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校本实验资源进行物理演示实验
2017-12-18彭翠红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充分进行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找一些材料易得、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可见度大、直观性强、现象明显、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08-02
物理学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动手实验操作或者演示非常的丰富,在物理教学中充分进行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的支持、离不开物理课程资源的支持。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器材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因为常常会缺乏与教材配套的实验器材、器材配置不合理、部分器材破损而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等。我们身边的物品和器具等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随手取材。既有利于教师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弥补学校实验器材的不足还可以增强演示实验的可见性、真实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找一些材料易得、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可见度大、直观性强、现象明显、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不放过一切有利时机进行生动的演示,使演示实验可以像磁石吸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我在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一课的教学中,讲到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如果不做实验,仅仅用语言描述,学生只是云里雾里根本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即使播放实验视频学生心里也是模模糊糊的,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对小孔现象没有概念。
我选用的器材有“220V100W”的白炽灯泡一个(连接有插头,足够长的导线),不透明纸板一个。(上面随意戳了一个不规则的小孔)
向学生讲明在这个实验中,通了电的灯丝就是物体(明亮易于观察),让每个同学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放在自己课桌上,我提着灯泡巡回演示,先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形状、长短、开口的方向,让灯丝发出的光照在小孔上,看看光屏上有没有灯丝的像,学生惊喜的发现紙上呈现亮亮的跟灯丝形状相似的图像,此时告诉学生这就是灯丝的像,在引导学生观察,像和物的大小关系,方向关系,然后多次改变像距和物距使学生认识到小孔成像像与物方向相反,大小取决于像距与物距的关系,顺便告诉学生像这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接下来又用画光路图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孔成像具备这样的特点。
学生观察到了现象,明白了原理,对知识的掌握就自然很牢固。在这个实验中选的物体可见度大,讲授过程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的认知规律,实验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易于得到的生活用品做实验器材,学生感觉真实、趣味性强。
在做演示实验时,力求直观、清晰,往往教师站在讲台上,在讲桌上做实验,觉得比学生高一头,实际后面和两则的学生看不清楚,学生观察不好就会产生怀疑,达不到实验应有的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实验加以改进,使实验面向全体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实验演示过程中来,多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地位,学生亲历实验操作过程,加深印象,增强实验效果。学生经历“成功”的过程,体验到获得成功喜悦,激励学生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如,我在九年级物理《电路初探》一章的教学中,给常用的电路元件后面加了磁铁,把元件吸附在黑板上,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小组讨论,派代表在黑板上连接,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有学生连接了串联电路,断开开关,猜想了断口处的电压、断路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用电压表量了以后对结果还有点质疑,学习了欧姆定律后,自己就解释通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觉得自己有点像小科学家,对物理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更乐于探究。
又如,“绝缘体变导体”实验如果按课本演示虽然现象明显,效果较好,
但不适合让学生来进行操作(该实验用220V电压)。我将该实验改为在低压下来演示,用2.5V小灯泡替代额定电压220V的大灯泡,用三节干电池替代220V交流电,绝缘体选用形状较小的废灯泡里的玻璃芯柱,并用酒精灯给玻璃芯柱加热30s左右,小灯泡就发光了,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再比如,八年级物理上里第一节是《声音的产生》,其中有一个“探究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书上设计的实验器材是一盆水、两块石头.做实验时把两块石头在水里碰撞发出声音.人可以听到从水中传来的碰撞声.从而证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但是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石头相撞时水也会振动发出声音,学生听到的石头的碰撞声夹杂着水振动的声音。所以实验现象不够明确。另外,石头碰撞的声音并不只是通过水传到空气中的。还可以通过手臂传到空气中.所以实验结论也不够明确。因此我重新选择了一个发音器—蜂鸣器。把正在发音蜂鸣器的密封在塑料袋里,用线悬挂起来,再放入水中。注意让塑料袋全部浸没在水中,同时又要保证不和盛水容器相接触。这时可以听到蜂鸣器发出的声音,从而明确地得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结论。
开发一些新的课堂实验,有利于物理实验的创新,拉近物理实验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启发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观察和体验身边的常见现象,随时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物理实验空间。它既有利于教师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弥补学校实验器材的不足,又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实践创新、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征【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巧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012.12.
[2]顾世文【物理教学】《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实验课程》2014.3.
[3]孙建生彭夷【实验教学研究】《初中物理探究活动的载体设计》2015.8.
作者简介:彭翠红(1966-),陕西乾县人,单位:咸阳师院附中,高级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