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元代绘画的题跋艺术

2017-12-21王芳

艺术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审美意蕴形式

王芳

摘 要:题跋是中国画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中国画的发展日渐成熟,形成一种特有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丰富画面的艺术魅力,也具有能够充分表达画家情感寄托文学内涵,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解画家当时的审美思想活动。本文以元代绘画题跋为研究对象,根据史料记载对题跋的概念及发展进行梳理、對其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进行归类,并简略表述题跋对绘画产生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元代题跋 形式 审美意蕴 元代绘画

一、 题跋概念范畴以其阶段性发展演变

1.题跋释义

有关“题跋”的定义,各抒己见。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①意思就是说,题写在作品前面的字均被称为“题”,而题写在作品后面的字被称为“跋”;徐建融在《题跋十讲》中阐述说:“题跋与题款意思相通,是在书画创作之时或观赏后的题字。”②通常在创作的同时并题字称为“题款”,而将创作完成后由自己或他人鉴赏的感受与想法的题字称为“题跋”,当我们鉴赏一幅作品时,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感触,有感而发产生一篇文章,此文在文体上便称为“题跋”。简而言之,题写在书画、书籍、碑帖之上的,用以鉴赏,称赞,感触,评论等的文字,通称为“题跋”。

通常狭义上的释义则是指仅题写在书画作品上的文字。洪丕漠在《历代题画诗选注·卷首语》中说;“我国绘画之所以发展到能够在画上题诗,是始于宋代开启文人画潮流时期。虽然唐以前的诗人也作题画诗,却不是在画上直接题,而是写在其他纸上。”此种题跋又称为“题款”。周积寅、史金城在《中国历代题画诗选注·前言》中曾说:“画家本人或他人通常会在一幅画的留白处题写诗。借以抒发画者内心情感,阐述个人意见,感叹画面的意境。清方熏《山静居论画》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③当绘画不能达到的意境,不能完全表述画家的情感之时,借诗补充。综上一系列的说法,笔者比较认同阮璞在《中国画诗文题跋浅谈》中对于题跋的定义:“题跋仅是依画而存,画上所有的题字,均可谓‘题跋。”④

2.阶段性发展演变

古人在《左图右史》⑤中已表明文字表达与画面图象之间,它们是相互补充,但却不能相互替代的关系,所谓“书以传意,画以见形”⑥、“合之双美,离之两伤”⑦都是证明此观点最有力的依据。中国绘画从上古、汉魏至唐代一直都是使用图文并茂形式,图像和文字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说明。由于政治历史背景的原因则承载着一些宣教功能,使绘画的教化功能能更好地发挥,内容也仅限于一些说明性、叙事性的文字,无法抒发画家的思想观念和内心情感。例如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秦府十八学士图》、《步辇图》等都出现了长篇叙事性的文字,这些都是书画结合的表现形式。虽是宣教功能的说明性文字但却是题跋的雏形,并且在画面章法上,书法的特殊形式调节了画面整体的节奏。唐代从事题跋写作的人毕竟还不多,作品数量有限,还未形成一种普遍写作的风气。宋以后题跋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论及题跋在宋代的发展状况,明代沈颢曾说:“元以前的画家几乎不在画上题写或者款之石隙,只因担心自己书法不精,破坏画面,后来以书入画,题跋才附丽成观”。由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可得知,宋人在书法与绘画上取得的成就颇深。宋人通过绘画本身就能达到画面意境的烘托,构图布局上的严谨考究使得他们可以不题写文字,这可能是对宋代“款之石隙”并无题跋比较妥当的说法吧。

元代画家非常注重在绘画作品上题写文字,文人画的发展使得题跋在此时相袭成风、附丽成观。如清方熏在《山静居论画》所阐述:“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画画已不能完全表达画家的内心情感,借以文字来进一步阐述。题跋经过宋元的发展对明清以后的题跋影响显著,明清对宋元题跋的继承并拓展,将诗书画印相结合来提高画面的品味。

题跋发展至今,逐渐成为绘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中国画的艺术语言得以丰富,集诗书画印于一体。

二、 元代绘画题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元代题跋主要描写的内容

(1)烘托画境

题跋作为中国画的一部分,不仅能烘托画面意境,更能传递画面画之不及的意境。宋代一文人曾提到,画能描写物的形态,诗可传达画外之意。在一幅作品中题跋与画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烘托所绘的意境。如赵孟頫《洞庭东山图》中题写:“洞庭波兮岌岌,川可济兮不可以涉。木兰为舟兮为楫,渺余怀兮风一叶。子昂。”⑧这首诗描写洞庭湖东山之景,湖面微波荡漾,只见一叶扁舟在行驶,远处群山连绵不断,近处破石堆砌,经诗的衬托,画面意境更加淋漓尽致。

(2)托物言志

元代绘画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援入画中,文人画家通过对梅兰竹菊松石的描绘,以此来表达笔墨思想、内心情感,抒发胸中逸气。如明人顾凝远说,整幅画上画满烟气云雾,若没有题写一句半行的诗来解释,也无人识得。因此,题跋显得尤为重要,借以题跋本身特有艺术语言来阐释画中深意。如《骏骨图》,画家龚开只画一匹马,形象骨瘦如柴,低头矗立。并题款“一从云雾降大关,空尽先朝二十间;今日有谁怜骏骨,夕阳沙岸影如山。”⑨给观赏者的感受极为悲痛,托物言志,也寓意画家自身写照。因为元朝统一后,龚开决定终生不仕,常常吟诗作画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从题跋中可看出其忠贞的气节。再如王冕《墨梅图》曾自题跋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夸人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⑩看似一幅梅花小品,虽具有较高的绘画技巧。然而一题此诗,梅花的寓意瞬间得以显明,诗中说不希望人们夸她颜色好,只希望把清香散满人间。这首诗借以赞赏梅花来寓意自己的品格,透露自己的清高志趣。

(3)记述画家绘画思想和艺术主张

题跋能够烘托画面意境、抒发画家的内心情绪,还能阐述自己的艺术主张和绘画观点。元代赵孟頫在此观点上表现最为显著,赵孟頫在书画方面造诣很深,颇有才华,他的题跋中记述着其绘画思想和艺术主张。在他的《红衣罗汉图》自题曰:“卢棱伽罗汉像,最得西域人情态,故优入圣域。盖唐时京师多有西域人,耳目所接、语言相通故也。至五代王齐翰辈,虽善画,要与汉僧何异。今仕京师久,颇尝与天竺僧游,故于罗汉像,自谓有德,此卷余十七年前所作,粗有古意,未知观者以为如何也。”?輥?輯?訛可看出画家的创作过程、评论前人所画的罗汉像和并给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他自己作这幅罗汉像的时间,所表达的绘画思想,对“古意”的艺术追求。

2.元代题跋主要表现形式

宋以前的题跋多只题署名,并款之石隙。至元代这种风格依旧存在,但是画家们不在隐藏题款,而是署在画面显眼的地方,使观画者能够一眼看出,成为画面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元代题跋的表现形式日渐丰富起来,可概括为两种:一是仅题写作者署名、作品题目、创作年令的穷款题跋;二是诗词、创作过程、心得體会等长款题跋。如赵孟頫的《人马图》,题款“元贞二年正月十日作,以奉飞卿廉访清玩。吴兴赵孟頫题”,?輥?輰?訛这就确定了这幅画的创作年代。如其《吴兴清远图》仅于画面卷首处题款“吴兴清远图”五字,内容简洁清晰。赵孟頫的《万壑松风图》及其晚年作品《古木竹石图》,画面也仅作穷款。

然而题写诗词、创作过程、心得体会的这些题跋均属于长款题跋,为我们鉴赏书画作品提供了最直观的依据。如赵孟頫《富春山居图》自题题跋曰:“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札,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敓者,俾先识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輥?輱?訛此长款题跋记叙创作的过程。如倪瓒曾在《六君子图》中自题曰:“庐山甫每见辄求作画。至正五年四月八日,泊舟弓河之上,而山甫篝灯出此纸苦征画。时已惫甚,只得勉以应之。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也。”?輥?輲?訛此题跋讲述了庐山甫每次相见均要求倪瓒作画,而四月八日这天,倪瓒已经甚感疲惫欲睡之时,被庐山甫强烈要求作画,伴有困意,面容倦怠,只得勉强作画。画中黄公望题跋:“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輥?輳?訛此跋论及两人交往甚密。画中也有董其昌题跋,云林虽画小景,但意境深远,画面中所绘枯木象征着画家自身的写照。

总而言之,题跋不仅有外在表现形式更有文字的内在含义,对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怀心境有直观感受,较全面地记载了是当时政治历史背景、画家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心理。

三、 题跋在画面构图中体现的审美价值

题跋即已发展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画面上的图像必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因为题跋除了具有烘托画面意境,还占据画面一席之地。题跋作为画面的一部分也同画面其他物象一样,得经营于画面中。而对于画面构图的经营,需要注意画面物象的安置,有疏有密的构图才能产生出美妙的节奏感。题跋在画面中可起到平衡画面、画龙点睛、填补布白、烘托画境等作用,因此画面中加入了题跋,有助于调节画面的节奏,以至元以后出现了“密以为天”的题跋现状。元代画家倪瓒,其山水画构图有他特定的形式,以其《渔庄秋霁图》为例,近景与远景之间大片留白,一幅画像被分割成两个部分,画面平衡感有所缺失。但是倪瓒在右面靠上处题写了竖式整齐排布的小楷长跋,打破了之前大面积的留白使其内容丰富,画面的层次感也有所增加,对于连接近景与远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将画面衬托的很有意境。

题跋除了能够调节画面节奏,题跋书体的选择同样非常重要。如何达到画面的和谐美,选择不同的书体则产生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这需要依据作品的风格来定。篆书营造的则是一种朴拙浑厚的艺术,楷书营造的则是一种安静典雅的艺术,草书、行书营造的则是一种情绪高昂的艺术。论及题跋书体的选择,首当谈到的是元代画家倪瓒。他的竹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均有题跋,如他的《竹石图》中 字形飘逸灵动,依据画面风格选择草书书体,二者在用笔的笔法上相通,则有上下呼应的作用,使得画面整体效果和谐统一,又与下方的坡石形成反差,加强了画面节奏感。总而言之,题跋书体的选择不可千变一律,应与画家绘画风格、画面的意境相一致。

四、 结语

纵观中国美术史不难看出,题跋的演变与发展既有其客观原因也有其主观原因。题跋与画面物象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不仅烘托画面意境,而且丰富了画面艺术效果。元代是题跋发展的繁盛时期,题跋已成为画家内心情感的抒发,正所谓上文提及:“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可见题跋已成为画家丰富画面的重要的艺术手段。

注释:

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②徐建融.题跋十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③清方熏.山静居画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④阮璞.中国画诗文题跋浅谈[J].美术研究,2003(2).

⑤上海书店.历代名画大观·题跋书法[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⑥王韶华.元代题画诗研究[M],2002.

⑦李永强.宋代之前书论中“书画”“字画”之含义及其历史变迁[J].艺术探索,2011(5).

⑧杜哲森.中国绘画断代史·元代绘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⑨龚开.骏骨图,纵29.9厘米,横56.9厘米,现流落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⑩徐建融.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輥?輯?訛杜哲森.中国绘画断代史·元代绘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輥?輰?訛任道斌.赵孟頫文集[M].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輥?輱?訛杜哲森.中国绘画断代史·元代绘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輥?輲?訛聂瑞辰.中国绘画赏析[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輥?輳?訛聂瑞辰.中国绘画赏析[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杜哲森.中国绘画断代史·元代绘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2]阮璞.中国画诗文题跋浅谈[J]. 美术研究,2003(2).

[3]沈树华.中国画题款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4]王霖.款识题跋与宋元绘画的图式变革[J].新美术,2008(2).

[5]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汇编[M].杭州出版社,2004.

[6]上海书店.历代名画大观·题跋书法[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7]王韶华.元代题画诗研究[M].2002.

[8]洪丕漠.历代题画诗选注[M].上海书画出版社,1982.

[9]潘运告.元代书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0]俞建华.中国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11]清方熏.山静居画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猜你喜欢

审美意蕴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大鱼》的意象叙事及审美意蕴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试论朝鲜朝文人李廷龟的中国山水游记创作
化妆品外包装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审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