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

2017-12-21于晓红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教学

于晓红

摘要: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是当今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倡导的教学模式和聋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文结合笔者近二十年的聋校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聋校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更加明显,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聋校教育对聋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倡导的教学模式和聋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聋校数学教育中对聋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筆者二十年的聋校数学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聋校数学教育中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

1.1任课教师的敬业精神。

作为聋教育的任课教师,相当一部分人能够在教学环节中做到精心备课、用心授课、诚心交流,认真布置、对待、批改、讲解作业。教师能够采用正向、鼓励、认可孩子的想法,进行耐心解答,聋生家长评价较好。

1.2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如何学会用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去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俗话说“现今社会,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的数学技能可以养活自己”。因为,在生活中的基本运用,比如说购物等运用最为广泛。在教学环节中,任课教师经常会以实际生活为例,帮助聋生认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3聋生的批判意识。

批判是基于对现有知识的认知,才会发现现有知识的不足,进而产生创新的思维。自古以来,创新大多是自批判而来,并通过批判使得创新更具效果。任课教师在培养聋生的批判意识方面尚显不够,大多不会引导聋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1.4师生的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性的强弱对于聋生知识接受程度的高低会有很大影响,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更多的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更多的是单向的教育,课堂的互动性较弱。聋生上课很少会主动提问题,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不能发现问题,没有提问的意识。

2、原因分析

聋生由于听力受损,善于用视觉观察事物,但语言能力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只停留在看到什么学什么,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创造问题。让聋生自主提问更能丰富知识和思维的源泉。在聋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聋生认知活动的特点,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充分调动聋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让学生自主提问,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对启发聋生独立思考,开发聋生的智力,帮助聋生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聋生的记忆力,锻炼聋生的语言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行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要求,教师对成绩的关注度增高,教师会对影响聋生成绩的考试内容进行频繁的讲解和训练,甚至会引入大量的学习资料。久而久之,聋生和精力会耗散在大量的解题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厌烦情绪,如此一来,对聋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负面效用。

3、聋校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思考

3.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教学观念的支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对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较弱,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难顾及。教育主管部门一面在高呼要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另一面要加强对教师的绩效管理,通过对聋生考试分数、考试排名以及高校升学率来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的标准。若诸上考核指标达不到一定要求,则教师在职称、职务晋升中会受限很多,因此,众多教师不愿意去尝试创新教育。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求不断创新,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需要努力思考和构建真正有利于聋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合理的新制度。

3.2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培植创新的土壤。

优良、轻松的学习环境是聋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和学校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条件。倘若一所学校没有好的学习环境,聋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提高聋生积极性。任课教师要努力给予聋生更多的重视,引导培养创新精神,切不可粗爆对待聋生的思考、想象和创新,会损害聋生的自尊心,打击聋生的创新萌芽。学校、教师要努力通过营造民主的校园氛围、快乐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聋生自内心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关怀,从而舒缓学习的紧张压力,舒畅的投入学习,更好的发掘创新能力。

3.3鼓励聋生多提问题,培养聋生创新意识。

聋校数学老师要认识到聋生提问题是聋生主动思考的表现,鼓励聋生在教学中做到“三问”即课前问、课中问、课后问。课前问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由聋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提问,但是需要教师合理掌握度,对跑题偏题的问题需要作出解释,以免打击聋生的积极性;课中问是在课堂上允许聋生不由自主的“插嘴”,因为这是建立在聋生自由思考、认真思考才会出现的情况;课后问是可买克服聋生不懂装懂的情况出现,可以贴近师生关系,非正式化的激发聋生创新。老师要对提问的聋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褒奖,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多多提问,这样会促使更多的聋生进行思考,参与到“提问”中来。

3.4鼓励聋生动手操作,开展创新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对于巩固学习成果、加深记忆非常有益,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聋生动手实践的欲望,联系实际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引导聋生将创新活动向生活延伸。例如:为了聋生更好的掌握三角形、平形四边形、长方形相关知识,笔者在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将事先准备的一批不同形状的纸片发送给每个聋生,由聋生进行“折”“剪”来看不同形状之间的变化。每个同学通过动手实践,非常深刻的体会到不同形状之间的变化情况。聋校数学教师通过课外实践、动手操作、小游戏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聋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聋校数学课程对于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具有独特优势,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教育主体,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可爱的孩子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启发中,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的热情,鼓励聋生动手实践,一定能培养出敢创新、善创新的优秀的聋生。

参考文献:

[1]唐敏.浅谈学校数学教学中聋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2]郭春堂.学校数学教学中培养聋生创新意识的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