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多维思考

2017-12-21刘丽霞吴国峰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刘丽霞+吴国峰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和多维思考”(2017SCG040)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改革教学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本文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多维度思考,并提出设计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发专业师资团队、培育校园双创文化,校内校外制度效能协同保障,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一)以育人为目标,提升高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

双创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创新潜力,开发其创新和创业意识,促成学生创就业。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需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就业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此类双创教育,具体做法是在全校开设“创业基础、SYB(开办你的企业)、企业管理”等创业类基础课,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的通识课,在扩大学生受益面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人才质量。

(二)以教学为中心,搭建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需要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不仅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还应重视学科互补性和教学综合性,把经济学、管理学、行业体验等相关知识融入专业中,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部分高职院校推出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班”,其中有的以引进企业具体经营实操项目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有的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以专业带动创业开设实体建制班或虚拟试点班设置课程体系。相对于以育人为目标而进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这类教育课程体系表面较为完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尚未形成有机融合。从实践来看,创业教育现有的课程体系也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以服务为依托,构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

双创教育强调实践性、创新性、控风险和跨学科。大多数高职院校已开设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为主的校内服务平台,和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签约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等的校外服务平台,帮助学生更多的接触、了解、服务社会,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新创业学院积极推进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实践,一方面极大的促进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将优秀的创新创意引入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有偏差

部分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一直怀疑创业是否能够教授和被教育,也始终信奉商场和战场是不可模拟和复制的。还有的教师认为由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定位问题,导致很难培育出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创业,以及新水准的商业模式创新创业。这一切都说明部分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有偏差,认为双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开办自已的企业。

(二)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没有相互渗透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在专业平台上融入基于岗位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岗位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创业教育。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整体的育人体系中,仅仅开设了一门或几门创业教育类的选修课程,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只有少部分学生选修创业教育课程。

课程体系设置同质化严重。纵观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发现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创业类理论课程比重较大,如“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设计与管理、大学生SYB、KAB创业基础等”;二是创业选修课部分大同小异,没有因各高职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环境来设置创业项目操作或体验课程。尤其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大都参考部分本科院校较为成熟的模式和课程设置,而没有根据高职学生特有的个性和特色,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停滞于浅层形式,缺乏实践环节。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业实践能力。高职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行动能力、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而目前有些高职的创业实践教育还主要停留在创业竞赛、创业计划书、创业模拟软件的指导上,很难让学生真实体验创业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从而培养真正意义的创业者,或在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者和实践者,必须要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只以模块呈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能融入专业课程。除了创新创业班、专利班等特色班有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外,大多數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以模块形式(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表现为创新创业选修方向。为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益面,达到提升就业层次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将各门学科专业特点融入创业教育,开发出适合专业背景的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相融合的创新性课程,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背景去发现、寻找创业途径和机会。

(三)高水平创业师资匮乏

进行双创教育活动,师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组成仍然是各专业的骨干教师为主,授课方式和风格、水平与专业教育相当,不能突显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

创业师资的能力结构不完备,缺乏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高水平的创业导师应具备创业知识技能传授能力、创业项目实务开发能力、创业指导职业教练能力。创业导师自身能够识别和挖掘创业机会并能带领团队进行项目运营,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创意、策划和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目前高职创业师资主要由经管类等专业理论教师,以及部分理工类具有业务操作经验的专业教师组成,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师资主要由主管学生就业工作的学工教师担任,其共同特点就是缺乏创业经验和带团队项目的实践能力。endprint

教学方法单一,以传统讲授法为主。高职课堂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对于基础性、理论性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学生还可以接受,但对创新创业类、创意类、项目类课程如果仍然用讲授法,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就帮助不大了。

高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多维思考

笔者结合对现今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思考,以及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认为高职院校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如图1所示。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维度

面的维度—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普及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重点递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中既要有创业基础理论、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类的通识课普及到所有学生,也要在不同的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的实践案例、和与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介绍等选修性课程。在普及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扩充。

点的维度—分层分类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个性需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所适应的教育体系和模式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设计和实施不同的课程体系。比如理工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重点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以创新带动创业。而商业类的专业需重点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另外也可以从管理角度来开设建制班,如精英班、成长班、先锋班等,从系列公选课开设虚拟班、兴趣班、选修班等,设计多样性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二)实践平台拓展的维度

实践项目优化。除了开设课堂实践课外,更要鼓励学生参加院校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点子秀”、“创新创业沙龙、论坛”“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还要引入与专业相关的真实项目,在创业导师带领下从个人创业工作室,到学院创业中心,再到校创业园逐级进行经营实践。在此过程中对实践项目的内容和孵化过程、实践平台的选择进行优化。

服务对接社会。优秀的、有创意的创新创业项目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扶持。高职院校可通过接轨校外的社会商界促进资源共享,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帮助学生的创意项目落地。与组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对在校学生、毕业三年内的创业学生提供本地创就业的一系列服务。

(三)校园文化培育的维度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可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决定创新创业文化的性质和未来方向。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培育校园创新创业精神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内化于心的理论言传外,更需要外化于行的实践身教。高职院校文化实践活动分为主题教育活动、创新创意活动、文体竞赛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学校可在大一新生入学之前,安排参观创业工作室、创业园,开展以创业成果展示为主的系列活动,吸引学生对创业的关注。总之,在高职院校文化培育的各类实践活动中,渗透创新、创业、创意、创造、创富等元素,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科学先进的创业理念,培养积极健康的创业精神。

(四)專业师资开发的维度

第一,创业导师开发。以培育高质量和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目标,培养与引导创业理念和精神,引进社会创业经典经验和案例,指导大学生创业。剖析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教学,对创业教育专业理论进行研究,对新产业、新业态创业特点和趋势进行评判,搭建创业平台。以教育部门为主导、当地高校为辅助,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价值,提高能力与素质教育,提高实践与实训教育,构建全链条式创新创业导师培养体系。第二,指导模式开发。创业导师指导模式由指导对象、指导内容、指导方法和指导地点构成。其中指导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学生,也包括创业的校友和校内教师等。

(五)协同规制效能的维度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除了在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平台拓展、校园文化培育、专业师资开发维度上寻求发展外,还应从学校的顶层设计、规章制度、资金保障、后勤服务等不同方面协同规制,通过互动效能来助推双创教育的改革发展,将这一维度贯穿于双创教育体系的全过程。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课程群,双创教育由基础普及、技能提升、行业体验、项目经营四个层次课程组成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模式构建如图2所示。

(一)基础普及(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构建

基础普及课程基于开扩学生对双创的基本认识,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目标,科学地构建包括创意、创业素质、创新思维、创业管理等经典实用内容体系,使学生掌握双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二)技能提升课程体系

创业营销技能。对于任何一个准创业者来说,掌握适合初创者必备的营销理论知识,能够在渠道营销模式下确定营销模式,灵活运用线上和线下营销手段,制定适合自身创业项目的营销策划方案,并组建匹配的营销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技能。具体课程可结合专业开发产品营销课。

创业财税技能。财务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作为创业者或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知识,才能懂得如何管理企业的财务运作。

创业管理技能。创业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组建并管理一只优秀的团队,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定营销计划、人才计划、资金计划等,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可以使企业更持久和更有竞争力。

(三)行业体验

高职院校学生想要创业,首先要选择一个行业,不同行业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即便没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还是要具备一些基本知识,否则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可以引进相关行业的企业经营子项目实践体验来了解行业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项目经营

在实际中,很少有学生可以从入学就开始接受双创教育,并能够结合个体自身特点,发现或创造创业机会完成创业雏形,大多数学生仍然以就业者的角色进入社会和企业,参与经营运作。因此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普及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从事未来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应用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升自身岗位胜任能力,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参考文献:

1.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2.包骥.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才智,2014(29)

3.朱益新,颛孙丰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5)

4.刘洋.“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