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五个对接”推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2017-12-21林锦实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技能

林锦实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

实现“五个对接”推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

林锦实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行了“五个对接”,创新“四级递进”式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了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开发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有兴趣,建设了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培养了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中,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实现了学校到企业的完美过渡。

高职教育;“五个对接”;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体系就是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理实一体、工学一体、学做一体”的模块化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下,边工作边学习的课程体系。

一、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背景

我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是辽宁仪器仪表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为适应辽宁经济的发展,为地区经济服务,我院在进行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把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培养了一大批能从事工业仪表及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还存在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契合度不高、教师的指导不够专业、教学考核管理与企业不匹配、对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努力做到了“五个对接”[1]:一是建设“一体化”实训基地,实现学习与工作的环境对接;二是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教师与师傅的能力对接;三是开展源自企业的教学实践,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任务对接;四是按岗位规范进行操作训练,实现学生与员工的角色对接;五是按企业模式进行考核管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管理对接。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院贯彻“五个对接”[1],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本技能→专业中级技能→专业高级技能→综合能力”“四级递进”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2],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深入仪器仪表行业企业,调查人才需求,分析企业的工作流程、部门和岗位设置情况,明确了专业定位,将仪表维修工、系统运行工、系统维修工、仪表销售员等确定为主要的就业岗位。深入调查研究这些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工作过程和核心职业能力,确认职业行动领域,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四级递进”的培养路线:基本技能模块,培养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技能;专业中级技能模块衔接“化工仪表维修工”中级工证,培养仪表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技能;专业高级技能模块衔接“化工仪表维修工”高级工证,培养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技能;综合能力训练模块,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第二阶段,研究四个技能模块对应的企业工作过程[3],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一体化实训室,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打破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设计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训练。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剖析岗位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实训室及校企合作企业的实训条件,设置了16个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技能训练。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化工仪表维修工”中、高级职业技能训练和考核。具体的课程体系结构见如图1。

图1 课程体系结构

第三阶段,根据每个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开发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4],凸显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熟练新技能,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方法,适应新角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1.建设一体化实训基地,实现学习与工作环境对接

要实施一体化的教学,必须有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做基础。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形成校企“双赢”的合作体制机制,使企业愿意接纳我们的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其次,改造和新建一体化教室,设置教学讨论区、实训操作区、工具存放区和产品展示区等,完全仿真的工作场景,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进行项目训练,与职业技能证书制度衔接,组织职业技能考试,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环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的对接,为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

2.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教师与师傅能力对接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近几年来,我院建立健全教师引进、聘任、培养、使用、提高等管理机制,保证教师队伍梯队科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师、技师、工程师“三师联动”,充分利用“国外、校外、校内”三个师资培训基地,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生产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的“三能合一”。建成专兼结合、工(工程师)教(教师)结合为特色的、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像企业师傅带徒弟一样“手把手”地边做边教,还要具有先进的高职理念和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够抓住合适的时机,在合适的场景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会做,也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3.开展源自企业的教学实践,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任务对接

开展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教学设计是关键。要明确教学目标,深入剖析企业的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如:我们在“控制仪表与系统应用实训”教学中开展了热电偶温度变送器调试、EJA差压变送器调试、单回路水位控制系统运行调试等8个真实的项目训练;在“智能仪表制作实训”中,与丹东思凯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智能水表的制作与检定,形成了“教学产品”。[5]如此将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紧密对接。

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质量,针对每一个项目训练,都按照“告知—引入—演练—归纳—训练、巩固、拓展、检验—总结—作业—后记”8个环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分析,设计了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

4.按岗位规范进行操作训练,实现学生与员工的角色对接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中,紧密衔接“化工仪表维修工”中、高级技能证书制度,严格按照企业的规范进行操作训练。通过这种规范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操作技能,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使学生们逐渐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另外,我们还根据企业需求,安排灵活多样的阶段性生产体验,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接受企业管理,帮助企业完成紧急订单,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了“学工一体”。这种实训既是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也是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显著。通过这种“生产性实训”,学生掌握了生产工艺,了解了企业文化,还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体验了工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通过这种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实训,企业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素质,连续多年接收了我院大批毕业生就业。

5.按照企业模式进行考核管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管理对接

在实践过程中,按照企业模式对学生进行签到、佩戴员工卡等管理,严格按照企业质量标准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企业的质量观。在考核方式上,弱化终结考核,强化过程考核,从知识、技能、综合职业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开展个人、团队(小组)、教师的三方评价。有产品性质的项目教学或顶岗实习,还引入了企业的评价。

在第五学期末,学院联系大批企业开展“人才双选会”,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企业的实习工人,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顶岗实习,接受企业的考核和管理。在此期间,学校专职教师经常到现场了解学生工作情况,收集企业的反馈意见,发现学生在专业能力和社会交流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并与企业共同考核和管理。进行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边工作边学习,学为所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培养责任心,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尽早胜任岗位、适应社会。

6.“学随工动”,灵活调整教学进程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丹东市的两家大型热电厂每年10月份要对锅炉系统进行全面检修,大约需要4周时间。这期间锅炉停运,仪表工要对所有设备进行清洗、除尘保养,要拆卸所有现场仪表进行维修调试,写出调试报告,进行现场安装,再进行锅炉投运,调整控制参数,保证控制质量。这期间,对于企业来说,任务重时间紧,急需人力支援;而对于我们专业教学来说,是综合实训的最佳机会。因此,我们就根据企业的大修期对教学进程做出合理调整,“学随工动”[6],先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仿真实训室进行仪表安装维护技能训练,再根据企业需求安排部分优秀学生到企业现场,协助师傅工作,实施“学徒制”培养模式。[7]这种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了困难,为学生创造了边工作边学习的机会,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有效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训质量。

7.实施“模块化、小班型”实训教学

为了便于“学随工动”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便于开展项目化教学,我们对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安排了2~4周时间的实训,在实训室或者企业现场集中训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改变了过去先理论再实训,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弊端。如遇到设备不足或企业不便安排一个班级整体实习的情况,我们就将学生分成“小班型”,由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分班进行指导,再进行岗位互换,保证了实训效果。

四、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启示

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了“五个对接”,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实现了学校到企业的完美过渡。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通过长期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建立了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为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一体化课程体系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引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感觉到“有用”;

二是开发工作任务从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感觉到“有趣”;

三是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必须有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做基础;

四是教师是设计、组织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一定要深入企业,熟悉企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标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极强的实践能力,更要有管理和组织一体化教学的能力,要转变观念,成为教学过程的策划人、引导者、监督员。

五是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个长期的、艰难的系统工程,一定要调动团队的力量,要坚持不懈,不断实践,不断改善。

[1]李鹰.试论“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中的作用[J].职业与教育,2012(15):102-104.

[2]林琨智.“校企联手、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26-31.

[3]肖军民.高职数控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8(7):45-47.

[4]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8):39-40.

[5]王睿.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2(7):80-81.

[6]刘玉梅.对“学工交替、学随工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3(4):12-15.

[7]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Realizing the"Five Dockings"to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LIN Jin-shi
(Liaoning Mechatronics College,Dandong 118009,China)

Liaoning MechatronicsCollege implementsthe "five dockings"in highervocationalindustrialautomation technology,innovates the integrated course system of"four steps",and achieves the close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y enterprises.The developed working task arouses student learning interest,constructs the integrated training base,and cultivates the teaching team suitable for modern vocation education.In the talent training,it integrates the knowledge learning,skill training and qualities cultivation,integrates learning with work,and integrates campus culture with enterprise culture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school to enterpri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ive dockings";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G712

A

1009—7600(2017) 10—0052—03

2017-08-25

辽宁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GHYB160193);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课题(JYLX2017021)

林锦实(1966—),女,辽宁铁岭人,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 辉]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技能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