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2017-03-02张可魏晓东张建华柳少光张冬志
张可 魏晓东 张建华 柳少光 张冬志
[摘要] 目的 综合分析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MSCT诊断方法,实验组应用MSCT联合CTPI诊断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颅脑外伤中的检出率,并分析损伤区域的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流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超清彩色图像与外伤性弥漫性损伤预后的关系。 结果 ①实验组检出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BF、CBV、MTT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GOS评分为(4.22±0.28)分,对照组GOS评分为(1.85±0.19)分,实验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 MSCT;CTPI;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应用;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090-03
相关研究资料结果显示,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已超过100/10万人,TBI的特点是重型脑外伤逐年增多[1,2]。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是颅脑损伤常见的急症之一。DBI可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各种类型颅脑损伤并存。由于弥漫性脑损伤的治疗过程比较困难,死亡率超过60%[3,4]。另外一个角度来看,DBI的预后效果极差,影响重型颅脑外伤预后。弥漫性脑损伤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2)弥漫性脑肿胀(diffuse brain swelling,DBS);(3)弥漫性微血管痉挛;(4)缺氧性脑损伤[5,6]。上述疾病类型不仅在临床上难以区分,在影像学方面也很难区分,上述四种病理改变可以同时存在,尤以弥漫性脑肿胀最为重要[7]。本文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外伤性弥漫脑肿胀患者CTPI后局部脑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和脑生理功能的变化,为DBS患者早期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入组对象均经过CT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在知晓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中女15例、男35例;平均年龄(36.2±1.25)岁,平均体质量为(70.66±10.24)kg,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2.05±0.81)h;致伤原因:坠落伤16例、车祸伤30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女16例、男34例;平均年龄(35.9±1.26)岁,平均体质量(70.58±10.29)kg,平均受伤至入院时间(2.11±0.78)h;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车祸伤3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使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机扫描,对患者在伤后2~6 h内行常规MSCT检查。常规MSCT平扫以眶耳线OM为基线,自颅底至颅顶螺旋扫描,层厚、层距10 mm,连续扫描10层左右,每层扫描时间为3 s,采用脑窗窗位35~40 Hu,窗宽150 Hu,骨窗窗位300 Hu,窗宽2000 Hu。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CTPI诊断方法,CT灌注成像对比剂使用优维显(300 mg/mL),总剂量50 mL;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浅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为3.5 mL/s,利用螺旋CT对选定的感兴趣区进行连续快速扫描30~40s,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获得各相应参数CBF、CBV、MTT等的灌注值;在AW4.4工作站中,使用CT perfusion 4软件包对源图像和螺旋CT平扫图像进行减影处理,获得直观、清晰的各参数彩色图像。整个过程大概需要5~10 min。检查结果由两名主任医师分析阅片,意见一致为诊断标准,见图 1。
1.3 预后效果判断
GOS[8]:1~2分为预后效果极差,3~5分为预后效果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检出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94.00%(47/50),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80.00%(40/50),实验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CBF、CBV、MTT比较
两组患者的CBF、CBV、MTT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
实验组GOS評分为(4.22±0.28)分,对照组GOS评分为(1.85±0.19)分,实验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弥漫性脑肿胀发生机制是由于旋转性外力产生剪应力继而累积到脑干血管神经处,使得脑血管麻痹血压、颅内压 和CBF迅速同时增加达一定峰值而颅内压继续上升使得CBF出现下降[9-11]。
3.1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临床症状
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出现以下几种症状:(1)脑含水量明显增加;(2)脑灌注压下降;(3)静脉回流受阻;(4)脑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脑血流量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急性脑水肿形成,进一步肿大脑组织,继而形成恶性循环[12-14]。由于大多数DBS患者不适合进行相关手术,所以应该对该类病变进行早期诊断和制定早期治疗方案[15-18]。现阶段来看,针对DB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MSCT检查,缺少相应的标准。据美国创伤昏迷资料库统计,每年昏迷患者的DBS人数占55%,其中约12.6%的患者影像学并无改变[19,20]。基于此,大多数研究学者均认为需要一种高效且安全的获取活体脑组织微循环血流信息和脑组织功能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CBF、CBV、MTT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F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MTT呈负相关,CBV高者比低者预后效果更好。CBF、CBV一同升高表明患者的缺血状态得到有效缓解,MTT缩短就意味着脑循环加快且脑血管阻力逐渐减小。
3.2 CTPI功效与作用
CTPI反映的是脑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和脑生理功能的变化,是一种功能性影像检查,广泛应用于颅脑、心脏、肝肾等多个领域中,但是针对于颅脑检查仅仅局限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CT脑灌注成像能否应用于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该问题并没有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得到权威的解释或者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MSCT联合CTPI诊断能够帮助医师更早确诊患者的具体病灶,从而开展相关治疗。治疗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主要是通过保守治疗和综合治疗,如脱水疗法和低温疗法等。
3.3 预后效果分析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GOS评分为(4.22±0.28)分,对照组GOS评分为(1.85±0.19)分,实验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水肿是一种细胞外水肿,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外伤后半小时会有相关作用,出现弥漫性脑肿胀情况,此时患者的脑白质CT值比正常人更高;当脑血流量显著增加时,脑水肿患者的脑白质CT值低于正常人。从上述研究不难看出,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顯著,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Chen KF,Dong JR,Xia T,et al. Changes in cerebral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diffuse brain swelling after external intraventricular drainage[J].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2015,18(2):90-94.
[2] Matschke,Jakob,Buettner,et al.Encephalopathy and death in infants with abusive head trauma is due to hypoxic-ischemic injury following local brain trauma to vital brainstem cent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2015,129(1):105-114.
[3] Leif Фstergaard,Thorbj?覬rn S Engedal,Rasmus Aamand,et al. Capillary transit time heterogeneity and flow-metabolism coupling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2014,34(10):1585-1598.
[4] Bisht A,Garg K,Agarwal D,et al.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thalamus in short term survivors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An autopsy study[J]. Neurology India,2013,61(6):599-605.
[5] Gerrits PO,Kortekaas R,deWeerd H,et al. Spumiform capillary basement membrane swelling:A new type of microvascular degeneration in senescent hamster[J]. Neurobiology of Aging: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2013,34(4):1277-1286.
[6] Momose,Hiroaki,Sorimachi,et al. Cerebral infarction following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Predictors and significance of FLAIR vessel hyperintensity[J]. Neurologia Medico-Chirurgica,2015,55(6):510-518.
[7] 雷绍宏,顾湘琪,冯飞,等.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及预后分析[J]. 河北医药,2012,34(22):3465.
[8] 罗新名,胡承啸,高玉松,等.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致脑疝的围术期治疗[J].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014-1016.
[9] 邓光策,王岳华,曾敏敏,等. 双额颞部一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6(4):298-300.
[10] 张玉国,吴昭春.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治疗体会[J]. 安徽医学,2014,19(6):837-839.
[11] 赵永雷.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加硬脑膜网格成形术救治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25例临床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3):513-514.
[12] 王宏昭,焦峻峰,赵彦标,等.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与脑萎缩的诊治体会(附31例报告)[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8):839-841.
[13] 李良民,王现兴.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1):1467-1469.
[14] 罗新名,高玉松,张亚东,等. 72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术后的亚低温治疗[J]. 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32-33.
[15] 陈锐,邹钦,邹云龙,等. 高压氧治疗对小儿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预后的影响[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6):580-582.
[16] 陈德,黎亮,杨俊,等.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2013, 15(4):511-513.
[17] 罗新名,高玉松,张亚东,等. 外伤性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弥漫性脑肿胀的早期手术疗效[J]. 实用医药杂志,2013,30(8):698-699.
[18] 黎远. 双额颞部一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24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5, 18(22):71-73.
[19] 成明富,常小娜,李松,等. MSCT对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预测、预防以及动态观察的意义[J]. 罕少疾病杂志,2016,23(4):16-18.
[20] 陈华侨,熊国祥,赵敏,等.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早期手术治疗体会[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3(6):557-558.
(收稿日期:201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