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

2017-12-18张维智

魅力中国 2017年47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张维智

摘 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自己已有的资产。再加上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风险预估越来越有把握,于是,个人贷款业务在国内快速发展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个人贷款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崛起发展带动了市场经济的持续蓬勃,但因其作为新兴业务出现而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合理规范的商业模式,个人贷款业风险管理亟待加强。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贷款业务 风险管理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国民经济真正“活”了起来,人们的收入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于是,伴随而来的信用消费带动了个人贷款业务产生并发展。毋庸置疑,个人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但是,作为社会的“新成员”,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在目前并没有完整有效的体系,这时,完善并加强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本文将在对基于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种类及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加强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

1、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1.1 个人贷款业务

个人贷款业务主要指负债业务筹集的资金,将资金的使用权在一定的期限内有偿让渡给个人,并在贷款到期时收回资金本息以取得效益的业務。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过放贷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获得利润。个人贷款业务具有经济资本占用少、风险分散、资产质量高、盈利空间大等特点。个人贷款业务可以根据个人贷款用途的不同,分为个人购房贷款、汽车贷款、留学贷款、助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等;根据个人贷款还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分期还款贷款和一次性还清贷款,前者又包括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本金等额递增、本金等额递减以及组合还款方式;根据个人贷款期限的不同,可以分为中、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在一年以内,中期贷款一般在五年以上,多在二十至三十年。个人贷款额度起点为2000元,贷款金额不超过借款人月均工资性收入的6倍,且最高不超过2万元。

1.2 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类型及特点

随着我国金融业务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小股份制银行迅速诞生并逐渐渗透到基层乡镇领域,由此出现金融竞争白热化,而业务竞争首当其冲的就是个贷业务。由此由于个贷业务的飞速发展,而其品种日益增多,加上经营环境复杂,政策变化快,信贷风险明显增大。当前个人贷款业务主要因客户真实经营情况难以把握、风险抵押物资调查评估不够细致、贷款资金用途不规范、客户经理不能做到尽职调查,贷后资金监管不力以及个贷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使得银行承担风险。按照风险的类型可以分为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

1.2.1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内部某些程序、体统不完善而引起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以是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外界事件引起的。人员因素包括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工作人员欺诈勾结违法操作、人员流失等;流程因素则包括流程设计问题和流程执行问题;系统因素则包括系统失灵、系统漏洞等问题;外界事件因素则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影响。操作风险又存在着内生性、复杂性、高不确定性、难以计量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内部操作问题,其风险涵盖范围相对广泛,操作过程在银行经营管理的各方各面均有包含。对于经济市场而言,风险与报酬几乎是成比例存在的,因此会存在较大的风险。

1.2.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个人贷款业务办理之时,金融资产的相应收益不确定。市场因素主要包括汇率、理论、股指、物价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会导致金融交易在价格上产生较大的波动,如是,银行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损失。市场风险是整个市场交易体系的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难以控制和管理。在现在的金融交易中往往会采用相对统计和衡量的盯市的方法来处理市场价值。在进行市场风险概率分布的绘制中会发现,其通常遵循正态分布的特点,很少有远离期望值的数据。

1.2.3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在广义上主要指还款人因为不能按照借款约定或者条约按时还款或按时全额还款而导致银行方面的资产损失,在狭义上则是指因不能按时还款导致的具体经济业务方面的损失。信用风险的市场分布呈现的并不是最常见的正态分布,这也为评估信用风险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困难。究其原因,信用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道德风险。因为一旦完成借贷,银行将无法对借贷者进行实时监控或者监管,银行就将无法保证借贷者不会从事高风险投资等活动而将银行置于高风险信贷风险中。

2、个人贷款业务风险产生原因

2.1 不完善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

借款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还款或者还清所有借款导致银行陷入个人借贷风险之中的主要原因还是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不够完善的结果。现阶段我国银行所实行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并不能对于借贷人进行财务监控或者对其进行财务跟踪。另外,借贷者的信息不够集中,数据又往往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及时传输从而使得银行无法全面系统有效地了解借贷人信用信息,银行承担较大风险。

2.2 薄弱的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措施

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措施相对薄弱是导致银行易于陷入贷款风险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个人借贷出现较晚,个人借贷管理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已有资源相对较少。另外,全程控制、风险预评估等理念没有用到个人借贷业务管理之中也加大了风险,原始征询材料的应用不够全面、及时以及信息整合缺乏系统规范性等亦会加大风险。自然,风险发生之后,银行没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并从中总结经验可以说是其在风险管理中最大的失误。

3、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

3.1健全个人信用体系

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即是在银行给予借贷者借贷机会之前对其信用进行完整综合的评估,这就要求要对于不同单位掌握的信用资料进行分享与整合。不同单位对于信用资料的整合的实现应该依赖于专门的部门,银行可专门进行设立。只有在充分掌握客户信用信息的基础上并对之进行分析才能够在源头上对于借贷者的“信用危机”加以控制从而对银行要承担的相应风险加以预评估,大大减小风险承担责任。

3.2规范银行内部管理

银行内部管理包括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银行各部门的指责安排与工作协调。在加强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设中,规范银行内部管理是相当有必要与重要的。银行在进行运行之时,应当对个人贷款业务的整个过程的流程加以完善,对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培训,银行尽可能最大程度减小风险。

4、小结

个人借贷业务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而出现并带动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个人借贷业务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构成的一重点内容。在进行个人借贷之时,由于种种原因,银行往往会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有充分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原因与引起风险的因素才可以“对症下药”,减小风险。

参考文献

[1]羊建,杨秀梅.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探讨[J].会计之友,2014,(4):67-69.

[2]刘国裕.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监控和管理——信息不对称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6,

37(12):100-101.

[3]袁奇.基于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1):263-263,

190.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