄老人生存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2):563-6.

2Bagnall RG.Researching participation in adult educatuon:a case of quantified distortion〔J〕.Int J Lifelong Educ,1989;8(3):251-60.

3Ellingson T,Conn VS.Exercis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individual〔J〕.J Gerontol Nursing,2000;26(3):17-25.

4Bruce TA,Mckane SU.A partnership model〔M〕.Washington: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2000:30-3.

5Wojtek J,David N,Maria S,etal.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of older adults〔J〕.Sed Sci Exerc,2009;41(7):1510-30.

6Resnick B,Palmer MH,Jenkin LS,etal.Path analysis of efficacy expectation and exercise behavior in older adults〔J〕.J Adv Nur,2000;31(6):1309-15.

7Struck BD,Ross KM.Health promotion in older adults.Prescribing exercise for the frail and home bound〔J〕.Geriatrics,2006;61(5),22-7.

8张雪琴.沪宁杭城市高龄老人ADL及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陈晓霞,张建国,刘 波,等.城市高龄老人肌力、柔韧、平衡能力的分析——以南京市城区老龄人口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80-3.

10陈晓霞.城市老年人下肢运动机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研究——以南京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11张盼铖,张建国,杨国威.江苏省3 市520 名高龄老人体质现状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7):1135-42.

12Armer JM,Conn VS.Exploration of spirituality and health among diverse rural elderly individuals〔J〕.J Gerontol Nursing,2001;27(6):29-37.

13张建国,刘同记,李春阳,等.长三角老年人运动休闲特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6):50-3.

R193

A

1005-9202(2017)23-5956-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097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No.3242141223550)

陆小香(1982-),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老年运动与保健研究。

〔2015-12-17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

猜你喜欢

身心活化高龄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如何积累小学生活化作文素材
给身心降个温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