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不同课型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7-12-18叶华亮
叶华亮
【摘要】目前初中数学的各种课型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是普遍认为的问题。如何降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不主动情况,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是老师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现通过对初中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从而分析知识性教学、习题课的教学以及复习教学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有效教学;知识教学;习题教学;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47-02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同时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同学们能够在听课过程中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在我校初中数学的授课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構建自己的学习系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保持与老师的良好沟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方法
学习数学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弄清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掌握数学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如难以掌握基本的概念或者是数学规律,进而对学习的效果带来影响。由于本校学生的数学基础都比较弱,而且学生的类型也是十分复杂,此外,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出现参差不齐的状态,其中最大的差异性则表现在学习习惯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统一掌握数学概念以及规律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学习中,学生被动接受概念,而难以掌握数学实质,此教学方法为低效或者是无效的。那么如何做到知识的有效教学?
1.兴趣引导,激发学习动力
在教学教学的研究中,教育家们都认为:兴趣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即兴趣可以作为一个向导入门。杨振宁先生对于成功秘诀的总结是“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未知的先行条件,如何能在初中数学授课过程中吸引学生,让课堂气氛更活跃,有以下方法:
(1)巧设问题,引发学习兴趣
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而思考又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疑惑。老师在进行讲授时,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相应情境的设立,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时:通过问题“有六只鸡,每只身上都标有一个单项式(2n、3ab2、3xy、5ab2、6n、-xy),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何根据单项式特点而分配这些鸡在不同房间中?”此时,学生就可以在此情况中找出处理的方法,即观察式子中的共同性,并通过身边事物而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这不仅增加数学知识学习趣味性,而且学生还可以轻松找到规律,进而有效提升学习数学的效率。
(2)运用现实情境设问,鼓励学生去探索
学生学习兴趣的浓与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后,最好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在初中一年级(上)册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学校为了开展校园篮球比赛,需要购买运动用品:①安踏运动鞋每双标价是300元,打八折后,售价是多少元?②商店进价为90元的篮球,卖了120元,利润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
生:安踏运动鞋打八折后是240元;篮球利润是30元,利润率是0.33.
通过情境引入后再呈现典型例题:安踏品牌商店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这两件衣服的盈利情况?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典型例题而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可以从生动的生活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通过对比分析,形成概念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过程时,可以借助一定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知识运用时能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从而熟练掌握概念。尤其学生学习一些易混淆以及易错的数学概念中,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如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二者的差异性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基本含义分析和意义的比较而找出差异性,同时结合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而帮助掌握这两个数学基本概念之间的差异性。
二、分析初中数学中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方法
数学教学过程需要借助习题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巩固学习成果。开展习题课时,教师通过相应情境进行知识梳理与串联,让学生对于新知识有整体的把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传统思想中,基本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而平时我们会听到有些数学教师的埋怨:“这道题目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学生还是做错了”。那么如何做到习题的有效教学?
1.根据学生基础不同分层教学
我们设计三种层次练习,即A、B和C,在A组习题中需要全体学生完成,而B组习题则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做,对于C组习题,只要求学生做完A、B组后进行选择性完成。这样针对性的进行问题解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讲题,暴露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
每节课前安排五分钟小测,然后随机抽取几位同学来讲。通过课堂小测试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思考、总结和知识归纳,而且也可以对其中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同时结合老师的指导而提升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这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3.利用学案导学
在每节数学教学中,教师都需要设计学案,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反馈的问题以及数学内容而进行设计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课堂知识的整理与讲授需要学生通过预习提前准备。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从而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构建高效的课堂。
三、分析初中数学中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复习课主要是对“旧知识”进行二次讲授,进行过程难免乏味,学生对于复习课也没有很大兴趣,但是复习课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可以做到查漏补缺以及拓展提高。因此,复习课的准备可以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规律性的整理归纳,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深化学习效果。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能够让学生将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缩短新知识理解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复习课教学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况而设计教学过程,同时在选用方法方面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此时教师需要更多地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位置,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地被教师引导。对学生进行正确定位,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画一画以及议一议等,此外,在課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而让台下学生进行提问,有“小老师”实施答疑,并分享自己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这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此种教学模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加强沟通,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
2.知识梳理与习题训练相结合
复习课主要是对知识进行整合与梳理,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学习框架,同时,复习课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在“新知识”学习过程,只是对相应的模块进行讲解,学生难以自主进行数学中相似概念的整理归纳。在复习课中通过老师的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进行深化。
在复习课中,学生完成练习题目的主要就可以通过数学知识以及技能而逐渐转向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这一教学方式还比较侧重数学知识结构实施转化的过程。例如,九年级下《圆---垂径定理》复习,在圆这一章中,涉及垂径定理的有关知识点很多,如弓形中的有关计算、判定定理以及切线性质等。
典型例题:
在某小区内曾发生输水管道破裂事故,该输水管的截面为圆形,工作人员需要对管道进行更换,但是由于管道在地下,仅仅看到局部管道截面,有如下问题需要进行解决:
(1)请补全圆形截面图形;
(2)如果这输水管道中有水部分宽是是16cm,而水最深位置的高度是4cm,解答圆形的截面半径是多少。
在解答有关圆的问题时,常需要运用图中已知条件寻找线段之间、角之间、弧之间的关系,从中探索出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信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此题还可以进一步求出阴影部分的周长或面积等。
通过实践证明,数学习题贵在精,此外,教师课堂中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做到对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复习过程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知识的整理归纳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
“因材施教”的意思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选择不同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方案转换,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对于学生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掌握好主次,让学生能够真正对知识进行应用。教师对学生学习问题的纠正,能保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逐渐获得成就感,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栗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
[2]孙树德.有效数学课堂教学中自然生成的实践与思考.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3]朱蔚华.构建学生有效参与的数学课堂.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