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影响分析

2017-12-21魏新何颖罗伊玲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互联网

魏新++何颖++罗伊玲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我国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的影响展开了实证分析。实证回归结果显示: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差异较大,进一步进行了分地区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外资流入规模、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不同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也产生了差异化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商贸流通业 就业份额

商贸流通业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和社会生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特点,它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为全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其创造了大量的新型就业岗位,但同时也可能对传统就业岗位造成冲击。

部分学者就互联网发展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展开了分析。王子敏(2017)利用国家卫计委提供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在互联网应用率提升的背景下,互联网发展对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但是不利于流动人口就业岗位的增长。邵文波和李坤望(2014)利用中国省级层面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技术的快速进步,这导致了对高技能劳动者需求数量的快速增长,这种增长效应在团队合作密切的行业尤为显著。纪雯雯和赖德胜(2016)认为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信息,网络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就业者参与其中,从而创造大量的网络就业岗位,而且网络就业突破了传统劳动的地点限制,工作地点较为自由。王俊(2016)认为在西方国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劳动者对资本家的依赖性增强,劳动者阶层会更加贫困化,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越来越困难,对劳动力就业市场产生负面影响。韩巍(2017)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新型的就业岗位大量涌现,此外,与传统的就业模式相比,新型就业岗位的质量有一定提升,这些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齐云英(2016)利用我国2002-2014年期间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变革对商贸流通业就业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变革抑制了商贸流通业就业的增长。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还未有学者就互联网的发展对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为此,本文将利用我国省级层面2003-2015年期间的数据就此展开分析。

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为了分析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实证模型:

其中,lab代表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inter代表互联网发展水平,controls代表其他影响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因素。下标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ε代表误差项。

被解释变量。采用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衡量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

核心解释变量。根据本文的研究和数据可得性,本文采用各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来衡量各地区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了各地区互联网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而且也反映了互联网的应用水平。

控制变量。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对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又选取了如下六个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外资流入规模(fdi),采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生产的过程中必将雇佣大量的当地劳动者,进而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就业量和就业份额。第三产业发展水平(third),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值表示。商贸流通业本身就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必然会对商贸流通业产生影响,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城镇化(city),采用城镇常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表示。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口密集度越高,对商贸流通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就越大,进而增加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人数。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wage),采用城镇批发和零售业的平均实际工资的对数值衡量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平均工资越高,商贸流通业企业的用工成本就越高,进而降低了企业雇佣员工的积极性。政府干预(gov):采用财政支出与GDP的比值表示。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否支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必将对商贸流通业的用工数量和就业份额产生影响。经济发展水平(pergdp),采用地区人均实际GDP的对数值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企业市场需求规模越大,进而影响商贸流通业企业的雇佣人数。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本文使用的互联网普及率的数据来自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供年度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余数据来自于2003-2015年期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以及中经网数据库。本文实证回归中所使用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如表1所示。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表2显示了总体样本数据的实证回归结果。首先进行的Hausman和F检验显示,使用固定效应方法回归最为合理,为此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围绕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展开。由表2的第(1)列可以发现,互联网的发展显著增加了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互联网普及率每提升1%,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將提升0.021%。互联网的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促进作用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首先,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商贸流通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增加了商贸流通业的市场销售规模,因而商贸流通业将扩大生产,增加了劳动者的雇佣数量。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网络产品销售规模增加,电商企业为了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会在各个地区建立各种新型仓储基地,创造大量的新型岗位。例如,京东集团为了提升配送速度和效率,从2007年开始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量的仓储中心,在降低自己物流配送成本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endprint

控制变量中外资流入规模(fdi)的系数为负且显著,这表明外资流入量的提升对商贸流通业的劳动份额起到负面影响。当前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入了制造业和其他高端服务业,并为这些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随着流入商贸流通业的FDI较少,创造的岗位也相对较少。商贸流通业的工资水平(wage)的系数为负且显著,这表明随着商贸流通业整体工资收入水平的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下降。商贸流通业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为此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压缩劳动力雇佣数量。城镇化水平(citY)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提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该地区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会扩大,而各种商品的销售和运输都涉及到商贸流通业,进而该行业会雇佣更多劳动者,增加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间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差异较大,本文进一步分地区进行实证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回归结果显示互联网水平的提升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互联网普及率每提升1%,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分别提升0.0519%和0.0312%。东部地区互联网发展时期早,技术也比较成熟,因而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充分应用。尤其是近几年东部地区加快经济转型,互联网技术在高技术行业的应用程度较高,对这些行业的就业规模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业中的中低端环节,劳动就业量增长相对缓慢,互联网对其就业份额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高端行业的应用能力较差,但是在商贸流通业却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应用,互联网的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就业量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其他行业,引起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增长。

控制变量中,外资流入规模(fdi)的增长抑制了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增长,而对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影响不显著。当前,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等各种经营成本显著提升,只有那些拥有较高技术含量,盈利能力强的外资企业才能在东部地区顺利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这些外资企业雇佣的主要是高技能劳动者,对商贸流通业等中低端行业劳动者的雇佣数量较少,抑制了该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增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third)的提升对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当前中部地区也开始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高端服务业,因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的产业,投入到商贸流通业中的资源就会越少,降低了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商贸流通业中工资水平(wage)的提升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的提升会显著增加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利润必然会努力削减用工数量,引起该行业就业份额的降低。然而,东部地区当前正在大力发展高端商贸流通业,会适当提升工资以便雇佣高技能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影响不显著。政府干预程度(gov)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起到了显著促進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却不显著。东部地区政府为了维持市场的平衡会鼓励企业适当发展商贸流通业,而不是转型去发展其他高技术行业,进而有利用促进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pergdp)的提升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随着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他比商贸流通业盈利性强的行业更容易得到优先发展,抑制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提升。

结论与建议

本文使用我国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互联网对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的影响展开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的增长。本文进一步进行分地区回归:互联网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份额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诸如外资流入规模、工资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对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份额产生了影响。

根据本文实证结果,本文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扩大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规模。企业应当不断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生产和管理的各个部分,在提升自身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创造更多的新型工作岗位。当前互联网技术还未在商贸流通业得到充分的应用,因而企业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应用水平,在创造出更多需要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商贸流通业就业岗位的同时,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鼓励电商企业在全国各地合理布局仓储中心,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布局。当前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商贸物流不够通畅、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里的时间依然偏长的问题。因而,商贸流通企业在优化仓储中心、挖掘农村消费市场的同时能够创造更多的商贸流通业就业岗位。

鼓励国内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跨境商贸活动。国内企业发展跨境商贸活动使企业能够有效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能够增加商贸企业对优秀跨境商贸人才的需求,创造大量的跨境商贸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齐云英.技术变革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就业增长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

2.王子敏.互联网、技能偏向与农村流动人口就业[J].人口与经济,2017(2)

3.邵文波,李坤望.信息技术、团队合作与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差异性[J].世界经济,2014(11)

4.纪雯雯,赖德胜.网络平台就业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机制与实践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4)

5.王俊.互联网资本主义下劳动力商品化的发展趋势与就业效应[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7(4)

6.韩巍.新经济时代灵活就业的结构性转向—一个生产控制权的分析框架[J].学习与实践,20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