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引领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12-19李春萌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工匠精神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校园文化景观和环境建设的物化成果为切入点,建设水电文化品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构建水电专业文化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着力打造凝聚工匠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校园文化品牌,初步形成“1234(一大特色、两类文化、三方共建、四进)”育人模式,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工匠精神 文化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031-03

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它不仅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思想文化,更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就业需要而进行职业素养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文化。近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教育部的有关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水利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校园文化景观和环境建设的物化成果为切入点,从学院专业品牌建设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角度入手,致力于打造水电工匠文化品牌,培育学生的水电工匠精神,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依托水电文化品牌建设,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把水电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列入最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水电文化品牌引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工匠精神的水电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制定德育工作制度,建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党员联系班级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共青团干部联系青年工作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紧密例会制度、评估制度等,对学院党政干部及共青团干部履行、协调和实施大学生水电文化品牌教育工作有明确要求和具体分工。学院还制定全员育人实施方案和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实施方案等,构建了全方位、常态化育人体系。

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独特的文化和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大学的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结合自己的特点,突破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瓶颈”,从行业特点出发建设校园文化,培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职业人。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把握学生意识形态。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中央的有关精神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开展“三严三实”作风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内容深入课堂,紧紧围绕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和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工作,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宣传与教育工作,把党的新精神新理论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及时对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牢牢掌握和控制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

(二)借助重大纪念活动,强化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学校借助“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建党95周年”等重大纪念节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理解领会纪念活动的意义,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如在学生主题班会、团日活动、朗诵、演讲、文艺晚会等活动中渗透“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主题,让抗战胜利纪念教育活动渗透到学生活动中,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利用中国节水宣传周开展演讲、“节水跑团”等水文化活动,在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中宣传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思想,借助“宝鹰杯”技能大赛营造职业精神教育氛围。

(三)重视校园文化渲染,培育学生职业素质。近年来,学校组织开展包括“职业榜样”“静湖月坛”“企业文化精神”“杰出校友”等讲座,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诚信品质、综合素养为重点,内容丰富多样,以此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校园文化景觀塑造上凸显水文化,以大江大河的名称命名学生宿舍楼,以各大水系命名校园道路。塑造具有水电行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氛围,浸润学生的气质。

三、打造水电工匠文化品牌,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构建水电专业文化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着力打造凝聚工匠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校园文化品牌,推进大学生德育工程,初步形成了“1234(一大特色、两类文化、三方共建、四进)”育人模式。

(一)打造水电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内实训场所内涵建设中,渗透职业精神,从水利综合试验与研究中心到电力技术实训场、金工实训场、建筑实训场建设中无不渗透专业的文化底蕴和相关行业的精神。水利、电力文化教育是水和电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水利电力高职院校的主流价值观和办学方向。加强水、电文化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育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既是工科院校建设“人文校园”的重要内容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充分利用水利文化资源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重要形式。比如,水电专业系的文化活动均围绕着本专业的时代精神、发展历程等开展,彰显专业底蕴,打造水电等精品专业,突出水电专业特色。在探索建设凝聚工匠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校园文化中,展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独特的校企文化融合的水电特色校园文化内涵。

(二)打造“两类文化”(专业类和职业素质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匠精神融入水利、电力等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打造具有独特品牌文化气质的专业,形成具有水利电力特色的专业文化。利用学院位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盟经开区)的区域位置,把东盟经开区的东盟特色、社区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学院的校园文化,以此形成独特的具有“四化气质”(水电文化、社区文化、东盟文化、企业文化)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形成学院的职业素质文化。endprint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注重水利电力专业文化建设,凸显行业特性和职业特性。在打造具有独特文化气质的品牌专业时,将行业企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比如,电力实训场地的警示牌标语,是结合电力行业工作规范提出来的;“宝鹰”建筑实训场的操作规程,是按照宝鹰集团的行业工作规范所提出的;汽车实训场地的操作规程是由中锐汽车集团制订的,使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的对接,职业精神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形成。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将东盟经开区特有的东盟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与学院60年办学积累所形成“上善若水 自强不息”的水电文化相结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具有“四化”气质的学生职业素质体系,培育学生的当地工匠精神,打造水电工匠文化品牌。同时,引领社区文化发展。

(三)“三方共建”校园文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企业、社会/社区三方共建校园文化,营造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是打造精品社团文化,依托文化共建实践活动推进德育工作。打造爱心志愿者协会、徐虎小分队、足球协会等精品学生社团,创新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依托社团开展文化融合共建活动。每年派出200多名学生参加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庆典活动,为活动提供志愿服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熏陶了民俗文化、民族精神,还加深了对当地经济文化的了解。利用“五四”、国庆节、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节日,与华侨社区共同举办晚会、知识问答等庆祝活动。与当地社区一起举办“节水跑团”“节能减排”“安全用电”等宣传活动。联合东盟经开区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活动,把企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中,强化工匠精神教育。为开发区企业员工提供服务,不定期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保健类培训,同时也从企业了解从事相关行业岗位所需职业体能,实现学院与企业的共赢。

二是把东盟文化、企业文化、华侨文化和民族文化“请进来”,让水电校园文化“走出去”。在东盟经开区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邀请企业家进校宣讲企业文化、企业/行业精神,邀请当地法官进校开展法律宣传活动,邀请当地华侨进校开展华侨文化专题讲座,邀请“三月三”主办单位专家进校宣传节日文化。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定期为东盟经开区企事业单位培训体育裁判员,为企业员工提供素质拓展活动训练。这种“请进来”“走出去”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宗旨的文化共建活动,国家骨干示范院校时期有所加强,被列入骨干建设之学生职业素质拓展项目建设的内容。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场馆对东盟经开区群众开放,近三年为东盟经开区企业共计150名员工提供心理素质拓展服务,激发企业员工心理潜能,优化个体心理品质,缓解工作压力,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很好地发挥了心理素质拓展基地的作用。

三是形成文化融合建设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与当地主管部门沟通,形成长效的文化融合共建的合作机制。服务企业心理素质拓展和职业保健类体育活动,已经与20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将东盟经开区这一社区文化融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出具有水电、东盟、社区、企业四种气质的文化教育体系,为“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培养优秀的职业人。

(四)促进职业素质文化“四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四进”,指让职业素质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宿舍。

一是“进校园”,校园文化环境营造职场氛围。充分利用文化长廊等校园环境,把工匠精神和鲁班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在每栋专业教学楼都设立专业宣传栏,宣传相关专业常识,凸显专业特色。如利用水利综合试验实训场、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示范区、人工模拟降雨系统试验场、水工建筑实训场、电力技术综合基地、金工实训基地等都建设与专业和职业素养有关的文化长廊,实训基地初步成为融专业教育、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接受到人文和工匠精神的熏陶。

二是“进教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融入行业/职业精神。将“献身、求实、负责”的现代水利精神、“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电力核心价值观和“三十二字”电力职业精神、鲁班精神等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建设,构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入专业精神的宣讲;在专业发展史介绍时,渗透职业精神的演变历程。

三是“进课堂”,在专业培养中强调工匠精神。如在占地近三十亩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场内,建设了涵盖“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电力生产全物理仿真的教学环境,所有教学场所都按照企业文化和岗位环境精心设计,打造与企业生产相似的工作流程,营造浓厚的企业生产、企业文化氛围,加强彰显工匠精神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同时,在各实验基地建立7S管理要素目视化环境,使学生在學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职业素养的养成。

四是“进宿舍”,将专业文化融入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中。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将企业文化元素融入学生课外日常生活管理和学生社团活动,普及企业工匠精神,打造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电工匠文化品牌。各系部开展宿舍文化评比,以“水文化”“电文化”“汽车文化”“机电文化”等为主题,学生围绕专业文化设计自己的宿舍,让宿舍也弥漫着工匠精神、职业精神。这是“润物无声”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在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今天,充分利用开发区的丰富资源,将其东盟文化、世界500强企业文化、侨民和壮族社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兼有时代性、职业性、民族性、地方性的校园文化品牌,孕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职业人。大学负有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的使命。传承和弘扬“上善如水,自强不息”的水电精神,结合时代精神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水电校园工匠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依托文化品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的实践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培养一批批优秀的水电工匠。

【参考文献】

[1]赵擎昊.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与探索[C]//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22-24

[2]檀江林,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3)

[3]史向军,张琼.“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

[4]毛丽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实现路径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陈华巍,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3)

【作者简介】李春萌(1973— ),女,广西陆川人,硕士,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王 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工匠精神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