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观察
2017-12-19宋玉铭冯文涛
宋玉铭 冯文涛
【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2~3个月,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椎体转变效果评分及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椎体前缘、后缘压缩高度及Cobbs角数据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与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均相对较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应用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可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预后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2-0173-02
脊柱创伤是骨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多是由于交通事故、重物砸伤及施工事故等造成。脊柱创伤患者多伴有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关系到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本文随机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积极影响,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男21例,女20例,年龄19~70岁,平均(42.43±6.51)岁。
1.2 方法
术前为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抗生素治疗,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甘露醇等。全身麻醉,取仰卧位,腹部保持悬空状态,常规消毒铺巾。基于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比如患者为爆裂型骨折,则可以经侧前方胸腹膜外入路,前路常规性左侧入路,注意不经腹膜或者胸部中心的间隙进入。
所有患者均实施伤椎次全切除术治疗,切除伤椎上下椎间盘,保留终板。(1)患者椎管前方减压的过程中,适当撑开,自体大块髂骨和肋骨植入操作。放置好固定器,适当减压。(2)实施后路手术操作中,需要先实施常规椎板减压处理,实施椎弓根的固定,基于患者伤椎的实际情况,进行撑开、加压处理,横突间在内的后外侧实施常规性髂骨条植骨。(3)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中,取俯卧位,经后路弓根实施椎体固定治疗。取患者右侧卧位,胸膜联合切开,腹膜、胸膜外暴露病灶。椎体阶段血管全面处理完成之后,将骨折病椎次完全切除,全面解决脊髓前方压迫问题。同侧髂骨对植骨进行支撑,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
手术后为所有患者实施脱水治疗、抗感染治疗及神经营养支持治疗等。颈椎病变患者术后4 d可以下床活动,或者可以带颈托起坐。腰椎胸椎损伤患者,手術后4周可以下床活动,或者也可以带支具起坐。脊髓损伤比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基于其实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视情况指导其下床活动锻炼。
1.3 评价标准
手术治疗后随访2~3个月,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椎体转变效果评分及自主生活能力评分。采用Harris评分表评价患者的预后效果,主要包含功能、疼痛、畸形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内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患者恢复效果越为理想[1-3]。采用Barthel指数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椎体前缘、后缘压缩高度及Cobbs角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椎体前缘、后缘压缩高度及Cobbs角数据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Harris功能评分对比
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相对较高,术后1个月(33.07±2.12)分,
术后3个月(68.12±2.54)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75±3.12)分,术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12,P<0.01)。
2.3 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
患者治疗后控制大小便、床椅移动能力等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来脊柱损伤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属于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特别是胸腰椎段骨折的患者,因为脊柱中该段活动度相对较大,故而患者躯干活动应力相对比较集中,由此所造成的脊髓损伤、马尾损伤发生率较高[4]。
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通过解剖复位的方式,使患者脊柱能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下,改善脊柱压迫问题[5]。手术治疗中需要基于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选择科学的手术治疗方式[6]。针对于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双阶段固定和单阶段固定的方式,均能够增强固定的效果,对骨折脊柱稳定性的提升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7]。
手术治疗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能够快速消除患者的神经压迫症状,促进患者脊柱的快速恢复[8]。其中前路手术治疗方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解剖复位方式下,椎管减压效果比较理想;(2)能够快速整合骨折,稳定脊髓,且有助于降低继发性脊髓损伤问题发生率;(3)缩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4)清除患者体内毒性代谢物;(5)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9]。
相较于前路入路治疗的方式,后路手术治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操作方式简单;(2)直视下开展复位操作治疗,可控性较强;(3)应用现代椎弓根螺丝钉技术与内植物系统,临床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使多数患者治疗后达到解剖复位,提升椎管减压的效果[10]。endprint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需要尽快实施早期手术探查活动,提升骨折脊柱的稳定性,清除血肿或者骨块对患者脊柱所带来的压迫性,促进患者脊髓的快速恢复。患者残留机械损伤越早清除,则患者的预后效果也会越为理想[11]。通常情况下,患者受伤后6~8 h为外科手术治疗的黄金时间,需要快速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活动[12]。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骨折位置进行全面评估,通常情况下选择错位比较显著、胸部状态相对比较理想的位置实施复位治疗,进而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中,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椎体前缘、后缘压缩高度及Cobbs角数据变化显著,差异对比表明了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价值。同时,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与自主生活能力评分均相对较高,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各项评分结果与手术前评分结果差异较大,表明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提升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为患者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也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合上述观点,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中,需要科学应用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贵华,石卫星,向福胜,等.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9):222-225.
[2]李景峰,徐振华,陈廖斌,等.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23):263-265.
[3]赵福江,陳志明,马华松,等.分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19):122-127.
[4]王勇,郑文标,肖柏松,等.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5,6(23):730-731.
[5]费骏,赖震,石仕元,等.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加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进展性胸椎结核[J].中医正骨,2013,6(19):58-60,62.
[6]林伟平,周炳华,刘巽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4,8(13):1030-1032,1035.
[7]杜杰,廖彦生,张仲凡.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2(14):75-76.
[8]张群,王冰,徐建,等.探究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0):66,68.
[9]简绍锋,苏培基,吴俊哲.急性脊柱创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4(16):23-25.
[10]何小勇.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预后和影响因素[J].浙江创伤外科,2015,14(4):644-646.
[11]王海涛.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与预后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5,22(12):85.
[12]白金柱,洪毅,张军卫,等.中上胸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1041-1044.
(收稿日期:2017-07-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