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设计小学语文课堂问题的几点看法

2017-12-18谢烨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谢烨华

【摘要】语文老师和学生将课本联系起来进行交流对话是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之一,通常将语文课堂的三个对象——老师、学生、文本有效地结合,可以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而课堂问题就是将三者于课堂完美结合的媒介。教师将问题的关键设计为与课文息息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辩论。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交流与探讨,发散思维,调动语文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25-01

我们谈到设计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这个话题时不得不回归到学生这个主体,因为学生是问题的主要考查对象。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巧设问题,逐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走向课堂的重点。通过对巧妙、有针对性的问题的实施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充满创造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究竟应如何设计出适应语文课堂情况的问题呢?作为一个在职语文老师,我的个人看法如下:

一、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设计以文章结构为出发点的问题

设计出来的问题讲求逻辑性,因为有逻辑性的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鲜明的层次感,而不至于在学习文章时思维混乱。所以我们的问题设计方法之一是紧紧围绕文本框架结构,按照文章写作结构和目的去设计问题。老师在合适时间点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朝设计好的思考方向出发,从而达到更好的感知效果和学习效果。

比如说,在对《桂林山水》一文进行讲解时,曾经我是根据作者一方面描写山,一方面描写水,再山水结合描述的特点,设计出这样的问题的:根据文章的景物描写安排,你们体会到了怎样的美感呢?作者又是如何将这样的美感带给大家的呢?在问题进行实践后,我发现一开始很多学生一脸迷茫地看着我,后来他们大部分人对问题进行的回答也是答非所问。于是,我开始思考现象出现的原因。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我终于明白:学生所处的年龄还很小,思维情商发展的还不成熟,对于“美感”、“如何”类的问题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我又将《桂林山水》一文的相关问题改为:根据文章,你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美景?作者又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去描述桂林的美景呢?这样同意思的直白的问题一提出,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同学们都积极地思考。如此我们发现,当同性质的问题用不同的问法提问时,对于小学生,其结果有时会大截然相反。

二、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设计依照文章内容和顺着主题思想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能够比较直接对事物进行描写,把要说的感情直白地表达出来。其中赞美之情、厌恶之情等居多。虽然作者表达的情感比较直白,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文章内容浅显而忽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经过学生的努力探索得来的文章体会更能够锻炼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而锻炼他们这方面的学习能力需要合理课堂问题的引导。老师通过熟悉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思想路线,再根据已掌握的文本知识设计符合学情的课堂问题,在合适的时间点对学生进行提问。老师根据文本内容和思想设计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朝着文章所指的方向思考,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感悟理解力得以提升,他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也有所提升。

这类问题的成功设计与提出带给老师和学生很大的益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这类问题进行具体设计和实践呢?就拿我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亲身实践的一个例子来说吧。《踩面包的姑娘》是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一个,讲述了小英娥在看望父母的路上为不让漂亮衣服弄脏而将面包踩在脚下,最终陷入沼泽地的故事。作者用简单淳朴的语句表现出对爱慕虚荣者的厌恶和摒弃之情,同时鼓励人们要艰苦朴素、珍爱生活。所以,在熟悉学生思维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依照《踩面包的姑娘》的故事内容和表达思想提前设计好问题,并在课堂教学过程的适当时间提出这样的简单又不失意义的问题:故事中哪些动作、语言细节表现出小英娥爱慕虚荣的特征呢?并在课文中划线标出,表达你的看法。学生通过对这种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和故事思想的问题的提出与思考,既熟悉了课文,学习、积累了新词语,也体会到了课文表达的核心思想,从而得到语文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更高的认识和体会。

三、根据课文的特点,善于发现,通过比较和总结设计出生活与语文学习相结合的问题

小学语文的课文大部分与生活直接或间接联系,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带去学习和生活双方面的感悟。对于一些简单的描述景物类的课文,比如《我家的柚子树》一文,老师在备课前通过与现实生活中柚子树的生长特征做对比,总结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依此设计问题,以便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设计问题:作者是对自家的柚子树有怎样的感情?这是语文课文的学习。

同时,我们也可提问:你家有柚子树吗?是怎样的呢?跟作者所描写的有哪些不同呢?这是与生活相关的感触体验。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都比较强,他们喜欢表对达与生活贴切的事物的看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对比。通过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表达积极性,在表达能力上形成你追我赶得趋势,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四、设计直接与课文重难点直接对口的问题

上文我们所说的这些问题设计,更多的是照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方向,然而,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课文本身的现实意义。每篇课文会有其相应的重难点,我们要帮助学生正面应对解决对重难点的学习。而这帮助的方式可以是几个对口重难点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重难点进行分析,再设计合适的重难点相关问题以促进学生对重难點的理解和学习。比如说,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时,我们发现全文中“情”字是重点,而理解父与子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学生是学习的难点,也是本篇课文需要理解的重点。

这篇文章中用了很多处表现父子间的“情”的细节,我们以“情”字为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寻找“情”之细节,展开对寻“情”问题的探讨,从表层的文字入手,细细铺开,充分寻找并理解作者表达的父子“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体会,以促进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为课文重难点的理解与交流创建良好的平台。

总而言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而这前提是我们要设计合理可行的课堂问题,以促进学生小学语文的学习。通过思考和解答语文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学生开动了自己的脑筋,带着兴趣和热情,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由此,我们要更加努力地投入语文教育事业,单从设计问题方面也为学尽心尽力地付出,为了他们的成长成才,我们要脚踏实地,同时多与同事进行语文教学的合作交流。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