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驱动下的档案馆服务创新分析

2017-12-18曹庆旭

魅力中国 2017年47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大数据

曹庆旭

摘 要:图书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人们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达到读者所制定的服务要求,许多图书馆根据大数据时代分析技术带来的优势,将服务品质进行大跨度的提升。在服务模式上可以依托大数据的基本功能来进行实现。文章通过大数据驱动下的档案馆服务,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分析,希望得出的结论可以给工作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 创新服务 智能服务

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上的优势,图书馆可以通过数据以及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质量上的提升。图书馆服务上的基础设施也加入了大数据分析功能,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以及个性化的需要,对推送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规划。这样的改变创就了全方位的智能服务体系,让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影响力都得到了高效率的提升。

1、大数据概述

1.1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它超过了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处理能力,其规模和传输速度要求很高,不适合通过原来的数据库系统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为了获取大数据中的价值,我们必须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处理它。

1.2大数据的特点

业界通常用4V(即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来概括大数据的特点:

(1)容量(Volume),即数据体量巨大。数据存储单位从TB级跃升至PB级(1PB=1024TB),甚至一些大企业的数据量直逼EB级(1EB=1024PB),传统的集中存储与计算分析已经无法应对呈指数增长的海量数据。

(2)多样性(Variety),即数据种类繁多。相对于以往便于存储的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以访问日志、检索历史、E-mail、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为表现形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呈上升趋势,因此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价值(Value),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大数据普遍呈现价值密度低的共性。以检索历史为例,在成千上万条的记录中,最终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可能仅有一两条。

(4)速度(Velocity),要求有较快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度,这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特征。在PB级的海量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用户不仅需要通过数据了解正发生什么,更需要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预测将要发生什么。

1.3大数据的意义

信息的移动化传播与大量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据的来源类型变得丰富、多样,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呈爆发式增长,社会发展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将成为社会资源的一部分而备受重视,并将会带来三大根本性变革。一是大数据让人们脱离了对算法和模型的依赖,数据本身即可帮助人们贴近事情的真相;二是大数据弱化了因果关系,可以挖掘出不同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人们不需要知道这些要素之间为什么相关就可以利用其结果,这样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效率;三是与传统的数据库技术相比,大数据可以处理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这就使得计算机能够分析的数据范围迅速扩大,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

2、图书馆呈现大数据的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图书馆的信息化进程,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大数据特征,主要表现在:

图书馆的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类型复杂多样,既包括馆藏书目、订购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等结构化数据,还包括各类服务信息、利用信息、检索历史、浏览历史等非结构化数据,这些信息的格式无法统一、特征也不明显;信息化程度的推进促使图书馆的信息量加速增长,单体图书馆的资源总量难以达到PB级,但区域图书馆的数据量却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合;随着个性化、学科化服务的深入与拓展,用户对图书馆的要求和期望也更高,图书馆也应据此做出转变,而这些转变可依托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来实现;自助设备(包括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复印机、自助检索机、自助阅报机等)的广泛应用,加速了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

这些馆藏资源的利用和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状态构成了庞大的数据体系,产生了海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对这些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与深度挖掘,可以完整地勾勒出每一位读者的特征,将会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手段与文献资源建设等带来支持与改变,创造新的服务增长点。

3、大数据驱动图书馆服务创新

依托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全方位智能服务体系,可以对图书馆的服务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结构化与半结构化的改进,此时需要对数据资料进行深度分析与探究。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得出纵向或者横向的结果,进而对读者进行全方位的服務推送,这项服务体系在功能上能否得到质量上的保证,不仅取决于数据上的信息拥有量,其中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能力,也会对数据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3.1入馆数据的挖掘有助于服务的定向推送

通过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在分析的结果中发现许多读者仍然比较喜欢在实体图书馆进行阅读,主要的原因是这种传统的阅读模式在人的头脑中已经产生较为固化的印象。虽然许多图书馆不断的加强智能与自动化的建设力度,并在推断服务上也进行拉网络上的连接以及申请,但是实际的结果仍然是实体图书馆的吸引力比较大。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实体图书馆虽然在个性化服务上不如全方位的智能服务体系占据优势,但是实体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巩固住读者群体,在文献资源建设以及阅读环境等方面也进行了加强的处理,并在服务过程中加入了人性化的概念。这些改变都为留住读者群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通过新型信息技术满足读者的各项要求

通过对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图书馆为了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应该在图书资源上进行全方位的扩展,在对图书与资料资源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丰富馆藏的资源:

首先,对读者的需求进行集中的分析,并通过关键词的整理,保障采购的文献以及资料可以对读者的需求进行最大化的满足。其次是根据资料上的种类进行储存上的处理,这样的资源储备可以为更多的读者服务。最后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的与其他区域的图书馆进行资源与信息上的共享,这样的处理不仅可以提高图书资料上的查找效率,也可以丰富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

4、结语

云时代的到来,让世界中的各类信息整合都趋向于大数据模式的方向转变,这样的转变意味着一个信息可以得到大规模生产并能够进行实时分享的时代正在慢慢建立。不仅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以及生活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许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借助大数据在信息更新上的优势,图书馆在对读者进行服务过程中,也得到了模式上的创新,传统的个性化服务也在慢慢的向密集型与创新型服务的方向转变,这不仅提升了图书馆在行业竞争中的核心力量,也提升了读者在信息获取上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浅析[J].图书与情报,2012,(4):120-122.

[2]王宇.学科服务的践行与创新――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历程[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4-27.

[3]张英.微服务:开创图书馆服务的“蓝海”[J].图书馆建设,2011(7):51~52.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大数据
“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挖掘研究
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研究
用户数据统计挖掘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