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分析

2017-12-21姚琪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3期

姚琪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媒介,决定着经济运行的效益和效率。对商贸流通企业运行效率的测度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其竞争水平,同时有助于整个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本文分别以CRS和VRS网络DEA模型为基准,以商贸流通业180家上市企业2010-2016年的在职员工人数、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以及所得税指标为投入、产出指标,进一步得出综合技术效率、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整体经营效率不高,尤其是综合技术效率;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效率在2014年存在较为明显的转折,出现效率下跌的趋势;大部分商贸流通企业存在规模递增效益,强者越强是商贸流通企业一大特征,最后提出改善商贸流通企业整体经营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上市公司 DEA模型

引言

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自身面临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其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决定着经济发展中的效益和效率,对于经济发展不仅有明显的直接影响,还具有重要的间接影响。在当前复杂的、竞争化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深入研究商贸流通业效率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作用。

流通效率是衡量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结果的重要指标,是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投入产出是否合理、是否高效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企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不同企业、不同效率标准的对比分析更能够发现企业自身经营活动中的优势以及劣势,为提高行业资源配置以及改善经营状况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研究评述

企业经营绩效一直是学者和企业家关注的焦点,尤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良好的经营绩效一直是投资者和股东们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企业家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对企业经营绩效研究的文献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经营绩效测度模型选择的研究,另一类是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这是在前一个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对评价模型的选择上,不少学者会选择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VIKOR法、粗糙集方法、灰色关联度法等研究方法,其中的研究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以及特定的适用情况,但是DEA方法可以运用在多输入、多产出的复杂系统中,其一出现就得到不少学者的青睐,在理论研究以及实际运用中DEA方法都在得到不断完善。

已有基于DEA方法对企业效率的评价研究大都集中在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赵树宽、余海晴、巩顺龙(2013)对吉林省15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效率进行测算并给出改进意见。商贸流通企业作为经济的先导行业,同时也是逐渐发展的第三产业,也逐渐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卫海英、骆紫薇(2012)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六省市为例分析了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的区域差异现象,并对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假说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模型的选择方面,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本文选择DEA模型作为企业经营效率的测算方法。DEA模型可以避免很多主观因素的干扰,公正客观,对于输入、输出指标并未有任何的数量限制以及单位限制。本文采用的DEA方法在处理多输出-多输入的有效性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且无须任何权重假设,而以决策单元输入输出的实际数据求得最优权重,排除了很多主观因素,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在样本研究期间的选择上,本文选取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2010-2016年为研究期间,既避免了2008年金融危机特殊事件形成的极端值的出现,同时包含7年连续时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及时性。

DEA模型设计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目前广泛应用于对系统的效率测度与评价,田刚和李南(2009)基于Malmquist-DEA方法,根据我国1999-2006年样本数据,实证证明我国物流行业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

商贸流通行业截至2016年共有180家上市公司,为了能够更好的测度和理解企业运行效率,本文根据企业经营活动原理抽取投入、产出数据,并通过软件实现CRS和VRS不同环境下数据包络分析(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结果。

(一)样本选择和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商贸流通概念板块的18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6年连续7年的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模型运行中考虑到数值的正数要求剔除了部分样本。在投入指标的界定方面,劳动和资本作为生产经营的最基本生产要素也成为本文投入指标的最佳选择。在产出指标的界定方面,选取利润总额和所得税总额作为DEA模型的产出指标。具体指标描述以及来源如表1所示。

(二)模型構建

数据包络分析最初是由运筹学家A.Charnes以及W.W.Cooper等创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随后Castelli(2001)、SeXton和Lewis(2003)、Lewis和SeXton(2004)、Holod和Lewis(2011)等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与完善。数据包络分析的第一个基本CCR模型于1978年建立,模型的内在运行机理是通过保持需要测量的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者输出不变,通过数学规划以及统计手段以最小投入或者最大产出为目标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同时将各个决策单元的实际情况投影到生产前沿面,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实际情况与前沿面的偏离程度来判断生产决策单元的有效性。DEA模型中又分为CCR(规模报酬不变)和BCC(规模报酬可变)两种最基本分类。首先来看一下最基本的CCR模型公式。

传统CCR环境下的DEA模型。对于每一个决策单位,通常能够得到其所有产出与所有投入之间的比值,如u`Yi/v`Xi,其中u是产出权重的一个s×1向量,v是投入权重的一个m×1向量。为了选择最佳权重,定义如下数学规划的问题:

maxu,v(u`Yi/v`Xi)endprint

st u`Yi/v`Xi≤1 j=1,2,…,N (1)

u,v≥0

改进CCR环境下的DEA模型。找出u和v的值,使得第i个决策单元的效率测度值达到最大,其受限于所有的效率测度值都小于或等于1。求这个特殊的比值公示的一个问题是在于它有无穷多个解。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肯定v`Xi=1,此时:

maxμ,v(μ`Yi)

st v`Xi=1

μ`Yi-v`Xi≤0 j=1,2,…,N (2)

μ,v≥0

其中,从u和v到μ和v的符号变化反映其转变,这种形式通常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乘数形式。

对于BCC(规模报酬可变)环境下的DEA模型需要在式(2)中加入一个限制约束,即规模报酬I1`λ=1即可得到。CCR模型得到的效率称为技术效率或综合技术效率,BCC模型得到的效率称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可根据CCR效率以及BCC效率差异性得出,若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二者存在差异,则表明该企业存在规模效率,并且规模效率可由二者比值得出。

实证分析

(一)总体分析

本文通过DEA分析软件分别得出CRS和VRS环境下的技术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值,具体结果汇总见表2-5。根据表5结果得出:第一,前四年DEA有效比例高于后三年,单纯从DEA有效比例来看,2010-2013年商贸流通上市企业7年平均158家,其中2010-2013年DEA有效的比例高于2014-2016年。企业综合技术效率有效的企业数量前四年分别为7、10、3、7家,后三年仅为1、3、2家。企业纯技术效率有效的企业数量前四年分别为10、14、18、17家,后三年仅为8、12、11家。第二,综合技术效率低于纯技术效率,商贸流通业技术效率7年平均值为3%,商贸流通业纯技术效率7年平均值为8.08%,二者存在较为明显差异。第三,企业纯技术效率有效比例高于企业综合效率比例以及企业规模效率比例。企业综合技术效率有效比例为2.95%,企业纯技术效率有效比例为8.05%,企业规模有效比例为3.79%。说明企业家在综合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两方面更具有改进空间。

(二)具体分析

根据表2-4效率指标汇总情况,得出结论如下:第一,企业综合技术效率偏低,综合技术效率为1的占比约为3%,在[0.6,1]区间中[0.6,0.7]的比重较大,约为2.68%,0.6以下的占比为89.7%。第二,企业纯技术效率相较于企业综合技术效率偏高,纯技术效率为1的占比约为8.05%,0.6以下的占比为81.13%,在[0.6,1]区间中[0.6,0.7]的比重较大,约为4.74%。第三,规模效率比值为1的占比约为3.79%,说明约有3.8%的商贸流通上市企业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并未有明显差异,不存在规模效率情况。规模效率在[0.9,1]的占比約为45.27%,占据较大比例,并且都高于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最大占比,说明企业规模效率明显。

综上所述,商贸流通上市企业公司效率值偏低,0.6以下的比重高达80%以上,纯技术效率值高于综合技术效率值,企业经营过程中投入冗余以及产出不足情况较为严重。在年度趋势中,2010-2013年效率值高于2014-2016年,效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企业经营环境存在恶化趋势。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DEA评价模型,通过对180家商贸流通业上市公司企业进行测度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根据上市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效率较为低下,0.6以下的比重高达80%以上,企业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情况较为明显,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第二,根据各年度企业效率值趋势来看,中国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效率在2014年之后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形势复杂下行压力较大,消费能力提升情况不佳;侵权假冒、食品安全事件影响居民消费意愿;融资贵、租金高、用工难、同质竞争激烈,令商贸流通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第三,根据综合技术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对比情况来看,商贸流通上市企业纯技术效率更低,说明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依赖性不强,这也跟行业特性相关。

第四,根据商贸流通企业规模效率值来看,中国大多数商贸流通企业规模递增情况较为明显,说明商贸流通企业具有强者更强的特性。

根据上述结论同时结合我国商贸流通企业本身特点,为提高我国商贸流通企业运行效率,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第一,加大政府调控和扶持力度。投入方面,人才引进与科技创新是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外部支持,这一环境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协调和支持。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企业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明显,企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有利于企业规模性发展。

第二,创造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环境。商贸流通企业承担生产和消费的媒介功能,商贸流通需要在不同市场、不同区域中流通,公平、有序的宏观环境直接决定流通效率。各区域政府应该通力合作,共同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努力打造国际化物流系统。企业自身和政府都应积极改善现有商贸流通效率低下、基础设施不到位、人才流通不佳等短板,加大外资企业与国内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大安.中国流通产业运行问题[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Castelli C,PesentiR,Ukovich W.DEA-like Models forEfficiencY Evaluations of Specialized and Interdependent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2)

3.Lewis H F,SeXton T R.Network DEA:EfficiencY AnalYsisof Organizations with CompleX Internal Structure[J].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2004(31)

4.田刚,李南.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

5.林英泽.“一带一路”战略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6(12)

6.冯海英.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影响因素和发展对策[J].商经理论,20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