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12-19马秀花
马秀花
【摘要】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师生之间长效的坚持。授课环节,教师应当巧抓机会,巧妙引导,借助多种授课方式,辅之以恰当的练习及引导,用慧眼發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37-01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在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中来学习。学生应该勇于挑战权威,超越前人。唯有如此,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教学中要善于探索和总结,灵活实施教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发展语文教学,训练思考能力,首要必须要紧抓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拥有语言这个能力。但我们知道,语言能力的高低与思考模式有直接关系,如同形式和内涵一样紧密衔接,相互依存。语言文字是思考内容的凭借、展现和载体,思维则直接决定思想如何产生,他们之间的这种依赖,决定了两者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若想让语言文字能力提高,需要同时注意提高学生思考方式方法,而要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又要着重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
思考能力和语言能力一样是关键,缺一不可。与其它课程相比,语文课程教学更重视对学生的思考方式方法进行培养。这是由于语文是需要很强思维能力的课程,其本身具有特别的思想教育功效。教师传授以语言文字进行思想展示是这门课程的特别之处。我们创建语文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语言,表达和展示思想的内容,这是所有人基础、重要的思想展示和表达的方法。只有很好的学会语言这个技能,掌握以语言作为工具进行思考,并以其来表达和展示思想内容的本事,才可以更好的掌握其它课程和学科,所以我们称语文课程是基石,培育学生掌握语言能力,以其进行思考,强化学生运用语言思考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特有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能力呈现一种科学性,能够打破传统见闻及一些结论的束缚,将传统知识范畴的束缚及思维定势的桎梏,即使很多人皆认为一些结论较为完美,但施教者也可以着眼于新层面进行探究,查缺补漏,积极进行创新。在应试教育模式的笼罩下,施教者于传统课堂教学当中,更为注重师道的无上性,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一种被动记载的位置,学生不敢积极进行探究尝试,由此,其发散性思维就无法被调动起来。不断提升受教者的思维能力水平,施教者应当首先将自身和受教者之间的关系打造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彰显一种和谐性。施教者应当将鼓励给予学生,令其带着信心参加到学科创新之中,这一环节施教者应当对受教者的好奇心予以尊重,将其视为课堂互动的合作者,令整个课堂笼罩在一种积极思索、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之中。
由此,和谐师生氛围的营造,令受教者在没有压力及顾虑的授课情境之下,带着一种快乐的情绪自主的投入到语文情境中,大胆地自我讲解阐述,由此,很多具有创新特征的观点就会源源不断的显现。将更多激励手段施于师生互动之中,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意见交流,将学生敢于质疑于师,质疑课本的精神培养起来。此外,授课环节,施教者应当注重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令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探寻问题答案。
2.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授课环节怎样将其兴趣激发,逐渐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业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受教者学习的兴趣最会为精彩、灵动的授课氛围所激发,其思维也会随之延展开来。所以,小学语文授课应当着眼于本章节内容及受教者认知特征进行恰当的安排,将与其年龄特征等相吻合的情境设置出来,从而激发其兴趣,继而将创新思维激发出来。众多创新资源蕴含于小学语文文本之中,施教者唯有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悉心捕捉,并将便于施教的氛围予以营造,设置巧妙的问题,将其创新积极性充分调动,同时积极鼓励其创造性思维,即使点滴闪光点,教师也应当带着发现的眼光予以肯定。由此,受教者就能收获心灵的体验,感受创造的快乐,注重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首先运用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来表述课文中的事物,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意境中去;合理运用录像、投影等媒体来展示相关景物或情节,让学生去想象作者没有表述的那些部分;也可以通过故事续编、假想复述、课文改写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依据教材内容展开自由想象,既能提高创造力,形成随意、无拘无束的思考习惯,又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教师要充分引导和启发学生针对课文的相关语句展开想象,变抽象为形象,变笼统为具体,变隐约为明朗,持续发展学生进行想象的能力。如在教学《自己去吧》这篇文章时,其中一句话是:“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对于小鸭是如何学会游泳的,并没有详细陈述,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思考一下小鸭是怎样学习本领的,在这期间,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它又是怎样克服的。这不但充实了文本内容,使情节变得更加丰富,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类似这样的“留白”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常见,只要语文教师善于挖掘与发现,就一定能活跃学生思维意识,使语文课堂绽放亮丽的光芒。
4.在扩展延伸中培养观察事物能力
敏锐地观察事物,可以发现缺漏、实际需求、异常情况以及尚未完结的内容,这种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敏感度。教材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只有对其依靠但不受其限制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认识到榕树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这一点,还应要求他们练习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往往会呈现出很多诸如风吹、鸟动、光照,绿叶造成的作者的幻觉等意想不到的答案。显而易见,学生的这些答案完全突破了课本内容的束缚,是从全新的思维切入点进行思考的。
5.在作文教学中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首先,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进行想象性写作练习。比如学完《小音乐家杨科》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完成一篇《杨科死去以后》的作文,把作者省去的内容补充出来。其次,以幻想和假想的方式进行作文,调动学生的想象,开拓空间,培养想象力。这类作文的写作要注意利用教学情境来激发写作欲望,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选材时突出创造性,写作方法上突破常规的束缚。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广大老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锻炼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怀伟.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7(23).
[2]刘云哲.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