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研究

2017-12-19谢健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

谢健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通过确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确定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和实训项目、设计教学情境、研发创新型生产性综合实训设备、确定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制定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标准、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开发等步骤实施,使学生通过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获得与企业专业实习同样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 工作过程 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055-0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的距离。但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存在一些的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探索开发和实施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以解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实习条件,学校根据教学计划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机床、汽车等机加工类专业以及酒店管理等文科专业来说,由于较易于开展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对于其他一些专业来说,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近年来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时就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其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与企业合作安排专业实习上,具体体现在:

第一,企业不合作。虽然教育部曾下文规定企业有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习的义务,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法规保障,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时没有获得政府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因此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来说不是双赢的,企业只有义务没有责任,因而企业缺乏与学校合作办学的热情。这是影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本质原因。

第二,企业需要的是能够马上上岗的熟练工人。企业安排学生实习,不但要安排专人指导学生,而且要冒由于学生工作不熟练导致的产量下降和安全事故双重风险,因此大部分企业拒绝接纳学生实习。就算学校支付实习培训费用,企业往往也不愿意安排学生实习,特别是效益好的企业。而一些愿意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也往往规定学生实习过程只可眼看不可手动,学生因此难以提高专业技能。

第三,我国目前仍然是工业欠发达的农业大国。高职扩招后,企业难以安排这么多岗位供学生实习。特别对于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来说,企业能够提供给学生专业实习的电工与仪表岗位不多,因而难以联系到足够的岗位安排学生实习。而那些愿意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往往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只能给学生提供技术含量很低的操作型的甚至与专业完全无关的实习岗位。这样的实习除了让学生体验一下企业的工作氛围外,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是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遭遇的瓶颈问题。

第四,实习条件好的企业收取的实习培训费用通常较高,如南宁某化工集团收取的实习培训费为每人50元/天,再加上实习期间的住宿费用、交通费用和保险费,学校难以承担长期实习所发生的费用。而短期实习的实效不高,因為技能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这一问题制约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第五,学校难以协调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间的矛盾。比如需要安排学生实习的时候,企业不能安排相应的工作任务。反之,企业有相应工作任务的时候,学校又没有对应的教学计划。由于课程学习的先导后续关系,学校不能根据企业的生产安排随意改变教学计划。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可能为了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而改变它的生产经营计划。这种矛盾不好解决,影响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常实施。

第六,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大。实习学生在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如近年来广西就曾发生两起学生实习的安全事故:一是某地火电厂发生学生实习触电死亡事故;二是某地水电厂发生1名实习学生溺水死亡的事故。事故提示的安全风险使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也成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阻力。

上述原因导致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难以依靠企业实施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只有切实解决好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时所面临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符合企业用工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使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在质量、规模和效益上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开发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未开设综合实训课程的情况,本文探索通过整合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构建与企业职业岗位基本一致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获得与企业专业实习同样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以及工作经验,解决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难以依靠企业实施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课程内容融入相应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构建与企业职业岗位基本一致的学习情景,实施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

(一)确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在建材行业、冶金行业、化工行业、食品行业、汽车行业、机械加工行业、运输行业、电力行业、印刷行业、电器控制及安装行业,广泛开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的调研工作,走访的企业包括南宁浮法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南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桂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南宁铁路局、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桂林澳群彩印有限公司、南宁市熠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南宁市智控自动化技术公司。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毕业生在这些企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修、运行岗位。这些岗位群必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包括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修、运行维护能力,必需的综合职业素养包括:爱岗敬业、高度的责任心;信息查询、收集与整理能力;诊断分析、总结、归纳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终身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endprint

(二)确定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和实训项目。根据岗位群必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确定养成这些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此确定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和实训项目。

经论证,养成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包括:交直流电路与电磁场的基础知识;变压器与电机的基础知识;常用低压电器的基础知识;常用半导体元件与整流调压电路的基础知识;供用电技术的基础知识;PLC与变频控制技术;电工识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生产设备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常用电工材料及工具、仪表。

因此把与之有关的电工基础、电机与拖动、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电子技术、电力变流技术、供配电技术、过程检测仪表课程的相关内容整合为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的理论内容,融合入课程的教学中。

经论证,养成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技能包括:正确使用常用电工材料、工具、仪表的能力;正确选用、维修与调节常用低压电器的能力;识读、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系统图纸的能力;安装、调试、检修、运行维护一般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正确处理各种电气设备安全事故能力。

以此设计课程的实训项目,融入上述专业技能的训练。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实训项目设计为两部分:基础训练项目和综合实训项目。基础训练项目主要进行单项技能的训练,综合实训项目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设计若干基础训练项目,进行各项单项技能的训练。完成单项技能的训练后,最后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综合训练项目采用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教学设计时把各单项技能融入其中。采用这样的课程设计和训练方式,可以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个训练项目后面设计有拓展训练项目,用来训练学生的学习、总结、归纳、拓展与创新能力。

(三)设计教学情境。参照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情境,设计教学情境,融入必需的综合职业素养。具体实施:把企业相应岗位群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现场定置管理等要素融入教学环节中。把企业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以上墙的形式,呈现在教学情境中,并且在教学环节中执行。把相关安全文明生产与环保知识、质量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编入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中。通过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四)研发创新型生产性综合实训设备。采用单机设备和分立元件进行生产性综合实训设备的硬件组态,摒弃传统的面包式的成套实训设备。实训设备设计的宗旨如下:学生可以根据实训任务,合理选用所需的设备、元器件、材料等器材,自主设计、安装调试为满足项目要求的控制系统;实训过程基于生产过程和工程实际;选用通用设备,以便单机设备和分立元件的更新换代方便,容易跟进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保证学生学到、用到最新的技術和设备;提供灵活的硬件组态方式,使实训过程充满创新性。

(五)确定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从学生接到项目任务至制订方案、开始设计、元器件选型、安装调试、项目验收,正好履行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通过实训使学生获得与企业专业实习同样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以及工作经验。

(六)制定生产性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的性质、授课对象、课程目标,明确对前续课程、师资、实训条件、学习内容与实施方式、考核方式的规定,使开课有章可循,以便保证课程质量。

(七)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开发。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内容、实训项目、教学情境的设计,参加实训设备的研制,保证课程内容和实训设备的通用性、典型性和先进性。

三、实施成效

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从课程考核结果和企业反馈情况看,课程的实施获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选课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了与企业专业实习同样的效果。

第二,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安排实训时间、地点,因此解决了企业实习时难以协调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间矛盾的问题。

第三,课程实训期间学生的管理和安全风险完全在授课教师的掌控当中,因此解决了企业实习时学生的管理难度大及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第四,解决了企业实习岗位不足的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实习要求,使学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锻炼。

第五,由于校内实习实训无须缴纳实习费用,不发生差旅费,而且所研发的实训设备成本不高,更新换代的费用低,因此降低了实习成本。

第六,企业为了规避安全生产风险,往往规定学生实习过程只可眼看不可手动,不利于提高专业技能。在校内开展的生产性综合实训有效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薛喜民.高等职业教育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李明惠,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研究及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5]李耀中,等.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课程设计选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谢 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

(责编 黎 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在PROTEL教学中的实践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动态网站建设"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改革创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举措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