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赫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的影响

2017-12-18孟德新

魅力中国 2017年47期
关键词:谢赫顾恺之气韵

孟德新

当一幅中国画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怎样才能够做到正确的品评呢?在中外绘画史上品评与鉴赏中国画的方法有很多种。东晋时期的画家顾恺之是中国较早提出“传神论”的绘画美学家。顾恺之看待艺术有其独特的角度他肯定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顾恺之认为画家需要通过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最终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必须要去钻研的。“以形写神”的目标主要是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内涵,此中最主要的要领是抓住人物的外表形象的典型特征。纵观绘画史中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論在当今已经成为创作中国画的重要方法之一。 此观点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次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给谢赫“六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绘画“六法论”的提出是把握古典绘画艺术关键所在,总结此论的是南朝谢赫,其所著的《古画品录》既提出了关于绘画的审美标准,同时,亦从方法论上为中国绘画创作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和要求,他的一整套关于绘画的美学思想,在绘画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所谓的“六法论” 划分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谢赫认为“气韵生动”是“六法论”中地位最高的一法,它概括了“骨法用笔”等剩余四法的不同内涵,同时六法中的剩余五条法则也是是达到“气韵生动”的重要途径。“气韵生动”是艺术最本质的追求,也是中国画的高追求,同样是画家良好品行的直观体现。中国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传统绘画理论,它们都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传统绘画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研究和指导绘画创作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谢赫的“六法论”是中国传统画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六法论”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着重要影响,各个时代的艺术家都对它进行过深入地认识、学习与研究,并在谢赫原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钻研,丰富了它的内容。“气韵生动”的价值和意义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愈加凸显,它不仅适用于人物画也适用于山水画和花鸟画。谢赫的“气韵生动”与顾恺之的“形神论”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抒发胸屮之气韵,因此能够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生生不息,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谢赫在《古画品录》里,为了在混沌中分清廓然,更好的促进绘画的发展,便不以时代的久远,也不以地位的高低,去客观的进行了艺术评价从而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亦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谢赫在《古画品录》里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绘画准则,成为后世中国画发展的一种精神意志,虽在千年的时间中,后来者亦将原有的六法加以渲染和完善,但其主旨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可以换种说法,“六法论”促进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让中国画从此得以在高品质的审美追求中得以延续,而使中国画形成了一个文脉有序而且稳定的画种形式并发扬至今。在谢赫以后的时代里“气韵生动”始终是品评绘画作品的标准。“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最高追求,也是画家品性的自然表达。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我们学习、研究和绘画有着重要的意义。谢赫“六法论”是古代画论的精华所在,从它产生之始,就对中国画产生了重大影响,历代的艺术家都对它进行过深入地研究、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气韵生动”的价值和意义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愈加凸显,它不仅适用于人物画也适用于山水花、鸟画。并在当今世界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在今天“气韵生动”始终是品评绘画作品的标准,仍然具有较高研究的价值。“气韵生动”是创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无论是“有‘气无‘韵”,还是有“‘韵无‘气”,都是没有捕捉到“气韵”的问题。气是自然生命的根本,没有气就是没有生命,画面有生命力,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敏锐程度和把握准确形象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现在的一些艺术作品中,画家把艺术创作的力量归结于天赋,作品中不少形象缺乏个性,其原因之一正就是作者在生活中缺少感受力,而当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只凭一念之间。这样,不仅无法表达形象生动的个性,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外形。

谢赫“六法论”所倡导的“气韵生动”是绘画艺术最本质的涵义。“气韵生动”不仅可以指作品中人物的风韵气度,还可以指绘画形式语言,如笔墨的视觉韵律等。中国画的欣赏不单要看画面效果,还要去读懂作品的内蕴表达,画如同诗一样是在优美的词汇中去表现作者的思想境界,观念意识,情感思绪,精神状态等,与诗不同的是绘画讲究的是优美的笔墨表现,通过表现笔墨来体现作者的艺术境界。读画时,首先要从画的气势,气质与气韵入手。

谢赫提出的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画家影响同样深远,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 冯学成 著,《禅说庄子—知北游》[M],东方出版社,2013年.

[2] 王世襄 著,《中国画论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2010年,0040页.

[3] 陈传席 著,《顾恺之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2016年.

[4] 张维青,高毅清 著,《中外艺术史要略》[M],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2010年,261页.

[5] 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06.

猜你喜欢

谢赫顾恺之气韵
谢赫《古画品录》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洛神赋图》之三
浅析刘道醇之“六要论”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顾恺之募捐
顾恺之的“痴绝”
顾恺之的“假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