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17-12-19罗启平
【摘 要】本文分析教育信息化对高职教师发展的要求,阐述高职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提出通过在实践中共同学习、职前集中培训、自我学习、在职培训等措施提升高职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师 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能力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008-02
2011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必须“深度融合”的全新理念。我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认真分析和解读了《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深度融合”理念能够实现教育系统内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而实现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其本质上是实现学校里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实施信息化教学。实施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教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具体实施者,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其信息化能力决定了这场变革在高职院校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教育信息化给教师既提供机遇,更提出挑战,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大力提高高职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教育革新走向成功。
一、教育信息化对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要求
近几年,教育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与教育信息化高度关联的教育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这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要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将合适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实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因此,高职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侧重教师的灌输,确立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高职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增强自身多渠道获取、选择、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重视高职教师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如职前培训、在职培训(校外)、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高职教师只有及时调整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否则终将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脉搏而遭到淘汰。
二、高职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
高校教育信息化最主要的就是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养成与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提高的程度最终要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信息化教育时代高职教师既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更好地传授知识。高职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现状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方面。大部分教师都是向出版社索取免费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有无相应的课件成为选用教材的前提,拿到多媒体课件后教师直接使用,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而相当部分出版社的课件都是一些文字、表格、图片的简单罗列,缺乏声音、动画、链接等多媒体元素,这样的课件不能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许多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当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未能掌握教学理论与方法、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会使用信息化教学設备等。这些问题大多出现在年纪大的教师身上,他们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时让他们投入较多的精力开展信息化教学,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学习新的方法和技能,的确有困难。
(三)信息化教学培训方面的情况。培训是提高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教师信息化培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信息化培训的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在节假日及周末,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重,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如果安排在工作时间培训,培训将会以脱产的形式进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就会受到限制,高职教师的薪酬与教学工作量息息相关,这又会增加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在当前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中,培训内容往往泛泛而谈,理论性太强,没有针对具体学科、具体问题提出切实有效解决方案。在培训安排上没有分学科、分层次、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没有系统化、系列化。在主讲教师的选择上,注重的是主讲教师的名头,主讲专家侧重的是理论研究,没有关注实践性,不能很好地贴近教师的切身需求,导致很多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举办培训的目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四)对教学相关理论与软件的掌握方面。理论、技术、工具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在实践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思想、理念,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搜索和利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及相关信息化教学软件使用等方面,大部分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和基本的实践能力,对于简单的常规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但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熟练应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培训。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
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的特殊性,高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大部分都不是师范院校出身,未经过教师专业系统培训,职前培训也是侧重理论,仅仅对高等教育学、相关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大学心理学等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各级各类培训也是时间短、课时少,无法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系统训练、有效提升,再加上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无法抽出大量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另外,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无法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等,这些原因造成高职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无法有效提升。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endprint
(一)在实践中共同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需要用实践来评判,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要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和教学环境。在工作环境方面,可以组织教授相同课程的老师选用相同教材集体备课,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探讨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环境方面,目前各大高校在教学设备及软件上都投入较大,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教学环境,应激发高职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制定政策鼓励机制,并选择优秀的指导队伍。
(二)职前集中培训。就目前而言,职前集中培训是当前高校教师的一种发展形态,主要是对初任教师或者低职称教师进行高等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学心理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短期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进而持证上岗。从事高职教师职业,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要以相当的技能作为支撑,因此在完成一定的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技能的培养。在培训形式上,职前集中培训应跟随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让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以教师的学习交流为主。在培训时间上应安排更长的时间,并从政策上予以支持。
(三)自我学习。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渗入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提供养分,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成长,快速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过程就是个人的自我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在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网络是知识的海洋,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有用的、无用的,甚至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分析诊断能力;网络中的信息,是一些零星的知识点,需要教师自行归纳整理,转变为自己需要的东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动态变化,这就需要高职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
(四)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包括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校外培训指的是各级机构组织的培训,目前各种校外培训多种多样,良莠不齐,许多培训不一定有很好的规划,难以形成系统培训,这需要很强的甄别能力来选择,最好是各级教育机构有計划、有系统、分级、分层次地进行。校内培训是教师所在学校为了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举办的培训,这种培训针对性较强,目的是强化教师专业的实践性,内容和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时间上也可以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安排,这种培训可以有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总之,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需要多方联动才能实现,既需要宏观方面的条件,如社会发展需求、国家政策保障、教育改革引导、学校组织的支持、教师成长的动力,也需要微观方面的条件,如教师自主学习的知识积累、教学实践的应用迁移、教学共同体的对话交流,以此来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2]李天龙.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
【作者简介】罗启平(1981— ),男,壮族,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楼宇智能化,自动控制。
(责编 黎 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