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
2017-12-18冯金钰李万渠
冯金钰,李万渠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231)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
冯金钰,李万渠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1231)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几年颇受关注。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并在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进行实践,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研究者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移动互联网;翻转课堂;高职教育
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教育也迎来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时代。
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职业院校老师们的使命和挑战。 翻转课堂为当前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国内外很多机构和专家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但翻转课堂在我国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
1 移动互联网和翻转课堂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简称MI)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相融合形成的,既具有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又具有通讯特征,并形成人与网络有机融合的新型社会形态。
翻转课堂 (由 “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而来)1996年被首次提出,原意是指将课堂和课后的教学活动进行交换,也称为颠倒课堂。现代信息技术助推了让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可以在按照自己的进度在课前学习教师提供的视频、图片、文本等资源,课堂内进行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如答疑解惑、小组学习、协作探究、个性化辅导等活动。
2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翻转课堂课程构建
移动互联网让人们实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的体验。翻转课堂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了保证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团队成员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对将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结构设置为13个任务,将知识点划分到相应任务中,详见表1。知识点的碎片化利于学生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存储和提取。
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选取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4级和15级学生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流程见图1。
图1 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流程
表1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结构设置
3.1 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根据表1的任务和知识点进行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既要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又要便于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布鲁姆分类法对学习目标进行细化,如表2所示。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课前、课后任务及课堂活动均要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设计。根据高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课前任务的设置一般以达成记忆和理解目标为目的,课堂活动设计一般以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目标展开,具体形式可根据课程项目、任务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可在常规任务和活动中穿插少量有挑战或有趣的任务和活动,如让学生自制视频,课堂抢答等,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课前任务和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评价方式见表3。
3.2 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制作
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制作工作繁杂、任务量大,建议以团队形式合作完成。资源类型主要包括课前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资源的形式应尽量多元化,课前学习资源以视频、动画、微课、图片等为主,课件、文档、链接等资源为辅;课堂教学资源以课件、图纸、图集等为主,图片、微课、动画等为辅。资源应尽量短小精炼,一个资源解决一个知识点,或多个资源解决一个知识点,以利于学生对碎片化知识进行学习。
表2 “楼梯建筑详图的识读”学习目标
表3 课前任务和课堂活动的呈现形式
3.3 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主要达成记忆和理解目标。课前教师要基于一个固定的学习平台发布资源,笔者团队使用的是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和手机APP。首先将学习任务单发布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然后发布课前学习资源、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学生课前根据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蓝墨云班APP随时进行发布,同学间进行互助交流,同时完成课前任务,并通过蓝墨云班课上传提交,学生进行互评或教师给与评价,课前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一定要给与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对课前学生的资源查看情况,提出的疑问,课前作业的评价,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3.4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对课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主要达成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目标,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课前资源和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课前小测验活动,借助蓝墨云班课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即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进行查漏补缺,以达成记忆和理解目标。
在达成记忆和理解目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系列小组任务,每次课活动的数量和时间应根据学生和任务的实际情况确定完成后可进行小组间补充、互评、纠错等活动,必要时可进行优秀成果展示、作品分享等,最后教师对任务进行点评和总结。学生在做小组任务时,教师可对学生和小组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每个任务可设置固定的时间,并使用计时器提醒学生,以保证课堂较小的效率。课堂最后10min进行以课堂活动和内容为课终小测验和学习小结,以督促学生课堂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为后续的课程教学。
3.5 课程评价
课程模式的改革必然带来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移动互联网下各种学习APP为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了便利。
本课程的评价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两个阶段,见表4。过程性评价阶段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小测验成绩、课堂表现、作业等内容;终结性评价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申请考核等级,完成相应等级的任务,然后由老师对学生进行考核。
评价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共同完成,教师在过程评价中主要根据蓝墨云班课的过程记录和经验值给与评分,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教师要给予指导,如告知学生明确可判断的评分规则和评分点。
表4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评价方式
4 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
笔者分别在2个学期选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4级3个班和15级2个班进行实验和对比。建筑14级3个班为高考统招的平行班级,其中一个班选为实验班,其它两个班为对照班;建筑15级1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15级的实验班为学院单招生,对照班为高考统招生。实验班均采用表1的课程结构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班均使用传统课程体系和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均为同一老师教学。
4.1 成绩对比分析
学期期末时由其他教师进行命题,让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闭卷答题,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卷面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图2 建筑14级《建筑识图与构造》测评成绩
表5 翻转课堂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
图2为建筑14《建筑识图与构造》测评成绩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成绩明显优于2个对照班,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55分,两个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均为44分。由于实验班的人数为37人,两个对照班分别为52人和51人,所以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的原因除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外不排除小班教学带来的优势。
图3 建筑15级《建筑识图与构造》测评成绩
图4 建筑15级《建筑制图》期末考试成绩
建筑15级的两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所以笔者特别选取了两个班《建筑制图》课程的期末卷面成绩进行比对,图3为建筑15级《建筑识图与构造》测评成绩分布图,图4为建筑15级《建筑制图》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布图,从比对情况可以得知对照班的成绩均优于实验班,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差距明显小于传统教学模式下两个班的成绩差。
4.2 问卷调查分析
学期结束时,通过问卷星发放翻转课堂实施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情况,见表5。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认可,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培养,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4.3 班课平台数据分析
笔者团队使用的蓝墨云班教学软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记录,表6是学生在班课中查阅资源、参与活动等情况的统计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查看资源和参与活动均会得到相应的经验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完成情况给与相应的经验奖励,经验值获取方式详见表6。
从表6的统计数据两个实验班同学们课前、课中、课后的各类资源查看率和各项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完成质量较好。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5 结语
翻转课堂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主动求知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高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翻转课堂易于实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的实践方法和数据可为其他研究者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提供支撑,也可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6年工作要点[Z].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4]黄阳,刘见阳,印培培,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100-106.
[5]张慧芳.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5(4):119.
[6]赵呈领,徐晶晶.翻转课堂中学习适应性与学习能力发展研究——基于学习活动设计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5(6):92-98.
[7]于爱荣,王勇,牛彦杰,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5(12):46-47.
[8]张晶,韩桂香.工学交替理念指导下的翻转课堂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24-26,30.
[9]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10]郭威.基于微书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6):20-23.
G434
A
2096-4110(2017)03(b)-0052-06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教学创新应用研究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EMIC201620-089),主持人:李万渠。
冯金钰(1983-),女,四川巴中人,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李万渠(1974-),女,四川彭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建筑技术、建筑设计、高职教育研究。