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不都X了吗”中的主观性分析
2017-12-20钱小慧
摘 要:基于CCL语料库和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对“不都X了吗”构式进行主观性分析。构式以否定的形式,强调说话者表达的肯定语义;再通过反问的语气,体现构式中的主观性。构式不仅能表示说话人的认识,还能表达说话人的情感。语料库统计结果显示,构式中体现的说话人情感具有递推性,构式还能表达量级性特点,但只用于少数情况。
关键词:都 语气助词 构式 主观性
一、引言
“不都X了吗”常用于现代汉语口语对话中,如:“不都定好了吗”“不都解决了吗”“不都来了吗”。虽然这些例句中都存在一个“不”字,但是并没有表达否定的含义。与此相反,以反问的形式增强说话人的语气,传递肯定的内涵。
Goldberg(1995:4)认为,“构式”应该为“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匹配体
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语言学学者研究构式义,如:陆俭明(2016)、王初明(2015)、王寅(2013)、Goldberg(2003)等。但对此构式所关注的学者并不多,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尚未发现系统性文章。虽然有少数学者研究过与其相似的结构,如:“都+NP+了”和“都XP了,还VP呢”,可侧重点却和本文大相径庭。然而,关于“都”和“了”却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徐以中和杨亦鸣(2005)详细介绍了副词“都”的三种用法,发现副词“都”既有主观义又有客观义。何文彬(2003)论证了语气助词“了”表意上和功能上的主观性。这些学者的研究都为本文作了一定的铺垫,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讨论“不都X了吗”构式中的主观性。
二、主观性
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说话人在话语当中的“自我表现”。换句话说,就是说话人通过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Lyons,1977:739;沈家煊,2001)
沈家煊(2009:3)认为,“语言当中的韵律变化、语气词、词缀、代词、副词、时体标记、情态动词、词序、重复等手段都可以用来表达主观性,而且涉及语音、构词、语法、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构式“不都X了吗”中的副词“不、都”,语气词“了、吗”都是表达此构式主观性的语言手段,且都表明了说话者自身态度和情感倾向。现举例说明如下(本文所有例句均来自CCL现代汉语语料库)。
(1)莱特兄弟飞机升天,富兰克林发现电力,乃至近代的品种改良、山河改道、登陆月球等,都是人类的梦想,现在不都一一梦想成真了吗?(星云大师、刘长乐《包容的智慧:传媒大亨与佛教宗师的对话》)
(2)“我想问问查帐事儿。”善良的春香还像往常一样招呼着。“石柱,是你呀,有事吗?”“职工会上不都公布了吗。”“直说吧,还有什么事瞒着我,你今天给我个实话!”包石柱咄咄逼人。(1994年《人民日报》)
从例(1)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说话者(星云大师)对他们所谈论梦想的看法:既然人类以前的梦想都可以实现,就说明只要人们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梦想,总会成功的。例(2)则包含了说话人对对方不满的情绪,由刚开始很客气地打招呼,转变为后面语气较为强硬,以反问的方式来说明“案情和公布的一样,自己不能透露太多”这一事实。
三、“不都X了吗”中的主观性分析
在构式“不都X了吗”当中,“X”中心词为动词,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束。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当“不”用在其他词前面时,表示否定或与……相反。“都”单独使用时为副词,在范围上表示全部;在时间上表示已经;在语气上表示甚至。“不”“都”连用时,表示部分否定,并非全部。“了”为时态助词,表示完成态;“吗”为语气助词,表示疑问。“了”“吗”连用时,表示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示肯定义。因此,当“不都”和“了吗”连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构式时,就蕴涵了说话人借助疑问的形式表达自己肯定的推测,而且这时的表达范围是全部,并不是部分。如“这些工钱我不都省下了吗”,在该例句中,虽然没有上下文语境,我们也能够推理出该句表示“所有的工钱都已经节省下来了”,表示肯定义。
“不都X了吗”这个构式和“都X了”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都是表示肯定。但后者只是在客观地陈述事实,而前者却带有说话人自己的主观色彩。如:
(3)a.我的所有家当不都在上次交公了吗?
b.我的所有家当都在上次交工了。
例(3)b只能说明“家当都在上次交工了”这一事实,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了;而例(3)a不仅能表达“家当都上交了”这个客观事实,还能传达说话人对对方的不满和埋怨之义。
根据Edward Finegan(1995)对主观性的介绍,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构式“不都X了吗”中的主观性:
1.说话人的认识(epistemic modality):指说话人对客观事件的立场、态度、看法;
2.说话人的情感(affect):指话语当中夹杂着说话者个人的情感,如:惊讶、不满、责备等。
以“不都X了吗”為关键词,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进行搜索。虽然对“X”的字数没有限制要求,但该构式整体只能出现在同一个小句中,根据以上条件,查询结果显示不重复语料达67个。通过分析句子的上下文,总结如下(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构式用于说话人的情感稍多于说话人的认识,但也只多7%,说明两者的使用频率不相上下。在表达说话人的情感中,“惊讶”义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27%;“责备”义最低,只占12%;“不满”义居中,占18%。这也说明了说话人通过该构式表达的情感越强烈,使用频率越低,即构式最常用于“惊讶”义。而个人色彩最浓烈的“责备”义用得最少。
(一)构式表达说话人的认识
在会话当中,说话人常常借助语言手段来表达自己对某种客观事物的立场(反对或赞同)、态度(或褒或贬)和看法。如:
(4)马永顺把春生叫到跟前,对他说:“你是厨师,有手艺,我看你和小孙到街上租个门市房,开个小饭店怎么样?反正我也退休了,还能帮你们一把。这样你和小孙不都就业了吗。”(2000年《人民日报》)
(5)记得小的时候,邻居一位大哥问我:“树上有10只鸟,用枪打死1只,还有几只?当时,我不假思索,直头直脑地信口答道:9只!那大哥诡秘地一笑,告诉我:应该是零只!因为枪声一响,树上的鸟儿不都吓跑了吗?(1995年《人民日报》)
例(4)中的构式“这样你和小孙不都就业了吗”表达了说话人对对方开小饭店的可行性表示赞同,明确了说话人对开饭店这一事件的肯定态度。例(5)中对于说话人问主人公的问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当开枪打死一只鸟时,在现实生活中,鸟是很容易受到惊吓而飞走的,所以,说话人其实是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二)构式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构式的情感表现在构式主观性中占据重要角色,在本文中它是指构式表达说话人的惊讶、不满和责备情感。这主要通过构式的整体义来实现,本构式中的否定副词“不”和反问语气词“了吗”强化了该构式所具有的个人主观色彩。如:
(6)小林勇说:日本有时一家人一起洗澡呢。我又惊讶万端,说:那不都看见了吗?(1997年《作家文摘》)
(7)“这老婆比丈夫难对付多了。一看就老奸巨滑的。”“心理攻势没用。”“男的不都招了吗?”“招也不行啊!他万一翻供呢?得找到他那钱的下落。那是证据。”(宗璞《蜗居》)
例(6)中的构式“那不都看见了吗”将说话者对日本人有一起洗澡习惯的惊讶之情表露无遗。从例(7)中的构式“男的不都招了吗”可以感受到说话人对对方老婆狡猾的惊讶之情:即使对方老公已经如实招供了,对方还是能够自圆其说隐藏实情。
(8)白鐵军:干什么又是我的坑主?不都来新兵了吗?(兰晓龙《士兵突击》)
(9)清净剂价外加价非强制形同强制,车主陈先生质疑:“这不是变相涨价吗?还有较真的车主问记者:这6分钱哪来的,现在不都已经是高标准清洁汽油了吗?(网络语料)
例(8)中的构式“不都来新兵了吗”将说话人(白铁军)又轮到自己而不是派新兵去当报靶兵的不满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构式“不都已经是高标准清洁汽油了吗”表达了例(9)中说话人对还得被迫多付清洁剂的钱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埋怨。
(10)“医生不都说了吗?还是有人能活五年以上的。再说了,哪怕活不到五年,四年?三年半?现在技术日新月异,以前癌症谁治?就躺着等死。现在癌症已经不那么可怕了,多少都能治点儿”(六六《双面胶》)
(11)要是相信政策,嘛事不都过来了吗?一批我就相信政策了,活着有劲了。争取表现突出点,早点出来也好报答报答。(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例(9)中,就算只有一丝丝的希望,说话人也会抓住机会尽量让父亲多活几年,而不是像对方所说的一样放弃治疗。例(10)中,说话人通过构式“医生不都说了吗”将蕴涵的责备之义凸显了。例(11)通过构式“嘛事不都过来了吗”表达了自己当初不相信政策的懊悔之义,因为如果早些相信政策,说话人或许早就被释放了。
(三)构式中的主观量
分析构式语料时,我们发现,在构式表达说话人惊讶情感的27%中,虽然该构式依然是表达惊讶义,但有两例构式中的“X”属于数量词,因此对其展开具体分析。
李宇明在著作《汉语量范畴研究》(2000:118)中将表示主观量的手段划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就是数量词语,包括带有修饰成分的数量词语,简称“数量标”,如构式中的“都”。张谊生(2006:133)从表达功用层面出发,归纳出“不”属于现代汉语中的主观量标记词。在该构式中,“不”受到副词“都”和语气助词“了”的影响,主要表达主观大量义。说话人在使用“不都X了吗”构式时,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主观上对量进行判断。但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思维能力和个人价值观是不同的,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构式义的量级性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对量进行评价时,主观性很强。如:
(12)他不像对光荣说,好像在跟自个儿叨唠着,“撂下她叫怎么着?不都快七十了吗?这岁数续弦的不都是那知识界文艺界跟老干部?”(魏润身《挠攘》)
(13)甲:不对,去年你十七,今年你不都十五了吗?哎呀,我也乱了!今年你十八了。十八了,你属什么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例(12)中的对话发生在2009年,当时法律规定的男子正常退休年龄是60岁,因此构式“不都快七十了”表达的是大量义,说明年龄比较大了。虽然15岁还未成年,但从例(13)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十五”岁在说话人的眼中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蕴含了说话人的主观大量义。
四、结语
借助语料库的分析方法,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构式中的主观性进行分析,即说话人的认识和说话人的情感。我们发现,构式中表达的说话人情感具有递推性:从惊讶到不满再到责备,情感越来越浓烈。在分析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构式表达主观个人情感时还具有主观量级性特点,但用得较少。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考察,希望能对构式“不都X了吗”的理解做一些有益的补充。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于善志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Finegan E.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an introduction[J].Linguistic perspective,1995:1-15.
[2]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3]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3,(5): 219-224.
[4]何文彬.论语气助词“了”的主观性[J].语言研究,2013,(1):10-18.
[5]何文彬.话语标记“X 了”与主观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7-41.
[6]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1).
[7]陆俭明.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J].当代修辞学,2016,(1):1-9.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4):268-275.
[10]沈家煊.汉语的主观性和汉语语法教学[J].汉语学习,2009,(1).
[11]王初明.构式和构式语境与第二语言学习[J].现代外语,2015,(3):357-365.
[12]王寅.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的互动及其转喻机制——以英语语法体和动词体为例的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3,(5):657-668.
[13]徐以中,杨亦鸣.副词“都”的主观性、客观性及语用歧义[J].语言研究,2005,(3):24-29.
[14]张谊生.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J].中国语文,2006,(2):127-134.
(钱小慧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