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暴力之我见
2017-12-18葛凌飞
葛凌飞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中学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盎然生机。同时个别中学校园也出现了一些校园暴力。校园里充斥着一些堕落与暴力,使得一向安宁的中学校园也变得不再平静。中学校园本应给人以青春年少、阳光明媚的感觉,本应是花季年少安心学习的净土。但近年来中学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学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是什么使得有些中学生变得如此残暴、冷漠?为此进行了一些案例的搜集整理,开展了一些校园与社会调查,对中学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由此形成了几点看法及观点,与大家分享:
一、中学校园暴力的现状
从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的方式来看,主要有聚众斗殴,倚强凌弱等。从中学生年龄及学段来看,初中生比高中生多,施暴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从施暴者家庭来看,来自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等家庭结构不完整的施暴者占比较大;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农村、县、乡镇与城郊的,比中等及大城市的多。这可能与他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缺乏父爱或母爱、缺少家庭温暖、缺少家长的正确引导有关。
(一)何为校园暴力
暴力是指以言语、或幅度较大肢体等非正常侵害他人,使对方受到伤害、痛苦、威胁或其他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校园暴力特指发生于校园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主要有心理暴力,语言暴力,身体暴力等。心里暴力指聚众合伙不与其交往、孤立他人、侮辱其人格,造成他人精神压力;身体暴力指用四肢、身体其他部位物理击打伤害他人;语言暴力指谩骂、侮辱、造谣污蔑等侵害行为。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
校园暴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校园暴力的危害不容忽视。校园暴力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摇了受害人对正义公平等价值观的正确认知,容易使其对法律失去信仰。如果校园暴力事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纠正、惩处,受害者可能会对法律失去信心,从而其价值观可能会被扭曲,将来可能会蜕变成施暴者。
2、影响受害者身心健康,导致其人格不健全、甚至偏执。有可能导致受害者缺乏信心、勇气,会使得受害者孤僻、自卑,不合群、偏激,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影响受害者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害者学业被迫中断,学习成绩下降。畏惧憎恨学校,厌恶学习。
近年来的校园暴力案件,手段残忍,具有人格侮辱、甚至性侵害的方式,给校园暴力的受害者留下了的深深的心理阴影。不仅是肉体上,还有精神上的,对于受害者伤害非常大;对于旁观者及整个社会来说,会使社会变得更加冷漠与不安,长此以往必然会对社会产生更多不利影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中学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1、个人方面:
施暴者多为未成年人,辨别力与自制力不足;是非观念不清晰,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能正确对待各种压力;精力充沛旺盛,教育不当产生的逆反;喜欢炫耀自;心胸狭窄,报复心理等。
2、家庭方面:
家庭情况及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庭结构缺陷:包括血缘关系与婚姻关系缺陷。如父母不全、夫妻分居、离婚等,这些情形可能会造成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很容易情绪不稳定;父母感情危机、家庭暴力或家庭关系紧张容易造成子女人格缺陷和性格缺陷。特别是一些家长习惯于暴力解决矛盾冲突,这本身会对子女有言传身教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成年子女在人生观、价值观上还没有完全定格的情形下,家长的关怀与引导非常重要。有很多未成年孩子,成长于家长的溺爱中,养成了自私、自我的个性,遇事习惯采取极端暴力手段解决。校园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很多是家庭教育的牺牲品。
(2)家庭教育的失败:父母的行事方式、教养素质,对子女人格等有非常大的影响。调查统计显示,专制家庭中子女遇事更习惯用暴力解决。自私的家长会影响子女不能吃一点亏,喜欢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父母暴躁的性格与粗暴的处事方式,容易易使子女变成攻击性人格。父母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父母没有安全感、恐惧、冷漠,会不知不觉的传染给孩子,也会使孩子产生人格障碍。
(3)家庭其他原因。如父母忙于工作,缺少与孩子沟通;父母管教子女方式简单粗暴,家庭内部有暴力倾向,父母有不良习惯;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正确看待等。
3、学校方面:
(1)学校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等综合素质评定。师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不畅,没有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暴力倾向,疏导、纠偏不及时;个别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问题;总想以暴力来展示自我存在感等。
(2)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足。对个别问题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个别老师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
(3)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太少,不易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不易于学生很好的沟通交流与加深感情。
(4)校园生活偏于枯燥,产生厌学情绪,易于寻找暴力方式发泄自我。校方对“问题学生”不愿管理或不敢管理,
(5)个别教师还惯于用硬制度来管束学生,单用分数来评价学生。成绩差,得不到老师的肯定,造成学生压力过大、情绪紧张,易产生挫折感。
(6)教师权威的传统认知,一定程度阻碍了师生良好的互动,学生被简单地要求服从教导。教师队伍建设与考核存在偏差,过分注重专业知识,忽视了执业技巧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
4、社会方面:
现代网络游戏、影视作品、各种视频资料等充斥着暴力元素,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长期耳濡目染下,未成年人不自觉地会模仿暴力行为。校园周边恶劣的环境,社会上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不良暴力事件的传播影响等。
三、如何有效预防中学校园暴力
1、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防范意识。遇到急迫问题,能够灵活应对,及时报案;注意交友的选择性,少与行为不端的人产生交集;不单独行动;穿着配饰得体;不贪图小便宜;不轻易激化矛盾,不要呈一时语言之能。
2、对家长进行教育。父母多倾听子女的心声,多与子女沟通交流;父母做好表率;培养孩子处事沉着冷静的态度;培养其自我克制力与控制力;经营好家庭,塑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避免过分拔高对子女的期望值,造成子女压力过大。
3、加强学校德育、法治教育。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校园暴力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校园安全防护;学校开设冲突与情绪管理课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职业规范建设。
4、净化社会环境。特别是要规范一些网络暴力游戏;重塑社会风气,树立先进的价值观;规范大众传播媒介的行为与传播内容。
5、加大對校园暴力事件的司法打击力度。对施暴者给予应有的惩处。
总之,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举措,防患于未然,全力以赴,构建和谐平安中学校园,保障我们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