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2017-12-20朱琳
朱琳
摘要:本文论述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基础性、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活化等一般原则,教师要精心设计契合语文学习规律和小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特點的作业,注重实践运用,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语言思维,以提高作业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着内容枯燥无趣、形式随意机械、评价教条单调等诸多问题。语文新课改要求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提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实践运用和人文内涵,创新作业设计思路,通过有效的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
一、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传统的课程,需要学生对文化和知识有一定的积累,语文作业的形式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然而,就语文课堂来说,其时间的限制无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这就需要通过作业的形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感知语文的意义,体会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就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来说,其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文化素养,应该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作业形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作业形式,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对作业进行优化,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减少学生的语文作业负担。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路径
(一)作业设计应注重形式,突出多样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接受能力得以增强。因此,教师在安排语文作业时应该更加突出其多样性,使学生获得乐趣的同时增加学习动力。语文作业的设计可以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进行,其作为语文的四大要素,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注重这四个因素的穿插。比如,笔者在进行《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的时候,便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非常特别的作业,我让同学们拿起画笔,结合文章的描写进行相应的绘画,并对所进行的绘画进行相应的阐述。这个作业对于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鲜,其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方面也得到了提升。最为重要的是此种作业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带给学生们极大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们对于作业的热爱。
(二)作业设计应“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对待语文的学习也有自身的特点,加上其接受能力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候就更加需要注重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层次性的作业设计。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依照相应的难度进行作业形式划分,将作业进行分类,从作业形式上开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任务划分,通过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笔者在进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的时候,将学生进行了相应层次的划分,对于学习成绩较为薄弱的学生,笔者要求其就本课文进行熟练阅读,通过阅读、练习的形式对其中的自此语句有所掌握;对于学习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笔者则要求其能够进行通篇阅读,对其中的中心思想予以深化认识;对于学习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来说,笔者则要求其能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创作。
(三)问题清单,在探索中自主预习
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常能够较顺利地认读字词、了解内容等。但由于知识水平、自觉程度、专注度等方面的客观差距,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引领学生由点到线、有线到面,构成一条简单的训练程序。笔者尝试为学生设计了一套“课文预习问题清单”,以模块化操作的方式,指明一篇课文学习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要素,让学生的预习行为变成一个深化认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以“五年级课文预习问题清单”为例,包括读、查、赏、问四个部分。“读”即通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练习将课文读通顺;用“﹏”画出印象深刻的好词好句,写一写感受。“查”即用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识记生字,注意偏旁结构;联系上下文和词典把握词语意思,试着造几个句子。“赏”即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找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有声有色地多读几遍,从中有什么新的发现。“问”即问一问课后练习做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需要了解哪些相关背景材料,有什么好的学习建议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清单中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自我设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进度、数量。学生在自由选择中逐步形成独立阅读、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习惯,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多元体验,竞展自我风采
语文新课程改革重在实践,笔者尝试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充满情趣的内容与形式,鼓励和激发学生通过多方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进行语言积累、欣赏与运用,让学生切身感受知识存在的价值,掌握知识的乐趣,开展探讨的收获。在培养动口能力方面,学生在说、唱、演等多种实践中学习语言,感受语言,增进表达和理解。在培养动手能力方面,笔者让学生用画画、手工制作等形式描绘再现文本情景,让学习过程变得兴趣盎然。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即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教师通过发现和挖掘课文中读写结合的切入点、生成点,通过语境还原或创设活化文字形象,深层次解读文本和强化语言素材的综合运用,激发想象和创新。
结语: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能力提高,复习效果更加显著的重要路径,教师需要对小学作业形式予以深化,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让作业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于作业产生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史根东,傅道春.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