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的效果
2017-12-21王仕红王华
王仕红 王华
广东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麻醉科 东莞 472350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的效果
王仕红 王华*
广东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麻醉科 东莞 472350
目的探讨婴幼儿上肢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将40例行上肢手术的婴幼儿分为2组,各20例。A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围手术期患儿的HR、MAP、ETCO2、SpO2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A组呼吸、循环功能较B组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患者苏醒较B组快而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镇痛完善,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少。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气管插管全麻;上肢手术;婴幼儿
选择2014-08—2016-12间在我院接受上肢手术的40例婴幼儿,分别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现对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儿,ASAⅠ~Ⅱ级。男21例,女19例;年龄12个月~3岁。体质量9~17 kg。估计手术时间≥1 h。排除穿刺部位感染或破损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随机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20例。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患儿入室前均建立静脉通道。入室后常规面罩给氧,静注阿托品0.1 mg/kg。A、B 2组均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0.2 μg/kg,中/长链丙泊酚1~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序贯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A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患儿仰卧,头偏向健侧,手臂自然下垂。常规消毒、铺巾。超声导引下在前中斜角肌间沟用5号针头,直视下长轴平面内法进针,回抽无血,缓慢注入0.2%甲磺酸罗哌卡因0.5 mL/kg。2组术中按需间断静注罗库溴铵、持续泵注中/长链丙泊酚、舒芬太尼维持麻醉。
1.3观察指标记录术前、手术开始5 min、30 min和清醒时患儿的HR、MAP、ETCO2、SpO2及术后清醒时间(患儿开始哭闹,不吸氧,血氧饱和度>95%);比较2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2.1血液动力学情况A组术中HR、MAP较平稳,与术前相比波动小;而B组较术前比波动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ETCO2、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各时点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相比、B组与A组相比P<0.05。
2.2 2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A组舒芬太尼和中/长链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或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全麻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对接受手术的0~3岁婴幼儿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对其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大,且麻醉苏醒期易发生躁动、谵语和恶心、呕吐。不利于术中呼吸管理和麻醉复苏,因而增加了麻醉的风险[1]。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是一种速效静脉全麻药,具有起效快、循环平稳,苏醒快且脑功能恢复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可用于1个月以上婴幼儿的麻醉。但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婴幼上肢手术,非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并不是最佳的选择[2-3]。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虽然安全性高、可控性强,但也存在全麻药用量大、术后苏醒慢及易发生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不仅可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利于患儿及时苏醒,还可有效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用量及不良反应,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4-6]。
由于婴幼儿处于发育期,神经的走形和分布与成人存在差异,而且位置更为表浅,故应用解剖标志和触摸血管定位的方式存在较大隐患。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可视条件下完成,能较为清晰地分辨血管、神经等结构。在注入药物时,可见局麻药的扩散,有利于避免盲探操作对局部结构的损伤,既缩短了操作的时间,又可减少局麻药物的用量。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而且阻滞效果更为确切[7-8]。尤其适合于颈短、肥胖致肌间沟穿刺困难的小儿。甲磺酸罗哌卡因具有毒性小、安全、麻醉效果确切、维持时间长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婴幼儿臂丛神经阻滞,尤其适用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可明显减少全身麻醉药的用量[2-3]。
我们对接受上肢手术的婴幼儿,分别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对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单纯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呼吸、循环功能更稳定,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少,术后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更少,而且舒芬太尼、中/长链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是一种安全性高、可行性强的婴幼儿上肢手术比较理想的精准麻醉方法。
婴幼儿长时间手术麻醉,属于高危手术麻醉,风险较大。实施麻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熟知幼儿的解剖、生理、药理特点。要有小儿麻醉风险防范的预判意识,并做好麻醉前评估和准备。(2)用于小儿神经阻滞的罗哌卡因浓度为0.2%~0.5%,布比卡因为0.25%~0.5%。总容量不超过0.5 mL/kg[8]。(3)小儿麻醉期间病情变化快,应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SpO2、ETCO2、体温、尿量、潮气量、分钟通气量、气道内压、呼吸道阻力、血气分析等。应随时作心前区听诊,通过心音强度的改变而估计心血管功能的变化。(4)ETCO2监测非常重要,二氧化碳蓄积会造成酸碱平衡紊乱,并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影响患儿智力。因此应正确设置呼吸参数,维持ETCO2正常,并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参数。(5)小儿血容量相对少、代谢比成人快,不能耐受脱水和失血;小儿输液安全界限较小,术中很易发生输液过量或不足而引起严重后果。所以术中应严密观察动、静脉压及尿量,随时调整输液的种类和速度,避免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 李涵霖,朱素洁,熊金敏,等.防范婴幼儿患者全身麻醉后低体温的体温保护策略研究[J].新疆医学,2016,6(46):616-618.
[2] 江云,韩传钢.超声引导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3(18):192-194.
[3] 林毅麟,廖志雯.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小儿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麻醉的比较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2(12):154-155.
[4] 赵丽艳,常庚申,康定坤.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5(30):479-481.
[5] 黄龙东.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婴幼儿麻醉的观察[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9(3):33-34.
[6] 南洋,周俊,马千,等.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2,13(92):873-876.
[7] 颜延凤.臂丛神经阻滞在婴幼儿上肢整形手术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0,28(5):411-412.
[8] 邓小明,姚尚龙,于布为,等.现代麻醉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56-1661.
*通讯作者:王华,E-mail: wanghu6168@163.com
R614.2
B
1077-8991(2017)06-0037-03
(收稿 2017-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