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2017-12-21陈锐双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锥颅活动性引流术

陈锐双

广东潮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潮州 521000

·临床实践·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陈锐双

广东潮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潮州 521000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01—2017-01间在潮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锥颅引流术治疗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比较不同因素组别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30例(28.85%)。其中术前收缩压≥140 mm Hg者再出血发生率(55.0%)高于术前收缩压<140 mm Hg者(12.5%);发病至手术时间≥4 h者再出血发生率(47.6%)高于发病至手术时间<4 h者(24.1%);术中发生活动性出血者再出血发生率(73.1%)高于术中未发生活动性出血者(14.1%);术后血压未有效控制者再出血发生率(75.0%)高于术后血压有效控制者(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收缩压≥140 mm Hg、发病至手术时间≥4 h、术中发生活动性出血及术后血压未有效控制,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积极预防,以改善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引流术;再出血;危险因素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高血压使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性改变和破裂出血[1]。临床常采用的经额部锥孔引流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不留瘢痕等特点[2]。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可发生再出血,严重影响预后[3-4]。选择2013-01—2017-01间在我院接受锥颅引流术治疗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患者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38~80岁,平均67.2岁。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确诊并符合锥颅引流术治疗指征。排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引起的出血或其他脑干部位出血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研究方法收集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压水平、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肿量、发病至手术时间、术中活动性出血发生及术后血压控制情况等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体积测定如果大于血肿的排出量与残存量之和,则判断为再出血[5]。比较不同因素组别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0双向核查录入研究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再出血发生情况本组10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再出血30例,发生率为28.85%。

2.2不同因素组别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术前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与<140 mm Hg者,发病至手术时间≥4 h与<4 h者,术中发生活动性出血者与未发生活动性出血者,术后血压未有效控制者与血压有效控制者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与高致残率的特点[6]。锥颅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项成熟微创穿刺技术,但仍存在术后再出血的概率[7]。术后再出血可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8]。

表1 不同因素组别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 [n(%)]

本组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进展迅速,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过长,可增加术后发生再出血的风险。同时,术前收缩压≥140 mm Hg者、术中发生活动性出血者和术后血压未有效控制者的再出血率明显升高,提示:(1)术前应根据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将收缩压水平控制在130~140 mm Hg。(2)术中规范操作,进针时注意避开颞浅动脉、侧裂池、静脉窦及脑重要功能区。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发生活动性出血。(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和意识恢复及引流管引流等情况。并保持病区安静,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可根据病情变化适量应用镇静剂降低躁动程度,并合理继续行降压治疗,防止血压剧烈波动,从而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1] 徐思远,胡祖鹏,赵言玮,等.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小时内死亡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5,10(10):920-924.

[2] 陈东辉,程宏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多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16(6):873-875,876.

[3] 符黄德,黄海能,黄华东,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2):5586-5588.

[4] 王景广,李海军,王云枫,等.经额部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并发症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4):367-368.

[5] 张建富,王亮,刘海珠,等.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6):462-463.

[6] 王景广,李海军.锥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7):542-546.

[7] 路楷,徐彬彬,查海峰,等.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4):354-356.

[8] 朱敏,于如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13):65-66.

R651.1+2

B

1077-8991(2017)06-0045-03

(收稿 2017-06-22)

猜你喜欢

锥颅活动性引流术
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的手术治疗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参数、D-D检测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外引流术方面的治疗体会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