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乡村旅游创客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

2017-12-19

关键词:民宿创客旅游

李 冬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乡村旅游创客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

李 冬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根据国务院以及国家旅游局号召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精神,本项目依托浙江省旅游局统计数据中心资源开展调研,通过组织乡村旅游发达的湖州、丽水等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创客研究,对“乡村旅游+休闲运动”、“乡村旅游+养老养生”、“乡村旅游+创客”等创客类型影响因素做主成分因子分析,对三个主要因子进而得出产学研创、“农业产品+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高端民宿”三种模式,对乡村旅游创客及指导高校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因子分析;乡村旅游;创客;因素;模式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2015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提出专科、本科、硕士教育阶段分别采取N+1模式,以本科为例,3年在专业学院,1年在创业学院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①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浙教学〔2015〕98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为大学生乡村旅游创客提供广阔舞台[1]。

一、乡村旅游现状

(一)国家旅游局大力支持高校大学生乡村旅游自主创业

2015年8月9日,国务院提出“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三年内引导百万名返乡农民工、10000名大学毕业生等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人员发挥行业影响力。2015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0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包括北京怀柔雁栖“不夜谷”、重庆江津李家村、河南郑州樱桃沟、吉林东辽鹭湖、内蒙古阿荣旗东光村、湖南长沙惠润板仓、安徽黄山黎阳创客小镇、江西石城大畲村、江苏苏州吴中旺山村、浙江莫干山国际乡村旅游(洋家乐)集聚区、浙江瓯江古堰画乡特色小镇、福建永泰嵩口古镇、广西阳朔矮山门村、海南琼海北仍村、云南建水团山古村、贵州丹寨“八寨银匠村”、四川九寨沟天堂口民俗风情街、陕西礼泉袁家村关中印象、青海互助小庄村、新疆和田何胖子大漠绿洲生态园等20家。②2015年8月18日,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开发中的战略作用,实现到2020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17%(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浙江湖州莫干山现有70多家不同创意的洋家乐,丽水古堰画乡以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创意团队和高端人才入选浙江省2015年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旅游产业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人才投身乡村旅游创业。

(二)浙江乡村旅游面临4.0版本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如果说浙江最初的乡村旅游业态农家乐是1.0版本,则多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是2.0版本,而民宿则是3.0版本,目前的大学生创客则是当之无愧的4.0版本。2016年,《浙江省旅游条例》正式颁布,首次将民宿列入地方法规,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2016年12月,省旅游局连续发布了《浙江省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认定办法(试行)》等法规。根据省旅游局统计数据:我省现有民宿大约1.12万家,床位数17.7万个。其中,湖州、衢州、丽水、嘉兴、杭州均在1000家以上。高端民宿(600元/天)444家、中端民宿(300-600元/天)1746家、低端民宿(300元/天)以下8960家。投资主体主要以农户及居民为主,共有10481家,其中工商资本投资的有549家,多元合作投资的有120家。2016年度全省民宿总收入超过70亿元,现有民宿协会108个。

二、文献研究现状

(一)大学生创客积极投身创新创业领域

“创客”,即Maker,最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ab Lab个人制造的实验,它以创新、个人设计、制造为核心内容,参与的学生被称为“创客”[2]。联合国把创新创业教育誉为学术教育、职业培训同等重要地位的第三本护照。美国是最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它已在国民教育体系内。1987年,英国执行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培养大学生可迁移性创业能力。国内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最早是将它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早在2001年,劳动保障部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技工培养。柳翠钦、王茹(2001)认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不是两者的机械相加,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目标[3]。他们对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界定、辩证关系的阐述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曹胜利和雷家骑(2012)在《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忠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教育理念[4]。王占仁(2012)开创性地提出“经由就业走向创业”(“E2E”)的全新教育体系,并设计了与相匹配的素质结构、“嵌入式”课程、“实践导向”培养体系、案例教学法等[5]。张澍军、王占仁(2013)创新创业教育是由“创新”、“创业”和“教育”三个要素复合而成,蕴含着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机制和教育实践[6]。崔研(2016)指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客依然面临政策、实践、师资、个体的四大困境,并提出健全创业制度、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加强创业队伍建设、增强个体发展意识四个方面措施[7]。任江林,马绍文(2015)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从政府、高校、社会三个维度抓住机遇,营造创客文化氛围,促进创客资源整合[8]。如今,创新创业教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到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

表1 2010-2016年国家、省创新创业教育颁布重要文件汇编

2016年,浙江在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举措颇多,2017年将取得重要进展,围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2014—2017年)预期目标,实现全省高校毕业生毕业1年后自主创业率稳定在5%以上的目标。2020年,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战训练、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客正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文化遗产、建筑民宅为资源依托,集“商、养、学、闲、情、奇”六要素为一体的旅游业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乡村旅游消费需求高涨,富阳新沙岛出现了垂钓、采摘等乡村旅游业态雏型。90年代,乡村旅游在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类型、改善经营和服务品质、多渠道的传播营销手段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使乡村旅游从传统农家乐向“观光+休闲+体验”综合发展方向提升,民宿等高端产品不断涌现,经营主体也逐渐单一的农户转变为民营、混合、政府主导、股份制等多种模式。2005年11月,首次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现场会在湖州安吉召开,这意味着农家乐从此正式成为各级政府旅游工作的业务范畴。

如果说最初的乡村旅游农家乐是1.0版本,多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是2.0版本,而民宿则是3.0版本,目前的大学生创客是当之无愧的4.0版本。对乡村而言,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生产要素不仅仅包括旅游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资金,越来越重要的是人才、智力、创意等资本载体,它们都是乡村旅游资源积极转化、业态丰富和创新、产品升级的驱动要素[8]。

大学生“创客”从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创新理论的角度看来,是旅游资源中融入了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9]。“创客”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带给乡村的不仅是知识、理念、技术、市场,更重要的创新、创业、创意的认知高度。它将深刻改变原有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结构和社会功能,特别是全域旅游的大旅游理念下,改变了农家乐原来靠农民的单一主体的经营局面,将会有更多自由职业的大学生加入创客团队,从单纯依赖有限的农业生产要素、经营单纯的初级农产品,将会出现更多跨行业、跨界的生产要素和创意旅游商品。总之,创客会积极改善之前的尴尬局面,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向4.0时代提档升级。

表2 国家旅游局第一批、第二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三、研究路径及意义

本文课题组以微信公众号客户端作为调查入口,2016年7月至8月在下沙、萧山等大学生集聚区域进行了采集,涉及9所本科、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理学、艺术等多个门类,参与答题917人次,有效答题887份,有效答题率96.73%。数据采集结果显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占比58.7%,认为乡村旅游资源和新业态为最重要因素的占95.91%,创客人才为最重要因素的占94.55%,认为创意理念为最重要因素的占80.90%,资金来源最重要的占78.66%,技术力量最重要的占79.45%,创业经验最重要的占45.33%,土地等要素最重要的占33.89%。

实证研究从两创的视角出发,针对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话题对大学生创客创客认知度、创意产品选择、创客基地社会功能等分析,依托浙江旅游管理部门的横向课题展开调研,对乡村旅游发达的湖州、丽水等地区,对“乡村旅游+休闲运动”、“乡村旅游+养老养生”、“乡村旅游+创客”等创客类型影响因素做主成分因子分析,对三个主要因子进而得出产学研创、“农业产品+文化创意”、“产业融合+高端民宿”三种模式,对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一些实践建议[10-11]。

本文对大学生乡村旅游创客的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将在一定程度完善我省乡村旅游模式、民宿品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理论焦点起到补充作用,不难发现,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是不仅仅创客集聚区,也是乡村旅游创客创新创业“孵化器”,推进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设是开展大学生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的重要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是智慧、能力、人格教育三位一体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大学生创业的教育、社会上的就业培训,更深渊的意义在于培养具有富国强民、代际遗传的创新精神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四、实证分析

根据对浙江旅游统计对(http://stat.tourzj.gov.cn/)特色村抽样调查、4家国家级创客基地调查数据结果,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将对大学生乡村旅游创客的影响因子深入的挖掘数据。

(一)确立因子分析模型

因子分析中,经常碰到指标较多从而增加矩阵分析的难度和结论复杂性,为避免结论的模糊混乱,本文试着对变量做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是将多个可能变量缩减为少数潜在的影响因子,而这些因子则高度显示数据中的信息。影响大学生乡村旅游创业的因素主要分为自身因素(理念、经验)、环境因素(乡村旅游资源、业态)和风险因素(资金、土地)。这样,既减少了变量的变量个数,又同样说明了影响大学生创客在模式选择中的变量。

Y1=a11F1+a12F2+a13F3+…+a17F7+u1。

其中,Y代表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大学生在创客行为中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模式,F1-F7为影响创客模式选择的公共因子,先通过解释方差提取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中aij表示第i个变量在第j个公共因子的载荷,F1表示乡村旅游资源和业态;F2表示创客人才载体;F3表示创新创意理念及设计;F4表示创客资金众筹;F5表示创意技术力量;F6表示创客经验;F7表示外围支持性土地等要素环境;u为测算随机误差的特殊因子。

(二)主成分分析

1.确定因子个数

从表3中可见,初始特征值F1最高,F7最低,第一主成分乡村旅游资源和业态特征值为1.429,第二主成分创客人才载体特征值为1.400,第三个主成分创新创意理念及设计特征值为1.391,与微信终端数据采集结果基本吻合。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为20.078% 、19.276%、16.337%。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提取规律,本研究提取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特征值合计占总方差55% 以上,贡献比较明显,由此后续理论研究将三个主成分作为主要研究目标。

表3 解释方差

2.旋转前荷载分析

表4 成份矩阵

3.旋转后载荷分析

从以上数据层面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因子间会产生不相关,特别是与“旅游+”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偏离,采用正交转轴法不会使因子重叠,尤其是当前乡村旅游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区的影响因素之间发生相关性相悖,由此可见该分析在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旅游时代旅游人才复制、生产要素整合、旅游资源叠加、民宿品牌重组的行为下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下表中看出,第一个因子主要与创意理念、创意技术支持和外围政策因素关联,第二个因子主要与技术力量、关注政府及监管层面的支持态度,第三个因子主要与智力资本和人才智库供给有关,而对人才资本的依赖程度更多一些。

(三)因子结果梳理

通过探索性因子模型梳理再现了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发现,7个因素中发现3个主成分:F1乡村旅游资源和业态、创客人才载体、创新创意理念和设计。应该说这些因子中包含的人才、创意、资本、土地等因素对提升创业意愿都有不小的作用,对大学生创业行为计划产生了一定的引导。此外,政府和旅游规划部门的政策对大学生的行为也具有相当一部分的影响力,本文探索性因子分析模型将这七个因子与本文创客主题相结合,也为大学生的创客行为决策树立了引导作用。

表5 旋转成份矩阵

(四)创客模式

乡村创客主体包括返乡大学生、都市白领、网商微商及其他各界自主创业人士。跨界而来的创客们,顺应“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趋势,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林、水利、工业、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入融合,不受传统农业思维局限和束缚,敢于求新、求变、求破,创业形式和成果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产业融合+高端民宿”模式。大量的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区和融合区(因子F1)不断初显。民宿是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发展的高端形态,除隐居、花间堂、德懋堂、安缦法云等一系列民宿品牌,民宿初步呈现出了区域化、公共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其中临安乡村旅游民宿、嵊泗离岛海洋民宿、松阳文化民宿先人一步,以品牌带动发展的做法占领旅游市场高地。按产业融合的类型来看,以海岛、古镇古村、星级景区、遗产文化对乡村旅游做一定划分,主要有“乡村旅游+农业”、“乡村旅游+休闲运动”、“乡村旅游+养老养生”等创客基地类型,以舟山为代表的海岛民宿、以临安、长兴、德清等为代表的村落民宿、以乌镇、西塘为代表的古镇民宿、以松阳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民宿。就主题看,主要可分为3种:农家体验型,如桐庐环溪村和开化长虹乡;度假休闲型,如西湖民宿和德清“洋家乐”;特色文化型,如富阳黄公望村和长兴顾渚村。

表6 浙江省旅游产业融合基地情况(2016年12月)†

2.产学研创模式。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徐霞客创业学院是落实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生动载体。在这种模式下,产、学、研、创四大因素得到了全面的支撑,在旅游部门、政府和学院的共同推动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高校和地方市县旅委互享人才、旅游资源,吸引与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通过创业学院、创业导师、创客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立,形成立体的旅游创客人才大数据库,凸显了成分创客人才载体(F3)的重要性,创客人才在推进乡村旅游管理机制创新,发展县域旅游,展示了一种产学研创相结合模式的智力优势。

3.“农业产品+文化创意”模式。在1.0版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时期,原生态的农产品尚未具备商业属性,因此难以实现品牌、联盟、知名度、附加值等质的飞跃。如今,在4.0版本的创客时期,当生态农产品广泛地植入文化元素成为创意农产品后,通过“农业产品+文化创意”的路径大大增加产品附加值,凸显了因子F2创新创意理念和设计的重要性,讲究“自然属性+创意属性+情感属性”三者紧密融合,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了大众旅游时代多元化的消费者诉求,创客和消费者之间的互惠、互利、互享得到了共享和改变。

图1 “徐霞客创客学院”产学研创模式

五、建议

通过诸多影响因子研究发现,当前的乡村传统旅游产业逐渐向泛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层次递进,创客基地的“孵化器”角色越加清晰,它是目前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新引擎。发挥大学生在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推进旅游产品策划与路线规划、旅游微电影制作、旅游纪念品设计等领域进行深度研发。同时,乡村旅游创客基地还存在着创客人才储备不足、创客模式同质、支持性要素匮乏等问题。

从调查、调研、理论研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国家旅游局《“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对创客基地提供两个层面的意见。

(一)创客人才和理念层面

1.成立协会或创客联盟。借力乡村旅游创业大赛以及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的资源,评选乡村旅游典型创客,通过协会、创客联盟等形式复制和输出人才、经验和经营模式,成立“新业态创新研发室”、“旅游线路策划与品牌推广室”、“互联网+乡村旅游工作室”等不同类型的创客空间,为乡村旅游创客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活力。

2.围绕“全域化旅游”思路。“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将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发展全域化和产业现代化五大趋势,“全域旅游”将成为未来五年发展关键词,也是创客在经营中可以遵循的理念和思路,叶是推动乡村旅游创客向品牌化、市场化和精品化发展的新路径。

3.打造旅游创客+互联网平台。搭建旅游电商平台,关注技术力量、大数据给旅游的变革,对创客主体如新业态民宿、乡村度假区、民俗文化机构等进行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品牌树立、人才招募、业务培训等方面提供精细化、全方位的智慧旅游服务和支持,随时随地知晓游客的行踪和消费情况,随时随地优化人力、物力的配置,提供智慧化的服务,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创客服务水平。

4.打造乡村旅游创意产品。借鉴台湾、日本等地民宿从异域风、复古风、乡村风、现代风等一应俱全,能够充分满足个性化的住宿需求和旅游体验。乡村旅游创客围绕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依托本地资源,研发一批文旅融合的旅游商品。

(二)乡村旅游创客政策层面

1.制定基地标准。通过第三方机构梳理创客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创客基地人员数量、经营场地面积、收入在乡村旅游收入占比(贡献度)等指标,便于后续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的规划和管理。同时,标准化工作可以结合旅游创业点、示范园、扶贫试点、休闲示范乡村等同步建设。

2.开辟创客试点。建议选择省内第一批、第二批条件成熟的特色小镇、风情小镇位主要试点,或者大学城周边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客源市场较好的地区,以青年客栈、特色住宿及在线旅游产品代理服务为主要经营范围,探索具有大学生消费特色和借鉴价值的模式。

3.增加要素支持。建议结合乡村旅游创客和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乡村旅游创业的政策保障体系,税收、补贴、知识产权等激励和创意保护机制,解决手续办理、贷款担保等常规壁垒,在项目用地、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2]J Cohen, M Jones, S Smith, Establishing STEAM Technology/Maker Labs in Colleges of Education: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and Lessons Learned.

[3]柳翠钦,王 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劳动素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8-19.

[4]曹胜利,雷家骑.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辽宁: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

[5]张澍军,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3-3-14.

[6]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0-51.

[7]崔 研.大学生创客培养困境及出路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30-32.

[8]任江林,马绍文.众创时代我国大学生创客成长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2):20-22.

[9]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易家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90-100.

[10]杨 勐.大学生创客小微创业的浙江实践——以浙江特色小镇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6(4):20-21.

[11]乔海燕.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8(1):27-30.

Study on In fl uential Factors and Patterns of College Student Rural Tourism Maker Development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LI Dong

(Zhejiang Tourism College,Hangzhou 311231, Zhejiang, China)

According to the 10000 students maker in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this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Tourism Bureau’s statistic data center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in Huzhou, Lishui and other regions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 maker, achieve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 analysis of three main factors and makes research on “rural travel +leisure sports”, “rural tourism + pension and health” and “industry, learn, research, make” agricultural products + creative culture “and” industry integration + higher B & B “three modes of rural tourism and creating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the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e put forward.

factor analysis; rural tourism; creation; factor; model

F205

A

1673-9272(2017)02-0072-07

10.14067/j.cnki.1673-9272.2017.02.014

2017-02-15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创客’视角的高职管理类专业创新业培养体系及有效性研究”(JG20160295);

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养老+旅游’开发与产业模式研究”(YB201645)。

李 冬,讲师;E-mail:38697742@qq.com。

李 冬.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乡村旅游创客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1(2):72-78.

[本文编校:张 赓]

猜你喜欢

民宿创客旅游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小创客”有法宝
你是民宿达人吗
旅游
创客
创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