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应用型课程改革探析

2017-12-20徐金銮

商业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

徐金銮

[摘 要] 应用型课程改革是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如何在应用型课程改革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通过以普通高等院校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改革进程中存在着课程改革目标与专业岗位能力目标相脱节、课程改革方法的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考核机制单一的问题,提出可以依托校企合作,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式,并完善课程考核机制,结合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及人才培养方案重组教学内容,从而进行有效的应用型课程改革。

[关键词] 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应用型课程改革;项目教学;商科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 G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2-0179-03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积极探索,各高校就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希望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以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背景为出发点,试图探究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应用型课程改革的途径。

一、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教育部不断提高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所谓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地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工作实践中,与学术型人才存在较大的不同,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好的责任感与人格,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等。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2016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80所,比2012年增加90所,其中普通高校2596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373.8万人,增长11.2%,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从2012年的680万人到2016年的765万人①。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的不仅仅是数据的历史新高,还有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结构性改革,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也更加突出。如何在新时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对接,需要高校在应用课程改革中加大努力,并对应用型课程改革做深入的研究。

二、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课程改革现状及分析

(一)各高校重视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完善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高校专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且具备专业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各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从人才培养方案到专业课程设置,从课程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比重的增加,从校内实训到多样化的实训基地平台的搭建等,但是总体趋势是在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方面开始做出改革和尝试,期望从实践教学方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因此,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各高校在应用型课程改革方面侧重研究课程的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以期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目前,大多数理工科类高校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是借助开设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在商科类院校中,开始注重“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任务为主线等,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

(二)课程改革目标与专业岗位能力目标相脱节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开展应用型课程改革,试图转變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达到理实合一,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在高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中,有学者曾经就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过讨论,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研究。但是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中,站在课程所在专业的高度上去研究的较少,更多是以课程本身为出发点,研究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达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实践教学及理论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时,对课程需要的岗位能力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商科类的课程,在推进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较少从社情出发,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岗位专业能力出发来明确应用型课程改革的目标,导致课程改革目标与专业岗位能力目标相脱节的情况。

(三)课程改革方法的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中,高校注重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常见的方式有项目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等,但在引进及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还处于相对混沌的状态,较少对这些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有拿来主义的倾向。例如项目教学的方法,最开始起源于美国的职业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是职业教育的“专利”,但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项目实施过程有针对性完成教学相关内容的特点,促使其在我国高等学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不断得到加强。然而在项目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简单的将项目教学等同于“工学结合”,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项目教学原来的优势等情况。因此,在引进或运用相关方式方法进行应用型课程改革时需要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提高课程改革的效果。

(四)应用型课程改革的考核机制单一

课程考核作为反映应用型课程改革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是应用型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效果及实施离不开课程考核方式的跟进,传统教学以期末考试为主,来检测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检测和评价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文献资料的查找,发现高校在应用型课程改革中开始注重实训内容的设计,但在课程考核方面还存在考核方式和课程改革不匹配的问题。在现有的应用型课程改革过程中,有的高校提出“将分数还给学习”的口号,通过实训项目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评定,但是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学生自己掌握实训成绩的过程中,学生占多大比重,教师占多大比重等,如何设置实训的指标和标准,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如何进行衔接等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endprint

三、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应用型课程改革路径

(一)依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是应用型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及组建上,可以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该课程将来可以从事的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等进行重组。以《组织与工作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涉及到许多工作分析技能的学习。因此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按照“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原则,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岗位需求,以工作分析岗位的实际操作程序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内容组织上,理论实践相结合,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根据工作分析的具体实施步骤和程序,将工作分析的方法和技术融合到实际操作中进行讲解和实践。教学过程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依托项目,组建工作分析小组,完成工作分析的教学过程模式。

(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改进教学方法

应用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将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来。运用这些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的特点及职业能力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市场营销学》课程,在案例教学方面,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准备典型的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案例,然后进行案例展示,让学生组成小组,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给出小组讨论结果,并在下一次课上发言。在方案设计教学方面,可以根据职能能力需求设计课程相关项目方案,通过方案设计,让学生真正地去学习如何操作课程中的一些方法。在商科类专业课程中常见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组成实践小组,明确各自分工,积极查找相关资料,认真思考,讨论并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相关访谈题纲、调查问卷等,使学生避免了只是接触到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依托校企合作,寻找项目实例

项目教学作为应用型课程改革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将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项目中获取实际工作技能及经验。在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应用型课程改革中,通过项目教学体现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因此,项目的选择与组织是项目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目标等结合起来,从企业一线引进合适的项目,将其嵌入到应用型课程改革中。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项目内容的适用性、代表性、综合性,避免项目的生搬硬套,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中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员走进课堂,参与项目教学设计、考核等。

(四)突出能力中心,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预期效果,课程考核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课程考核的方式及各考核内容的比重及标准,将会引导教学及培养的方向。在基于岗位专业能力需求的应用型课程考核中,应该突出能力中心,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与实践。例如在考核上可以采取“平时出勤与课堂讨论占一定比例分值,作业及实训成绩占一定比例分值,期末考核占一定比例分值”的考核形式。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不是单纯的依靠他的最终考核成绩。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项目的完成,教师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多个方面的,不仅要看学生最终的项目实践报告,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合作力、协调力、组织力等,通过多标准的组合给出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杨春杰,李楠.我国应用型院校项目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17(2):93-95.

[2]张芳明,李燕.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3):227-228.

[3]朱勇,杨蕾.本科层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创新设计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0-91.

[4]林江湧,魏农建,段明明.项目教学:应用型教學模式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32-35.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浅谈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改革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