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评价在后进生转化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17-12-21麻富顶
麻富顶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必须从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出发,导致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又有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影响。因此,对后进生更适合采用诊断性评价。善用诊断性评价,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注意尊重每个后进生,以赏识的目光对待他们,因材施评,并巧抓时机,在教学之前及进行的过程中,对后进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和诊断,及时变化和改进教学,达到转化后进生的效果。
关键词:后进生;诊断性评价;转化
“后进生”主要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他们还伴随着行为习惯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原来叫差生,现在称后进生,意思是“后来进步的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课程改革之风吹遍各地,但是后进生依然存在于每个地区、每个学校及各个班级。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问题,尽管很多教师都在努力改变后进生的现状,但结果都是无济于事,后进生依然在学业、思想、习惯等方面“后来进步”甚至“毫无进步”。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见评价不只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还是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指挥棒,因此,诊断性评价能在后进生转化中的使用迫在眉睫,它能针对后进生的特点,让后进生从自己的原有水平出发,不断进步,达到有效转化后进生的效果。
一、了解施评对象——后进生成因的分析
(一)传统评价得不到认同
传统评价的功能是甄别和选拔,其中,考试就是一种典型的评价方式。它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外在表现为标准,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和逻辑能力以及书写水平。在这种传统评价的阴影下,很多原本不错但不会考试的孩子都会被戴上“后进生”的帽子。另外,传统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判断几乎是零。这样的评价忽略了后进生的很多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只是将目光紧紧地落到纸笔检测和分数上,后进生自然而然就层出不穷并愈演愈烈。
(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丧失成就感,并会滋生自卑失落的心理,对自己和自己的学业失去信心,有些严重的后进生几乎是对学习和自己永久地失去信心。另外有个别后进生的行为习惯也很不理想,在同伴、家长眼中成了一种“另类”,加上教师和家长的定势和歧视,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低落、沮丧、焦虑甚至绝望,使后进生丧失越来越多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如此恶性循环,后进生就越陷越深。
(三)成长环境得不到重视
大部分后进生的家庭因素很特别,有部分是留守儿童,或者是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教育及不懂得教育的技巧。俗话说得好:“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成才的第一人老师。”如果家庭教育环境和价值观出现了问题,那么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便会层出不穷,他们将这些问题带到学校带入学习中,导致后进生在学校里也是问题重重,从名副其实的“后进生”变成“不进生”。
二、转变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的分析
(一)诊断性评价的优势
加德纳认为:“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评估也采用完全相同的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在本质上就是不公平的。”(霍华德●加德纳.2012:62.)因此,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和评价标准是极其不科学的,是促使后进生“恶化”的催化剂。因此,转化后进生,从转变评价方式开始,而诊断性评价正是亟待挖掘和利用的评价方式。
(二)诊断性评价的现状
诊断性评价主要使用于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预测,了解学生的储备状况,以确定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改变和如何改变的依据。当前,很多教师将诊断性评价的范围局限于“教师在学年或学期开始之前,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其主要利用时间是集中在学年或学期开始前的一次,局限性很大。笔者认为,这种预测可以渗透于所有的教学环节中,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环节中,不断运用诊断性评价,进行预测和改变教学。
三、利用诊断性评价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一)尊重赏识
从上述的后进生成因分析可见,后进生是亟待关注的对象。他们的行为和学业,因为长期处于班级下游水平,鼓励、表扬和关注等得不到满足,对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信心不足。
班级里有个后进生,他学习成绩十分不理想,平时的行为习惯也相当差,致使同伴和家长对他的印象极差。但一次课堂上,我发觉他的总是积极举手发言,于是我特意请他回答问题。尽管答案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毫不吝啬地送去鼓励和表扬。从此,我发现他改变了很多——上课更加认真,字迹也端正了许多。这一切知识因为一次微不足道的赏识,可见,尊重和賞识对于一个后进生的力量是极大的,甚至比优等生更加重要。
(二)因材施评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出,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相同,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也不尽相同。在实施诊断性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点,扬长避短,促使诊断性评价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巧抓时机
诊断性评价是渗透在教学的每时每刻之中,所以教师抓住评价的时机和场合也很关键。甚至在考试中,也可以及时进行诊断性评价,对后进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鼓励。教学过程也充满了变化和变动,其中的诊断性评价时机也是变化和变动,也就需要教师具备一种慧心,在不断的实践中,巧抓时机,促进诊断性评价有效实施。
总而言之,评价是一门艺术,如何巧用诊断性评价去转化后进生,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后进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对于后进生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学生群体,希望这些探讨能深入我们的教学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成.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研究[J].课程教学,20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