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及其特色解析

2017-12-20赵彦昌

兰台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丝绸苏州市商会

赵彦昌 乐 苑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沈阳 110136)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及其特色解析

赵彦昌 乐 苑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沈阳 110136)

本文首先对苏州历史档案编纂沿革进行全面梳理,并分为石刻档案汇编与纸质档案汇编两大类进行解说,最后解析苏州历史档案汇编所体现出的四大特色,以期对地方历史档案的编纂工作有所参考和借鉴。

苏州历史档案 商会档案 丝绸档案 编纂沿革

G279.27

A

2017-09-26

历史档案自身所具有的凭据作用,需要通过编纂这一工序,集腋成裘,以档案汇编的形式帮助人们了解和研究过去,达到以古为镜、鉴往知来的效果。苏州档案馆1980年底开始档案编研工作[1]6-7。近些年来,在苏州市档案局(馆)、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等机构和组织并相关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工作平稳发展,硕果累累。本文基于苏州历史档案汇编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为后来相关历史档案的编纂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苏州历史档案编纂的历史沿革

现存苏州历史档案,主要保藏于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市博物馆以及苏州市碑刻博物馆中,少部分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之中,另有少数苏州历史档案收藏于个人手中,属于民间收藏范畴,总体分布情况较为集中。苏州历史档案汇编,按照档案的载体差异,大致可分为石刻档案编纂和纸质历史档案编纂两类;根据内容差异,还可进一步划为纯历史档案类汇编与泛历史档案类汇编。纯历史档案类汇编所载内容仅历史档案本身;泛历史档案类汇编则含说明性、解释性的文字、插画、配图等非档案自身原有内容。纯历史档案类汇编以《苏州商会档案(第1-6辑)》《谢家福日记(外一种)》《过云楼家书(点校本)》等最具有代表性和特色,专业性和学术性较强,编纂质量非常高,研究价值突出。泛历史档案类汇编则以其图文并茂的形式,为社会大众所认可,可读性较强。

1.苏州石刻档案编纂沿革。苏州人文底蕴丰厚,传世石刻档案甚多。“石刻档案具有存史记事、补史不足、证史之误等价值。”[2]80-87石刻档案汇编均归纯档案类(详见表1)。另检得《中国名园:留园法帖精选》,由于无实物查阅,仅据网页所示随书附赠碑刻拓片法帖无法确定内容均为碑刻档案,是否应归表中仍待验证。而张英霖主编、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版《苏州古城地图》所收南宋绍定二年(1229)刻石《平江图》为石刻地图,属石刻档案类别,但该书又收录若干非石刻档案地图,所以并未列于表中。

表1 纯档案类苏州石刻档案汇编

2.苏州纸质历史档案编纂沿革。苏州纸质历史档案汇编可分为纯历史档案类(详见表2)和泛历史档案类两种。档案原文汇编始终是档案编纂最基本形态[3]32-35。三十余年来,据我们详细统计,国内出版了19种历史档案汇编,详见表2。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中华书局1982年版《辛亥革命史丛刊》(第四辑)所收苏州市档案馆编《苏州市民公社档案选辑》由于并未独立出版,未见于表中;苏州市档案馆编、古吴轩出版社2008年版《苏州市珍贵档案文献名录》记述苏州大市范围内的珍贵历史档案及其保管单位,严格来说,不属于档案汇编,表中也未收录。

泛档案类苏州纸质历史档案汇编则数量较多,编纂者亦较为分散,但受众性较强,发行量大,图书馆、网络书店均易为检寻,对于在社会宣传档案、培育档案意识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类汇编主要有:《老苏州:百年旧影》(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老苏州:水巷寻梦》(陆文夫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苏州市档案馆)馆藏名人少年时代作品选》(翟晓声主编,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版)、《百年商会——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图片集)》(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苏州市档案馆编,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版);老苏州图志系列的《苏州往事图录》(徐刚毅编著,广陵书社2008年版)、《苏州旧街巷图录》(徐刚毅编著,广陵书社2008年版)和《苏州百姓图录》(徐刚毅编著,广陵书社2009年版);《璀璨的一页——苏州市民族工业获国家金银质奖产品档案史料选编》(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编,古吴轩出版社2009年版)、《拂去岁月的封尘——苏州市民族工商业旧迹(上)》(卜鉴民主编,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新闻档案(报纸记录的新苏州历程)》(刘文洪主编,古吴轩出版社2009年版)、《让时光停留片刻·苏州人文档案》(肖芃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苏州市区民族工商业特色档案选编》(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编,文汇出版社2011年版)、《媒体话苏州——新闻报道中的苏州档案》(肖芃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辛亥革命时期苏州商会研究》(马敏、朱英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馆藏苏州名人相册》(苏州市档案馆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版)、《馆藏旧时商标选》(苏州市档案局(馆)编著,古吴轩出版社2012年版)、《拂去岁月的封尘——苏州市民族工商业旧迹(下)》(卜鉴民主编,文汇出版社2013年版)、《档案里的老苏州》(肖芃主编、苏州市档案局编,古吴轩出版社2014年版)、《火殇·苏州民办消防事业研究1913-1954年》(彭志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日军入侵苏州图证(老苏州图志系列)》(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岳钦韬编著,广陵书社2015年版)、《苏州市工商档案史料丛编:丝绸艺术赏析》(刘立人、卜鉴民、刘婧、甘戈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入园票藏:苏州园林门票图录》(苏州园林档案馆编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以及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间出版《花间晚照:丝绸图案设计的实践与思考》(范存良著)、《档案中的丝绸文化》(卜鉴民著)、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组织编写的苏州民族工商业百年名企系列丛书《百年苏纶》(阿坤著)和《百年鸿生》(孙俊毅著)。

表2 纯档案类苏州纸质档案汇编

二、苏州历史档案汇编特色解析

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充分运用档案文献编纂学及相关学科的成熟理论和方法,在强大且专业的编纂队伍支持下,不断开发苏州特色历史档案资源,致使档案汇编编纂特色极为突出,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

1.编纂商会档案极具特色。苏州商会档案,以《苏州商会档案丛编》全六辑为代表,以其编纂系统、规模宏大,尤为引人注目。

2002年,苏州商会档案晚清部分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5年,苏州商会档案民国部分入选首批《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在苏州商会档案基础上编纂的《苏州商会档案丛编》分六辑出版,耗时20载,工程浩大,收录档案文献数量惊人。《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一辑)是苏州商会档案编纂开始的标志。作为清末八大商会之一,苏州商会档案保存完整,弥足珍贵[4]2。“苏州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始着手编纂商会档案的地区之一。”[5]478-504《苏州商会档案丛编》详尽地收录和阐释了苏州商会档案,将苏州商会保存相当完整的档案以体系化形式呈现给利用者,全面介绍了“苏州商会振兴实业、调解经济纠纷、社会公益、商学活动、维护利权、裁厘认捐和反对统捐、金融风潮、苏省地方自治以及苏州光复等诸多内容”[6]294-307,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众多领域。历史档案汇编一经问世,立即引起海内外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广经利用,并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另外,该汇编选题之恰当也值得一提。“选择和确定汇编题目,应该以题目的材料基础和社会需要的统一为前提,二者缺一不可,同时也要考虑编辑出版能力等有关因素。”[7]116“20世纪80年代开始,商会史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8]478-503基于丰厚馆藏与潜在的海量社会需求,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的章开沅先生等人的大力支持,苏州市档案局(馆)确定了《苏州商会档案丛编》一题。就题目本身而言,《苏州商会档案丛编》题名简洁明了,既突出苏州市档案局(馆)馆藏的内容特色,又兼具实用性与新颖性。《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1—6辑)》的出版发行,对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商会史和资产阶级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对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吴文化研究也意义重大”[9]138。

《苏州商团档案汇编》是《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一辑)后续的姊妹篇。“商团是商会为主组建的民间地方准武装组织,属于商会下属的组织之一。”[10]38-45苏州市档案馆对当地商会与商团资料的收藏令中外学者啧啧称羡,其数量之大与内容之丰堪称研究中国近代商会与商人的一座宝库。该成果收录档案主要包括“苏州商团在各时期的成立、改组文件,职员名单,会议纪要,组织章程及与吴县政府、苏州军警团联组稽查处、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等组织的往来文书,还包括商团所设临时自卫队、城厢区保卫委员会、商团义勇队、商团临时游巡队的相关史料”[11]1。苏州商团档案作为商会档案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编纂研究对于清末民国历史研究意义深远,尤其是相关的经济史、商会史等内容。

2.编纂丝绸档案彰显馆藏特色。“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共29592卷。其中,既有苏州特有的传统丝织工艺代表性产品,如宋锦、漳缎、吴罗的相关生产资料,又有近现代丝绸业顶尖工艺的代表性产品,如塔夫绸的技术和贸易资料。2015年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6年5月,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在入选前后,国内各大报纸、期刊、网站等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图文并茂的宣传,对于社会公众认识档案、了解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提供了素材和途径,为进一步宣传档案工作、发展苏州档案事业创造了诸多契机,更为‘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2017年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做好了准备。2015年3月24—26日在苏州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工作坊’。2016年11月23日又在苏州召开‘世界记忆项目与档案事业发展’主题研讨会。”[12]4-7

丝绸档案编纂很好地体现了苏州历史档案编纂选材全面准确的特色。以《苏州丝绸档案汇编(上、下)》为例。“有关苏州丝绸的档案分别保存在吴县县商会、清末的苏州商务总会、民国时期的苏州总商会以及一些生产销售丝绸的公所(如云锦公所、霞章公所)等机构的全宗中,在分工查找时,便采取每人负责一个机构全宗的办法,按照选材大纲,把有关苏州丝绸的原料生产、缫丝、织绸、销售、管理、运输、外贸、工人斗争等方面的问题,在各全宗中普查一遍。”[13]87苏州丝绸档案汇编选材根据档案原始分布状态,竭力查找,汇集雄厚档案文献素材资源,为编纂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另外,选材并不局限于档案馆自身馆藏。2013年间,原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所长孔大德先生,原苏州织锦厂老企业家汪振华、王建明、罗修铭、王苏明等,原苏州丝织试样厂老企业家蒋碧玉等众多社会人士都捐赠了大量文书档案、实物样本、丝绸史志等重要档案[14]47。在苏州历史档案编纂过程中,丝绸档案开发广受关注,多样化档案来源为苏州丝绸档案开发、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工作添砖加瓦,推动着苏州历史文化永续传承。现有《苏州市工商档案史料丛编:丝绸艺术赏析》《花间晚照:丝绸图案设计的实践与思考》《档案中的丝绸文化》等众多编研成果,均从丝绸档案角度,通过开发丝绸历史档案,有力挖掘丝绸文化,助力苏州文化传承。

3.开发历史名人档案颇见成效。从《(苏州市档案馆)馆藏名人少年时代作品选》《苏州市档案馆馆藏名人手迹选》《馆藏苏州名人相册》到《谢家福日记(外一种)》《谢家福书信集》和《过云楼日记(点校本)》《过云楼家书(点校本)》,苏州历史名人档案编纂和开发成效显著。

《谢家福日记(外一种)》和《谢家福家书》以苏州知名士绅谢家福的档案为基础展开编纂。其人对苏州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近代赈灾史之‘丁戊奇荒’、近代洋务之电报局事务以及近代苏州教育事业之筹划创办。”[15]8谢家福个人经历与苏州当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其个人历史档案也从侧面反映了苏州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对于苏州经济、教育、慈善等方面历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借鉴价值。

《过云楼日记(点校本)》和《过云楼家书(点校本)》是过云楼主人顾文彬的名人档案汇编。由于过云楼“江南第一藏书楼”的特殊历史地位,围绕过云楼展开的学术研究也必然具有一定文化价值。而就过云楼主人的家书、日记档案进行的历史档案编纂,对过云楼历史真相及相关社会、文化等方面研究同样意义非凡。

4.编纂队伍专业强大。苏州历史档案编纂初创阶段,已有专业组织和人员参与其中。例如,成书于1991年的《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一辑)便是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主持下展开编纂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在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研究领域均久负盛誉。章开沅先生及其团队的参与,使苏州历史档案编纂队伍的专业性无可非议。再如成书于1995年的《苏州丝绸档案汇编》(上、下)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师生和苏州市档案局合作下编纂而成。编纂团队中的曹喜琛、刘耿生教授都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档案文献编纂学领域的著名人物,在档案文献编纂方面的专业性和学术性毋庸置疑,同时参与编纂的叶万忠等人也均为档案编纂专家,档案编纂经验丰富、档案编纂实力强大。

目前,苏州历史档案编纂队伍延续固有专业性,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编纂队伍。编纂队伍整体已日趋多元化,形成苏州及其他地方档案馆、博物馆、高校、研究会、企业以及个人等多方参与共同繁荣发展历史档案编纂事业的状态。编纂队伍涉及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市过云楼文化研究会、苏州创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诸多机构、组织和马敏、祖苏、卜鉴民等专家学者。高水平编纂人员和多元化编纂队伍结构相互作用,促进了编纂队伍的愈加强大和专业。

[1]史文.苏州市档案馆档案史料编研工作概述[J].档案工作,1984(4):6-7.

[2]赵彦昌,朱效荣.当代石刻档案编纂的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6(5):80-87.

[3]潘玉民.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编纂学理论[J].档案学通讯,2005(6):32-35.

[4]马敏,祖苏.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二辑[G].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5]马敏,付海晏.近 20 年来的中国商会史研究(1990—2009)[J].近代史研究,2010(2):478-504.

[6]马敏,朱英.《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一辑简介[J].近代史研究,1984(4):294-307.

[7]潘玉民.档案编纂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116.

[8]马敏,付海晏.近 20 年来的中国商会史研究(1990-2009)[J].近代史研究,2010(2):478-503.

[9]佚名.《苏州商会档案丛编》第一辑出版[J].历史档案,1992(2):138.

[10]朱英.从《苏州商团档案汇编》看近代苏州商团[J].史学月刊,2006(12):38-45.

[11]章开沅,等.苏州商团档案汇编(上)[G].成都:巴蜀书社,2008:1.

[12]赵彦昌.世界记忆工程与中国地方档案事业发展[J].档案与建设,2017(1):4-7.

[13]刘耿生,梁继红.档案文献编纂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7.

[14]商大民.为筹建中国丝绸档案馆出一份力·老企业家向苏州市档案中心捐赠丝绸档案资料[J].江苏丝绸,2013(6):47.

[15]苏州博物馆.谢家福日记(外一种)[G].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8.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zhou Historical Archives’Compilations

Zhao Yanchang,Le Yuan
(History School of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136,China)

The article refers to the comprehensive compiling history of historical archives in Suzhou at first.Archival compilations are commented from two aspects,lithoglyphic and papery.Finally,four characteristics about archival compilations of historical archives in Suzhou are provided.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may be useful to the local compiling work of historical archives.

historical archives in Suzhou,archives of Chambers of Commerce,silk archives,compiling history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24.05

★本文为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存中国古代历史档案编纂研究”(项目编号15BTQ07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赵彦昌为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档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档案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乐苑为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猜你喜欢

丝绸苏州市商会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中国西班牙商会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茂名市民营企业商会致力于塑造民企商会品牌 推动民营企业崛起
丝绸情调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