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音乐教育的“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路径

2017-12-20赵芳

魅力中国 2017年46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高职教育音乐教学

赵芳

摘要:在我国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课程的新形式下,音乐教育改革工作被各学校与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其中,“合唱与指挥”课程因其要求较高,相关经验较少,成为改革路上的难点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开展存在诸多不足,相关的软件、硬件设施也没有依据相关规范开展完善,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较低,教师的教育目标难以完成。为更好向社会输出更多综合型人才,发展好我国的合唱与指挥事业,笔者将通过此文,依据多年的高职教育经验,对我国目前合唱与指挥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得不足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帮助各学校与教育工作者更好开展课程。

关键词:高职教育;音乐教学;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音乐教育为代表的各类非文化课程,在各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而高职音乐教育中,合唱与指挥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课程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唱水平,还能更好团结学生间的核心凝聚力。但由于开展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时间较短,各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目前各高职院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当将课程的创新改革工作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开展的不足

(一)师生对合唱教学的认知不足

尽管我国高职院校的合唱与指挥课程已开展了较长的时间,但据统计我国高职学生对其课程的开展认知严重不足,认为合唱教学的开展对自己的音乐学习没有太大帮助。部分学生认为合唱是艺术家的行为,自己的水平没有达到其高度,因此也忽略了其平日的相关学习工作。部分教育工作者也对合唱与指挥工作存在一定的认识缺失,认为普通的合唱教学过于简单,教学工作中需要投入减少的时间进行教学。同时,部分教师认为难度较大的合唱教学也不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学,因此其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此外,由于师生双方都没有认识到合唱与指挥教学的教育价值,缺乏了一定的互通交流,教师的指挥能力与学生的合唱能力无法高度结合,进一步导致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指挥课程的教育成效较低,效果也不佳。

(二)教学措施实施不利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对非文化类课程的开展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其相关的软件、硬件设施却没有及时跟进到位。具体而论,在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教材的使用上,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使用上世纪我国初步定制的专项教材。尽管此类教材的通用性较强,绝大多数学生都较易接受并学习,但其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与专业性。因此,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不大,部分拥有一定合唱基礎的学生,在使用教材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做到深化教育,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也没有对教材进行有实际性的修改工作,导致学生对合唱与指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下降。同时,在相关的硬件设施上,高职院校也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部分学校没有建有专项的合唱教学教室,其课程的开展仅仅选择在普通的教学教室内,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降低。合唱教学中相关的话筒、指挥棒等器乐设施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即使学生想要进行规范的训练也缺乏一定的支持。由于缺乏练习与展示的舞台,自然难以较好开展课程,教学成效也不尽人意。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认为指挥、合唱二者之间有较大的区别,应当分开进行教学工作,导致学生无法较好地将二者结合教育。部分学生较为重视合唱环节,部分学生侧重指挥学习,故而导致学生间的凝聚力不够,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

(四)教学方式局限性较大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合唱指挥教学工作开展的经验相对较为缺乏,因此其教学方式会借鉴于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师为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然而,合唱与指挥是一项对学生主体高度要求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不利。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五线谱,记下指挥动作,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因此学生往往会对课程的开展存在抵触心理,其教学内容也较为枯燥,所以高职院校的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较好实现。

二、高职音乐教育合唱与指挥教育创新改革措施

(一)对课程重新定义,拥有明确认识

合唱与指挥课程,顾名思义其合唱与指挥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因此,不仅仅是学生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课程拥有一个明确的全新认识,了解到二者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故而在具体课程内容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抓某一项教学任务,应当充分将两者有机结合,加强两种不同学习内容的学生之间交流,为更好团结合唱团队的凝聚力而努力。同时,应当及时纠正学生对合唱与指挥课程的学习态度,让其意识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开拓视野,更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论,学生可以通过指挥训练明白领导团结的作用,并明确指挥在整个工作中的引领力量。

(二)保障教材的可用性,做到与时俱进

教材是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根本依据,因此如果不对课程使用的教材加以严格的规范,学生将无从依据开始具体学习。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对于文化类的课程国家有一致的教材内容安排,但在如音乐教育等非文化课程内容编排上,我国的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均由较大的区别。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目前的音乐形势与学生的兴趣所在,从具体与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编排课程教材,同时在教材的选用上应从“应用性、综合性、时代性”出发。

首先,教材的应用性是指学生对教材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理论知识的教育过后,能够在平日的练习与演唱中使用其学习到的知识。这就要求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合唱曲目的选择上,不仅要充分考量其学习难度循序渐进,还应该掌握基本的合唱艺术发展脉络。同时教师也应多加设置实践学习环节,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操作,以检验学习成果。其次,教材的综合性是指,教师在进行编排教材内容时,不仅需要添加教学内容的曲目,还应该选取国内外的优秀经典曲目,以供学生进行欣赏学习。只有通过对已有经典曲目的学习了解,才能更好吸收其宝贵经验,帮助学生总结自身演唱和指挥过程中的不足,更好进行教育工作。最后,为更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应该注重其曲目的时代性。可适度选用部分流行且较为优秀的曲目,通过目前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科技力量,以多媒体设备辅助进行教学工作,让学生用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接受教育。

(三)完善课程机制,加强教师水平

尽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已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在课程机制上仍然需要有所进步。首先应当课程设立上,应保障合唱课程与指挥课程同步进行,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提高凝聚力的同时使课程设置得更为合理。其次,学校应当对课程的硬件设施建设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建设专项合唱教室,让学生不仅能有学习的场所,更能在课余时间有场所进行自主练习。最后,应当加强对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除了开展定期的培训以外,还应该鼓励其参与讲座、音乐会等内容,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常开起.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4):82-85.

[2] 李法桢.研讨与培训:脚踏实地而富有成效的学术峰会——第四届全国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J].中国音乐教育,2012(2):40-42.

[3] 陈春丽.我国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16(18):204-205.

[4] 刘海滢,臧学娜.浅谈视唱练耳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教学——浅谈高职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3,5(6):79-8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高职教育音乐教学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