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2017-12-18赵新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一体化教学

赵新红

【摘要】汽车类专业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汽车是主要的出行工具,很多家庭都会购买汽车,汽车数量不断增多,而汽车类专业也成为了热门专业。为了突出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了系统改革,创造性进行了单元设计和整合,运用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一体化实践进行分析,探讨了实践策略。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维修;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72-01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这是本专业最主要的课程之一,主要是以汽车构造、原理、部件结构及其检修等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安排以及场地限制,经常是采用分段教学法:先上一段时间理论,再进行实践课教学,这样的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实践教学距离太久,学生在实践课程上都忘得差不多,教师又得重新讲解复习,弊端极大,所以有必要进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概述

一体化实践教学是指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进行统一结合起来,高效率的实现教与学统一的过程,在一体化实践教学中,教学过程都是在“一体化”的教室内开展的,能够有效将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模拟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同时注重动手实践的培养,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把整个过程进行系统化,贯彻艾滨浩斯记忆曲线的原理,使得理论与实践教学统一,发挥记忆的规律性,创设出一体化的学习空间。总体来说,一体化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一体化教学与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会更加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能够把教、学、用进行有机搭配,让学生在学习中熟悉实操技巧,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便于今后能够胜任就业岗位需求,同时一体化实践教学更符合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要点

(一)职业定向明确

目前,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接轨,与企业达到零距离的人才对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实施能够更好的与工作岗位相吻合,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边进行操作实践,互相提高、互相促进,职位定向相对明确,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实用为主、适用为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中,针对职业技能课程,根据需掌握的技能要求,构建起课题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融为一体,经过教师的实践教学操作,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并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技能掌握。此外,课程模块设计,应该依据内容的一致性,深度与广度以实效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极大的体现了实用性和适用性。

(三)培养综合素质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又重归理论。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一体化实践教学中,也应该注重这个条规,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完善理论。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来进行实操,最后分析、整合、总结出基本原理。面对一些特殊的问题,也可以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辅导。而一体化实践教学合理运用模拟环境,结合实际的问题,灵活的调整实施模式,高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的提高,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四)转变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相比,一体化实践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模拟教学、实物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等。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肯定是不适应的,是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传统固定教室向一体化教室的转变,将抽象的单纯理论教学向形象的实操模式转变;单一性的教师教学模式向双向性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要注意转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

汽车发动机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是符合当前对人才培養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性,今后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首先,尊重以学生为主体。尽管汽车类专业较于偏向技术实践性,应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以理论灌输为主,都是单项教学形式开展,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原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因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主体,发挥好自身的课堂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才能提高教学一体化的实践效果。其次,示范讲解为主。大部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理解,那么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示范讲解为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开展实践,例如采取企业教学徒的讲解方式,这样能够有限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划分为发动机机身构造、曲柄连杆结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及维修要点等等,每个模块的理论都整合到实践操作中,高效的深化学生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不呆板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操综合能力。一体化教学,经过技能训练与理论更好的实现实践与空间的紧密对接,真正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巫尚荣.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26(01):100-102.

[2]梁建玲.一体化教学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61-62.

[3]刘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7):64-65.

[4]赵辉.一体化教学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9-9.

[5]谢德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的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2,(05):190.

猜你喜欢

汽车发动机一体化教学
汽车发动机故障维修技术探讨
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在汽车发动机维修中的应用探析
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汽车发动机隔振系统的参数优化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浅谈中职汽车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