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探究

2017-12-20刘潇熙

魅力中国 2017年46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初中生学习兴趣

刘潇熙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过于枯燥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主要从精设导语、巧用多媒体、多对学生进行鼓励等方面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学习兴趣

一、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实是一部百科全书,记录了所有的事物。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汉语本身具有的趣味性特点,再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真实事物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必不可少。特别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善于幻想,反对现实所见。而情景的创设会让他们产生无限遐想,在他们心中会有无数个为什么,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只有跟随老师去探索。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钻进老师设置的“圈套”。比如《背影》一文,许多老师喜欢用感情的抒发来下手,特别是亲情方面的东西,虽然合情合理,但学生很茫然,因为感情是很抽象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有通过心去感悟才能体会。这时如果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一点,或许效果会好得多。我试着把情景这样设置:“同学们知道朱自清吗?”大家回答:“知道。”因为学生以前学过朱自清的文章,所以对朱自清并不陌生。之后又问:“那你们谁知道他爸爸的脊背是怎样的吗?”学生哗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七嘴八舌。我接着说:“我们不仅要看他爸爸的脊背,还能知道他爸爸的影子。”结果,这节课效果极佳。所以,情景创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二、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我们从平时教学工作中可以发现,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即使他原先这个学科基础很差,他也会很愉快地去学;相反,如果他不喜欢一个老师,那么他会连他所教的科目也排斥了。从教学工作而言,教师有时候就是学科的形象,可以称为“学科代言人”,甚至在有些学生心目中教师和学科已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可利用学生这种社会交往的兴趣,加强自身的修养,以人格魅力来增强学科对学生的吸引。教学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还是师生双方情感、道德、理念等多方面的互动交流。因此,除了专业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内外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在音乐、书法、口才、表演、舞蹈、体育等某方面或多方面的才能,就更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为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增加强大的推动力。

三、赏识尊重,激发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盼望得到赏识和尊重,尤其是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变化的特殊时期,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赏识、尊重和信任。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实施赏识教育,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找准闪光点,给予鼓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学生的每个层面(包括书写、朗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努力发现其令人惊喜的闪光点,并及时真诚地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尊重学生,激发自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情绪变化,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采取因人而异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师生和谐的氛围,多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千方百计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及时表扬,激发兴趣。教师要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四、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积极性

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

五、鼓励合作,倡导对话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在合作中,要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间的有效对话,正如李镇西所说:“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

六、放眼未来,不求考试一时的得失

现代的社会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社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素质教育的目的也是教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但是,教学过程中如何作到这一点,确实令很多教育工作者头痛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归根结底也在于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由于高考定终身,分数即一切的观念,整个社会都只重视每次的考试结果,至于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很少有人问津,只要是分数高,就是你书教好、你就是好学生,因而,也就导致了补课再补课、考试再考试,也就有了“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流行话语,最后只能导致老师厌教、学生厌学,语文没人想学的尴尬的境地。因而,真要让语文走出这样的尴尬境地,还要树立语文学习是“放眼未来,不求考试一时的得失”的观念,因为语文教育的人学教育决定了學生在学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的时候,短期内成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譬如:深挖课文主体、充分利用教材培养三观和各种技能、热爱环境、关心社会、养成良好习惯,作好“读书札记、课前五分钟、日记、游记“的时候,很多内容是很实用但又不一定短期内的考试会考试的,因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考试成绩,也必然会招来各方面的非议。假如没有自己的长远计划,没有教育学生树立长远学习的观念,只是考虑考试一时的得失,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做法,最终使语文教育永远走不出沼泽地,深陷原先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刘玉华.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2]黄占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3(3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初中生学习兴趣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