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12-21郭圣
郭圣
[摘要]“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中国高校教育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利用互联网这一科技手段,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变革与挑战;会计人才
“互联网+”时代是20多年来信息化进程的结果,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会计作为重要的商业语言与信息系统,必然在这样的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时代中受到影响,社会的变革推动会计服务的提升,这对会计人才的胜任能力与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须尽快适应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能迅速转变思维,帮助企业应对技术挑战的会计专门人才。
一、“互联网+”带给会计行业的变革与挑战
(一)会计职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传统的会计工作以事后核算、记录为主,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实现企业经济活动与会计核算的同步,能够使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有机融合。
高效率、高度集成的软件系统和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传输速度,可以将简单重复标准化的财务工作进行集中处理解决,而不再像手工会计时代那样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在不远的未来,会计也将实现集中化处理,由独立的核算模式轉向集中的财务共享模式。但在职能拓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
相比纸质凭证而言,如果技术保护措施不到位,磁性介质的财务数据在信息产生和传递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攻击,例如篡改、截取、丢失等,财务信息泄露的风险也更大。
(二)会计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化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业务的有机结合,从而大幅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服务效率。在实现会计基本职能的同时,更好地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增加了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使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能更方便快捷的了解公司信息,更好的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服务,方便他们作出决策。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为会计管理部门的政务公开、电子政务、网上交流等服务提供了有效平台,促进了会计管理部门管理服务模式的进一步转变。
(三)促进会计工作形式与时俱进
作为经济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的会计工作在互联网时代,更应充分发挥在处理信息、核算数据、评价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例如:对于民间审计行业,企业会计的信息化促使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由“纸上审计”转型为“机上审计”,也推动了“网上审计”的发展。利用好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等网络资源的力量,促进会计工作形式的与时俱进。
企业还可以利用财务软件系统与互联网通讯技术,把会计工作由以往分散、独立的核算模式转变为共享、集中享的财务模式,从而实现经营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有机融合。
二、我国高校会计人才模式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而现代会计教学设置的理论课程虽然很全面,很综合,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也不会实际操作运用;偏重理论而轻视实践,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违背了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高校培养出的学生不是应用型人才,而是知识型人才。虽然部分高校安排了实习课程,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没有起到真正锻炼能力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实习的作用,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需求相去甚远,不能真正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和发展。
(二)综合素质培养有待提高,创新性不强
会计行业的从业者不仅需要较强的操作能力,更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意志品格,而高校教育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软技能方面的培养。“互联网+”时代,随着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软件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会计人员迅速适应新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同时,从横向来看,单一的会计学专业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
(三)高端管理人才缺乏,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多数高校更倾向于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对管理人才的重视,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分析、预测、决策能力管理人才。因此,我国现在只能是会计人才大国而不是会计人才强国。因此对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面对移动互联网是新型产业,没有现成的师资可以利用。高校的教师们缺乏相关的经验,只能“照本宣科”、“闭门造车”或者“现学现卖”。
此外,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如果只是停留在科研成果、论文发表上,而不重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量,那么教师就会将绝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在科研上,而轻视了课堂上的教育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一)与学校、政府和企业合作,设置实践交流新平台
企业、政府真实的实践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与掌握。因此,学校方面应与企业加强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会计信息系统及财务运行流程。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社会化交互式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为专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高校应深度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以“工具化、示范性、平台化”为原则,建设会计专业数据中心,搭建信息化数据运用平台。通过大力开发与建设会计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构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供社会各界人士就数据和财经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交流与共享,并最终建成一个完全开放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学校需要实现“产销对路”,就必须培养出能为企业所用的人才。endprint
因此,校企双方应加强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可参与企业相关财务标准制度建设等工作,还可邀请企业共同探讨、制定信息化平台建设标准,建立“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学习方式,实现社会化交互式学习模式,并为后续资源和系统建设提供相应规范同时,还可借助“校企合作”、互联网教育和数据集成应用”的三位一体平台,实施和完善人才培养中专业课程平台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数据化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
(二)培养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会计人才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中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会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其他专业的课程,例如:国际结算、微观经济学、管理沟通等,以此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学校应加强对应用型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強对应用型投资会计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型的不断涌现;会计服务的主体既有微观企业主体,也有宏观的政府主体和国家主体;既包括营利性主体,也包括非营利性主体,因此应加强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培养。
(三)培养方向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
“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重在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重在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及商业策略,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管理型会计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师方面,要注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所聘请的教师最好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丰富,保证会计教育的质量。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快自己知识更新的速度,可以到其他高等院校和部门进修,充实自己,掌握会计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应多组织本校教师到其他示范高校进行参观学习,实现教师的轮换教学。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活动,多开展优秀教师精品课示范活动,鼓励教师之间交流与学习。还可以实行教师的“聘任制”,鼓励教师多获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方面的专业职称,使考核评价与教师职称挂钩。
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聘请一些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高端人才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会计理论在实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还可以鼓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利用节假日在企业兼职,提高实践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