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社区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12-21吴翠霞刘珈英麦婉婷卢登球杨玉霞
吴翠霞 刘珈英 麦婉婷 陈 垦 卢登球 杨玉霞 梁 萍
广州市南沙区鱼窝头医院,广东广州 511475
中医社区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应用效果研究
吴翠霞 刘珈英 麦婉婷 陈 垦 卢登球 杨玉霞 梁 萍
广州市南沙区鱼窝头医院,广东广州 511475
目的探讨采用结合中医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进入本社区管理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按照进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结合中医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每组患者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效的有65例患者,有效的有14例患者,无效的有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显效的有42例患者,有效的有29例患者,无效的有9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8.75%。结论采用结合中医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干预;干预效果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升高最为明显[1-3]。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机体的糖代谢紊乱引发的,与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有明显的相关性[4]。目前对于糖尿病尚无特效药可以治愈,因此必须进行永久性的治疗以及适当的护理。有研究报道证实,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更为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6]。本研究对比分析了社区护理结合中医的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2月进入本社区管理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按照进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49~72岁,平均(68.2±4.4)岁,病程1~12年,平均(5.48±3.19)年。实验组男49 例,女31例,年龄 51~73岁,平均(67.5±3.8)岁,病程1~14年,平均(5.92±3.33)年。上述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7]: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空腹血糖FPG≥7.0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mmol/L。中医体质判定标准采用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行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8],由有经验的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进行中医体质判定。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2)患者罹患严重心脏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3)患者合并有其他重度感染性疾病;(4)患者的糖尿病类型为1型糖尿病[9]。
1.4 研究方法
1.4.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的就诊以及咨询,进行常规用药以及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饮食咨询。
1.4.2 实验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对入组的患者建立糖尿病健康档案,对患者的基础资料、运动情况、饮食状况、其它疾病等进行详细记录,安排专门的护士定期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方式可以采用面谈、电话、微信、图片、宣传资料、培训班等多种方式,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以及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对入组患者进行回访,详细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饮食情况、生活质量等,及时给与针对性的帮助护理措施;饮食控制是影响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治疗效果有明显的相关性,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原则是总量要控制,饮食要平衡,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原则,对于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水果而减少主食,主要为湿热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在夏季可以多食用凉拌苦瓜等亲热解毒的食物,冬季可以多食用玉米须粥,山药粥等药膳粥;糖尿病患者每日进行必要的运动,有助于血糖的降低,最佳的运动时间为餐后1h,运动时间一次一般30~40min比较适宜,运动方式一般以散步或者慢跑为宜,不可进行剧烈运动;社区护士应该知道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让患者学会自我检测血糖,及时掌握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助于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运动方案及饮食控制方案;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异常,而患者的心态又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因此社区护士需要常常关注患者的心态,对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加深其对糖尿病本身的认识;可使用以下方剂进行足浴:当归30g、桂枝 15g、生姜 15g、川芎 15g、赤芍 15g、熟附子 15g,煎煮40min以后待温度适宜时实施中药足浴,时间以额头微微出汗即可停止。
1.5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含患者的躯干功能、心理状态、社会能力、物质生活情况等4个方面,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6 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0]。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2h血糖≤8.3 mmol/L,或血糖较之前下降了30%以上,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空腹血糖为7.3~8.3 mmol/L,餐后2h血糖为8.4~10.0 mmol/L,判定为有效;患者没有任何治疗效果甚至病情加重,判断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或者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s)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80 8.75±1.21 6.35±0.85 13.89±1.84 9.32±1.54 7.89±0.87 6.21±0.84对照组 80 8.68±1.18 7.13±1.29 13.82±1.79 11.24±1.62 8.01±0.92 6.97±0.93 t 0.514 5.845 0.087 6.257 0.847 3.27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s)
组别 n 干预前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实验组 80 57.89±18.54 67.51±22.26 68.59±19.57 69.12±22.51对照组 80 58.58±22.51 59.68±21.37 61.25±20.36 62.35±19.63 t 0.524 5.678 6.219 5.814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每组患者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比较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显效的有65例患者,有效的有14例患者,无效的有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显效的有42例患者,有效的有29例患者,无效的有9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8.7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以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为为主要症状,在中医学的角度属于“消渴”的范畴,主要病原为劳累过度、饮食不均、情绪异常等所致[11-12]。有中医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质差异源于脏腑阴阳气血偏颇,人的体质不同则所罹患的疾病也各不相同[13]。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局部护理只能取得局部的效果,而整体护理,则可以取得整体的效果[14]。随着中医学的不断进步,发现在护理中结合中医的一些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主要在于中医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精神状态[15-17]。本研究对实验组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在血糖控制方面,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每组患者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显效的有65例患者,有效的有14例患者,无效的有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显效的有42例患者,有效的有29例患者,无效的有9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8.7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当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众多,分布的地域也极其广泛,仅仅医院大型医院的治疗以及干预,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最接近患者的基层医疗机构,在预防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以社区干预为中心的糖尿病预防控制措施,既可以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有效降低糖尿病防治的成本,又可以改善和谐的社区医患关系。
终上所述,采用结合中医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1] 张志琴.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及健康指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42-43.
[2] 易秋晖.中医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6.
[3] 曾春鲁 .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 35(4):264-266.
[4] 陈薇薇,陈肖静,刘利.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控制的影响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855-1856.
[5] 曾霞,田维君.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药导报,2016,22(17):111-113.
[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 [J].2014,2(8):2-41.
[7] 易秋晖 .中医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5-17.
[8] 贾显静.开展优质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 (4) : 85-86.
[9] 李莉,李媛英.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8):74-76.
[10] 杨春玲,王曼玉,李佼阳.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3):1610-1611.
[11] 张华艳.中医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6):573-576.
[12] 陈梅.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 (10):78-79.
[13] 易秋晖.中医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5-17.
[14] 刘琴.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社区2 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6):641-643.
[15] 杨嘉慧,王琦.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6,13(2):411- 414.
[16] 常翠萍.疏肝行气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15,3(2):107-108.
[17] 曹健,王耀顷,唐甲哲.黄煌治疗高血脂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1): 28-29.
Study on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of diabetic patients
WU Cuixia LIU Jiaying MAI Wanting CHEN Ken LU Dengqiu YANG Yuxia LIANG Ping
Nansha District Yuwotou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1475,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improving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community.Methods16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6 in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try order, 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1 month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evaluated with a simpl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scale.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each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1 month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ere 65 patients of excellence, 14 patients were effective, and 1 patient were in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7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42 patients of excellence, 29 patients were effective, and 9 patients were ineffective,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8.75%.Conclusion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blood sugar level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The effect is obvious and can be popularized.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effect
R473.5
A
2095-0616(2017)23-73-04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2017-Z04-72)。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