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伤椎与跨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
2017-12-18李占银阿尖指李宏淼
李占银,阿尖指,李宏淼
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西宁 810000)
经伤椎与跨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
李占银,阿尖指,李宏淼
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西宁 810000)
目的: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将64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单骨节压缩骨折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跨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经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末期Cobb角、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术后功能独立性、腰椎功能恢复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度均明显缩小,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明显小于术前及术后1周时(P<0.05);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Cobb角度及椎间隙高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末期,观察组Cobb角度及椎间隙高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经手术治疗,两组患者FIM及JOA评分均升高, VAS评分明显变小(P<0.05),但两组术后FIM、VAS及JO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伤椎与经伤椎两种内固定途径在复位、固定伤椎,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术后功能独立性及腰椎功能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但在伤椎复位固定的远期疗效方面,经伤椎内固定法更具有优势。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常见性疾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1]。患者骨骼质与量严重下降,易出现压缩性骨折。随着新型医用材料不断更新,生物力学快速发展,医用临床开始尝试采用经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重建椎体稳定性[2]。本研究就以上两种方法在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64例,经影像学确诊为单节段椎体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12±4.35)岁;骨折部位:L112例,L211例,T113例,T126例;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4例,C级5例,D级6例,E级17例;平均受伤(4.56±1.22) d。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73±4.16)岁;骨折部位:L113例,L29例,T114例,T126例;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6例,D级8例,E级15例;平均受伤(4.81±1.43)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接受经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全麻,取俯卧位,C臂机透视下进行伤椎定位、标记,以伤椎为中心切皮,暴露出椎板和关节突;腰椎定位选Wenstein法,胸椎定位选SUK法。向伤椎部位椎弓根斜向准确插入万向螺钉;相邻上下椎和自身终板间置入单轴固定头椎弓根螺钉。随后,弯曲合适长度的钛棒,使其曲度达到伤椎部位的正常曲度;通过闭合后柱的方式对前柱进行复位。复位后拧紧椎弓根螺钉,安装横连杆;之后在伤椎后外侧关节突和关节横突之间凿出新的植骨床,采用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最后留置1根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对照组则接受跨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手术过程除不对伤椎进行固定之外,其余均与观察组相同。
3 观察指标 ① Cobb角:与伤椎相邻的上下椎体间夹角。②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中、后三个部位高度的平均值。③功能独立性:使用功能独立性评估表(FIM),从生活自理、括约肌控制、认知、运动、交流及转移六个方面进行评价,1~7分/方面,评分越高则功能越好。④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⑤腰椎功能:使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法(JOA)进行评估。
结 果
1 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度变化情况 见表1。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度均明显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周时两组患者Cobb角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随访末期,观察组患者Cobb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术前、术后及随访末期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 见表2。两组患者手术前、同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时伤椎间隙高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均明显小于术前及术后1周时,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Cobb角度对比(°)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术后1周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对比(mm)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术后1周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术前术后FIM、VAS及JOA评分变化情况 见表3。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FIM、VAS及JO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手术治疗,两组患者FIM及JOA评分均升高,VAS评分明显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FIM、VAS及JOA评分比较(分)
注:与术前相比,*P<0.05
讨 论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骼质量逐渐下降,胸腰段作为人体脊柱的主要受力部位,也易发生退行性病变,出现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椎体高度恢复、脊柱序列复原、椎管内压缓解、椎体畸形矫正及稳定性重建是胸腰段椎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跨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段椎骨骨折的传统方法,但方式会产生诸多并发症。此外,该手术方式增加固定螺钉的承载负荷,同样易使固定物出现松动、断裂。经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选用直径6 cm,长度3 cm左右的短针进行伤椎固定。经螺钉长度是影响伤椎内固定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螺钉选择3 cm左右,确保其插入椎弓根,但未进入伤椎中,即达到复位固定、矫正畸形的治疗目的,同时避免螺钉过长产生的副作用。印飞等研究表明: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可有效复位伤椎,维持伤椎高度,增强椎体稳定性[4];张卫超[5]等发现: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有助于患者前柱椎体高度恢复,促进伤椎后缘先后移位,矫正椎体后凸现象,且稳定性良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
本研究对经伤椎及跨伤椎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单节段压缩性骨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内固定途径在伤椎复位、固定,术后疼痛缓解,功能独立性及腰椎功能改善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但经伤椎内固定在伤椎复位固定的远期疗效方面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可有效复位、固定单节段胸腰椎骨压缩性骨折,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且经伤椎内固定可更好的维持矫正效果。
[1] 蔡 佳, 郝应文, 李 超,等.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椎弓根入路方案[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30):4892-4897.
[2] 何锡彬, 刘玉林.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15, 11(s1):237-237.
[3] 雷正民, 陈黎波, 王 涛,等.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椎弓根植入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疗效对比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5, 44(10):1357-1358.
[4] 印 飞, 孙振中, 殷渠东,等. 伤椎植骨植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 28(2):227-232.
[5] 张卫超, 胡国宏.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28-30.
骨质 疏松骨折 @内固定
R683.2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12.028
(收稿: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