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地理选考走班教学应对策略

2017-12-18张运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区域教学内容教师

张运强

【摘要】从2017级学生入学开始,与2014级学生相比高考又有了新的变化,本文提出了新高考地理選考走班教学的应对策略,分析了如何整合高中地理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2017级高中地理;地理选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35-02

自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浙江方案”)以来,浙江各地高中积极探索实践。在浙江方案“3+(7选3)”模式下,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对此,地理教师应采取哪些策略值得深思。现本文探讨和总结一些新高考背景下地理选考走班制教学应对策略。

一、转换角色,提高管理水平

选课走班以后,对各科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地理教师也从原来的单一角色变得多元起来。从原来是教学的单一执行者变成了既要教学又要兼顾管理和组织,成为学生的导师。例如建立班委、编排座位、选好课代表、落实好考勤以及纪律登记。对学生的时间安排、学习方法、思想动态等方面都要进行引导,责任心要比原来更加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二、转换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选课走班要求地理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好每一分钟。例如“地理必修I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要通知学生提前5分钟进入教学班,教师提前3分钟进入教学班,然后所有学生通读全文,大约需要5分钟。5分钟以后教师通过PPT展示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提前进行了阅读,基本上知道书中知识点的大概位置,教师在提问时,学生可以很快找到答案并完成回答,争取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这比传统的导学案节省了时间。接着教师利用最后10分钟当堂检测,体型以选择题为主,题目要尽量体现基础,体量刚好8分钟,教师利用最后2分钟公布答案,这样整堂课的节奏都是比较紧凑的,学生可以跟着教师一直到下课都不会走神的。

三、转换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走班教学中,最不容易的就是控制课堂纪律,由于教学班是不同班级的学生组合的,难免出现有些学生在听课中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地理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兴趣。第一,地理课堂中增加地图册的使用频率,以前地理教师基本就是播放PPT,对地图册的使用频率比较低,在走班制中要多使用地图册,学生在寻找地理事物中活得乐趣,也增加了动手能力。其次,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学习情境,呈现真实的地理问题。例如在讲解断层中,该校学生有先天的自然地理条件,因为该校北面就是著名的北山,南面就是金华盆地,金华盆地相对下降,北山相对上升,形成一个很好的断层,再结合地图册延伸到整个浙江省,找出断层的地质构造,这样学生的兴趣就非常浓厚,一节课可以说是非常充实的。现实与课本结合,寻找地理规律,概况地理原理,形成地理概念,每一节课学生不但充满好奇,而且收获满满。最后,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一定是做练习,习题尽量精选少量,作业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例如可以让学生绘制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多种地图,使学生提到地名、地形和地貌等地理事物时,想到的不是文字,而是心理地图,这是形成地理思维导图的重要方法。

四、转换教学顺序,整合地理教学内容

分项走班的实施、选考时间的个性化选择、选考加试题的出现、走班后课堂时间的相对减少等,迫使地理教师重新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和目标定位。重构学科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地理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Ⅵ《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地理的教学,在时间短、内容多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效完成相关教学内容难度是很大的。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不能再按传统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来开展地理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选考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有机整合,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如可以将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内容整合到必修Ⅰ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来教学,将选修Ⅵ《环境保护》与必修Ⅱ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相整合,这样就等于把两本选修教材的内容整合到必修内容的教学中,既节约教学时间,又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在高二的区域地理教学中,我们以往是把《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内容逐个章节去复习,如果仍然按照这样去复习,一是时间明显不够,同时学生学起来也感觉枯燥乏味,这就要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不再像以前一样对每个区域按照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人口等“八股文”式的方法去教学,而是结合近几年高考综合试题当中常考的一些区域,有选择、有重点地去分析。所谓“主题探究式”区域地理教学是指运用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探讨某一区域中突出的地理现象(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分布与形成的一种探究式学习活动。区域“主题”定位于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和现象,通过“主题探究”力求能将区域地理琐碎分散的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区域“点”(主题)的探究达成对区域“面”的把握,总体上达成对区域环境特点的把握。

例如在讲世界河流湖泊时,可以把中国河流湖泊也整合一下;可以把热带沙漠地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整合为“干旱半干旱区”,这些都是整合的一些方向,主要是方便学生比较和理解。

当然,重构与重组并非简单的减少学科教学内容,而是立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这一本源,基于地理学整体论思想、空间尺度思想和人地关系论思想等学科主要思想方法的内涵,遵循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以地理知识结构化、地理技能层次化的方法,统整和重构学习内容与学习技能,从而达到简化课程内容、提升地理技能的目的。从而开发和构建适合学生分层学习、多样化的地理选学走班课程,提高地理教师的学科课程开发力。

选考走班制目前只在浙江和上海两地试点,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具有中国国情,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的情况都有差异,就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一个适合本学校学生的走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婉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思考[J].地理教育,2016(6):6-7.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教学内容教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分割区域
擦桌子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区域发展篇
秋天在哪里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