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智能制造领域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探索

2017-12-19李宁林勇坚郑惠清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

李宁+林勇坚+郑惠清

【摘 要】本文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探讨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结合行业人才需求趋势,从基地建设、学生构成、教师选聘、培养模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智能制造领域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为同类院校开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 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 专业试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113-02

《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吹响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号角,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战略实施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除了高层次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外,更离不开大量具有时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人才是根本,基础在教育。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热点。

一、智能制造领域技能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近70%都直接或间接与机械工业紧密关联,本文以机械行业为例进行人才需求分析。到2020年,机械行业智能制造领域企业从业人员将达58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将达28%左右,虽然现在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约50%与智能制造有关,且相关专业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年增幅达17%左右,但智能制造重点领域一“新”一“高”的产业特征以及其所涉及专业的“跨界”现象,使得该领域人才培养主渠道是以企业对接受过系统职业教育的在职人员进行跨专业“转岗”培训或继续教育,这反映出智能制造支撑专业体系建设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专业定位优化的必要性,特别是随着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催生出的新专业并未包括在现行专业目录中,促使该领域的专业建设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成为职业教育的焦点。

二、智能制造领域专门人才培养试点的探索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智能制造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工艺多样,专业技术呈现复杂性和复合性的特点,全能型技术技能人才难以培养的现实情况,通过整合校企资源,以企业具体项目或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懂系统,精专项”为指导思想,跨专业组建试点班级,推行项目导师制,面向智能制造系统生产、应用和服务等企业,培养能从事智能制造系统安装与调试、维护维修、技术改造、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构建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平台。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西门子、珠海汉迪自动化、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等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建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占地1000多平方米,设备投入800多万元,按智慧工厂模式,建立了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中心、柔性制造实训中心、智能制造虚拟仿真中心、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形成了集教学实训、生产性实习、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平台。

实训基地按照企业标准建设,以“智能制造”为主题,建有工业机器人焊接、加工中心上下料、数控车上下料、冲压上下料、激光切割、喷涂、视觉分拣等多个工作站;以产品个性化定制大批量生产为目的,建有“加工中心—数控车—线切割—电火花—清洗机—三坐标—立体仓库”柔性制造线,可以完成从毛坯到产品的完整加工过程,包括CNC、EDM、WE、CMM等加工管理与精密测量,涵盖产品制造相关的要素和环节,能够实现制造数据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制造协同管理功能。

(二)组建混专业、分方向的试點班级。根据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设备条件和合作企业情况,混合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组建试点班级,设置“机电产品数字设计”“模具智能制造”“自动化测控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4个方向的项目学习小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具体项目及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情况适当增加如“电子产品智能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应用”等方向。在2017年春季学期末,在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相关专业的2015级学生中,为每个小组选拔6名学习成绩优异、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组建班级。

试点班学生由各小组专任教师在相关专业内筛选,拟定学生名单后,学生与家长沟通确认,具体构成如表1所示。

(三)打造跨校企、跨专业的教学团队。各学习小组根据项目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从合作企业选聘1-2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校内遴选2位专职教师(也可根据师资培养的需要适当增加),专职教师同时也是智能制造新领域的“学生”,是组织、引领、督促学生,与学生一起实施项目驱动式学习的直接负责人。

根据各学习小组的技术特点,经前期调研、与相关企业及专业教师沟通,通过选拔竞聘组建教学团队。具体见表2。

(四)创新“校企研融合”的培养模式。以“懂系统,精专项”为指导思想,从智能制造系统生产、集成、应用等相关企业为各学习小组精选依托和合作方,选定西门子、珠海汉迪自动化、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玉柴机器股份公司等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补充合作企业,校企共同确定项目和具体任务,制定任务实施要达到的技术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实施“校企融合、项目驱动”的培养模式,培养时间为一年(首届班级为第五、六学期,下届争取调整为第四、五学期)。

在培养期内各学习小组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过程实施记录卡。要制订集中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具体时间和频次,可根据学习小组分组情况和项目具体进度灵活安排,形式以企业现场教学、讲座、项目方案研讨、学习进度和成果汇报为主。分散学习则以企业或校内具体项目为载体,由各组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通过项目导师制推动实施。endprint

学生的考核办法是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各学习小组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考核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考核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成果汇报时的表现,最后评定成绩。教务处组织相关系部就各小组的学习项目进行审定,根据项目大小、复杂程度、实施情况等进行学分认定,所获学分可算作必修课学分管理,学生可不参加第五学期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

(五)建立“校级直辖”的保障机制。具体如下:

1.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学院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科研处负责人和相关系部负责人组成,负责各部门协调、相关制度审定、参与教师的工作情况考核等;由教务科研处分管教学副处长、相关系部负责人、相关教师组成工作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总结。

2.政策保障。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智能制造领域新技术的研究,勇于承担各学习小组的指导教师工作,学院对承担该工作并考核合格的教师按每学期100课时核定教学工作量,计入该教师年度教学工作量总量。学院按《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为各学习小组聘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并按相关规定核定工作量和计发课酬。由教务处、学工处牵头,在现有相关教学、学生管理制度基础上,组织制定《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暂行管理办法》,主要内容为学习项目与原专业教学计划课程间的互换、学分认定,学生管理、考核及專升本等的相关规定。

3.资金保障。为确保该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相关系部在实施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等各种项目建设时要关注学习小组的活动,为学习小组的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外出学习、项目实施等提供资金、设备等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人才培养试点班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师资队伍、改革课程体系,将该项目打造为全区甚至全国的一个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示范项目,为建立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夯实基础、探索路径。在此基础上,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依托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整合区域优势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建立智能制造领域的职业教育联盟,从而满足智能控制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区域产业顺利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行业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趋势分析报告[R].2016.11

[2]王芳.智能制造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变化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1)

[3]丁应强.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7(7)

【作者简介】李 宁(1978—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林勇坚(1971— ),男,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郑惠清(1964—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会计师。

(责编 黎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吉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