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2017-12-18胡丽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胡丽芬

【摘要】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列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中华民族的未来。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54-02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信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1]。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无论从客观现实的层面,还是这一客观现实所含纳的主观意图的层面,经济全球化进程都对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从客观现实的层面看,经济全球化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成为它们极力向全球强制推行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及其制定的国际经济法则的过程;从主观意图的层面看,西方发达国家不会放弃其借助全球化、倚仗其科技与经济实力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渗透进而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手法不断翻新,而且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西方国家借助与我国扩大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通过各种方式大力传播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一些意志薄弱者或涉世未深者往往会深受其消极影响,甚至对西方价值观念产生盲目的崇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产生动摇。从我国的高等教育来看,高校不仅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水平的挑战,而且也面临着西方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的挑战[2]。

2.网络信息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互联网本身的隐匿性及相关制度规范、教育引导措施的滞后,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和心理健康问题。网络的分散性和匿名性增加了信息管理的难度。网络信息管理的乏力意味着网络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助长和纵容了某些大学生网民自我意识的膨胀和道德责任心的淡化,导致了网络行为的失范。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如编制和发布病毒、破译系统密码、入侵重要个人和组织的网站,在网络上从事偷拍、恶搞、欺诈、多角恋等不道德行为,不少大学生成为网络犯罪和不道德行为的受害者,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加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沉迷网络造成的网络依赖综合征,如焦虑、孤独、恐慌、自闭、绝望等,已成为威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障碍。

3.体制市场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一些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1.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内外兼修培养专业人才

教学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学校成果的直接体现,所以大多高校所有的教学单位,都会对自己的教学质量格外重视,并不断为提升质量而改革创新。通过对高校的学生的调查了解,高校中大部分具有优秀品格的学生,其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学习的心态很好,接受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水平。

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道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应当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通过合理有效的活动形式去弘扬和培育。在各高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育学生诚实守信,最普遍的是利用网络开展诚信考试。每学期的期末,大部分院校都会在全校或者是部分班级开展此类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建立学生自身自觉品格的修养,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塑造良好思想政治行为[3]。

2.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有效的传统形式又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人们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工作。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教育者要与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促膝谈心,以找准大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谈心、交流,沟通思想,有效地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工作特点强化实际效果

在实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发展的检验,才能评判区分出优劣,这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评判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否合理的方式方法。高校不能放弃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否则会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背离我们教育育人的本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下的大学生培养,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期的重要能量儲备之一,应该是结合人的全面性、科学合理的发展,而不是单一、被动、机械式的技能灌输式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发展,要求我们从技能和素质入手,全方位的去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质。endprint

三、以人为本原则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必须建立在现实以及历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探索和发现适合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新方法。

1.情感教育法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是链接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枢纽,情感感化和陶冶的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诸多方法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学生自制力差、思维活跃、自卑心理严重的性格特点来讲,发挥人性温暖关怀的情感教育法容易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间产生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感情,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去发自内心对学生付诸关心、尊重、信任、期望和赏识的美好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美好的感情基础。在情感共鸣的前提下,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自然就会身心愉悦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也才会向老师说出最心底的困惑,寻求老师的指引和帮助。才会更主动地认知自己、改变自己,更好更多的发挥自身的潜能,来实现自我价值。通过体现人性温暖的情感教育方法的实行,能够使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2.主客体共同参与的实践教育方法

实践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规划、有目标的组织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切身实地的去感受锻炼和考验的教育方法,是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受教育者才能更加全面的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积极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开阔眼界、改造客观世界又提升能力、改造主观世界,而且会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加以利用,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并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施教者和受教者分别作为主题、客体共同参加,并积极发现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就业与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使社会实践平台更加丰富多彩,有更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供学生们选择,切实增强实践育人的活动效果。

3.德育一体化的全程教育方法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难度最大的工作主要来自在校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可以试着将基础课实践课程与德育学分制进行对接,实施德育学分一体化的全程教育方法。“德育学分”制是管理学生教育的职能部门制定的德育教育制度,德育学分分别为:基础分、奖励分两部分。每学期的德育学分是基础分加上奖励分的总和,每一位受教育者入校后,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踊跃参与校内校外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各个学期的全程教育和考核,这样不仅能够多方面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还可以相应地完成“基础”课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因为只有德育学分考核合格也就是基础课的达标,才可获得“基础”课实践课程的学分,这样就从教学和学分两个方面,对每名学生的在校日常活动、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和约束,有效的实现了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与学生教育管理兼容和互补。

总而言之,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全方位、高效率的实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重新定位受教育者在受教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结论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须引起高校管理者高度重视与关注,及时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合理构建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奇.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3):106-107.

[2]徐茜.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07):87-88.

[3]于影.影響青年社会化问题的有效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3):42-43.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